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不易
·吕不韦·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炊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欲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孔子叹曰:“所信者回也,而回犹不可信;所持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选自《吕氏春秋》〕
这是一篇哲理小说,它不在刻划人物,而在通过故事来说明一个哲理。
所谓哲理是指富有哲学意味的道理。有一定的新鲜感、深刻性。它同一般的道理不同,它不是直接的议论,而是与形象结合,从形象中透示出来的道理。如杜甫的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又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寓道理于形象之中,读后令人胸怀开阔。《知人不易》通过故事来讲道理,既有感性的形象,又有逻辑的道理,读后令人深思。
哲理,首先要求感性的形象是生动的。孔子曾被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吃的是菜,七日没吃过粮食。孔子饿得白天也只好趴下睡觉。他的弟子颜回从外面弄了点米,做饭给孔子吃。饭快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甑里的饭吃。一会,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装做没有看见颜回抓吃的情景,坐起来,说:“刚才我梦见先人了,这饭很干净,我想先祭奠先人。”实际上,他是要试探颜回,因见他偷吃过饭,看他敢不敢承认。在过去,敬奠神明的食物,人是不能先尝的。颜回回答说:“不可,这饭不能拿了去祭祀先人了。因为刚才有煤灰落在里面,扔掉它,是糟塌粮食,因此,我就抓起来吃了。”这时,孔子才知道不是颜回偷吃,而是煤灰弄脏了饭,颜回舍不得扔掉,才拿了吃的。自己是误会了颜回。
这个故事是生动的,形象的。从这个故事,孔子体会到知人不易。为什么?人所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但眼睛有时并不可靠;人所凭借的是自己的心,但心有时也不可凭借。也就是说,自己眼睛看的,未必是真实的;自己头脑分析的,未必是正确的。如果自己的眼睛和头脑都不可靠,那么,别人的话就更不可信了,这样,既不能轻信人,也不能轻信自己。那么,想了解一个人真是不容易啊!
孔子这个体会是深刻的,而是从上述的故事引申出来的道理,既形象,又深刻,实在发人深思。
哲理小说是别具一格的小说,它不以形象取胜,但以哲理取胜,同样具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