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颠
·钮琇·
端州白云山,其顶有湖,俗讹为鼎湖。湖与山相吞郁,故其云时时蒸动而出,人入其中,如虱行破絮,恒对面不可相见。山宜莳茶,山僧恃此而给,聚居其上,不待行乞也。有阿颠者,不知其所从来,投寄僧寺,为之采茶,常竟日不食虽值甚寒,不肯衣布,自编草作衫㡓,织为履,较其足倍长阔,曳之行,或挂杖头置墙隙,辄跌足出入白云深处,呼之多不应,与人语多不能解,因共呼为阿颠,其腰间怀如黑石者二,无事则出而就火烧之,见人来,即从火取出,收还故处,曰:“烧,尚未熟。熟则与尔共啖之。”其卧席中间,有双手掌痕,夜分喃喃似语,亦无有解其语者。山故多虎,一曰咥二牛去。寺僧戏谓颠曰:“尔能擒此虎否?”颠曰:“诺。”遂编草为索,请系之来。至日暮,返照射入峻阪,遥于云破处,忽见颠以草索系一白额虎,自阪叱叱而下。约二里许,直至寺前,指谓僧曰:“此盗食吾牛者,随引虎颈索,鞭虎腹背数百。众畏索断不可测,咸请放之,乃听去,虎垂尾疾走,若犬畏人击状,人以此识颠之异,而颠固如常也,盖至今尤在白云中。
[选自《觚賸》]
●●阿颠这种人物,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屡见不鲜的。中国小说中有神魔小说,所写多是神仙怪异之事。这类小说有的迷信色彩浓厚,从内容上看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但在创作方法上还是可以借鉴的。《阿颠》也是这样的一类作品。
这类作品一般从畸人异行的日常生活的怪异写起,而后写他的种种异行,最后在其特异行为的高峰中作结。总之,不论其日常生活和异行都必须是怪诞不经而又为常人所不能,但又能引起常人歆羡的。“阿颠”的“颠”既概括了他的生活和行为的怪诞。文章先写其居住之地的不同平常,以见其神仙性格的来源。然后写他衣、食、住、行的怪诞,结尾写其擒虎的特异功能。文章本意在说阿颠是神仙中人,但又不指实说明,更能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