辅之逃捕
·王晫·
侯辅之少遭家难,避居嘉兴。捕者突至,逮系登舟。侯默然,手执《周易》,熟视之,倦则依傍人卧。捕者以为痴,且以纨绔少年易制也。将抵会城,各简视行李,或登陆,意益懈。侯睨视两岸桑翳然无际,突起,窜身坐桑林中。捕者昭出不意,疾追不能得。夜,燃炬大搜林中。侯望见火光所指,即疾避之。
[选自《今世说》]
●●这篇小说突出特点在于刻画侯辅之少年沉着机智的性格。作者采取对比的手法,让人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完成性格的发展。
矛盾的一方是捕者,都是些职业的杀手,在矛盾冲突中居于主动的地位。矛盾的另一方是侯辅之,年少并且孑然一人,在矛盾冲突中先居于被动地位,后转被动为主动。作品先写捕者“突至”,可见其由于职业的特点,而高于侯辅之。但是因为侯辅之是个小孩,又只一味地看书,捕者就放松了警惕,使自己手下的囚犯逃跑了。搜林时“燃炬”,等于告诉侯辅之“我们在这里呢”。正因为捕者的愚蠢,才使他们在与一个小孩子的斗智中从主动转化为被动,终告失败。
然而侯辅之却是个沉着而智足的少年。他本来避难于嘉兴,但捕者突至,逮系登舟。对于这种突然而至的灾难,侯辅之默然,熟读《周易》。倦了,“则依傍人卧”。这种若无其事的样子竟然使捕者以为他“痴”。这一连串的细节刻画突出表现了侯辅之沉着的性格。他不仅沉着而且机智。船到会城,大家忙着照看行李,他却暗中侦察地形、窥伺时机。待到时、地皆宜时,他突起,窜入桑林。夜晚,捕者燃炬搜捕他的时候,他因其火光所指而避之。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侯辅之靠自己的沉着与机智化被动为主动终于逃难而去。所谓对比的手法,不过是以次反衬主。侯辅之沉着、机智的性格特点,就是在捕者麻痹大意而又愚蠢的性格特点的反衬之下,被表现出来的。
本文文字简洁,人物性格鲜明,情节完整,细节生动,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