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猷
·刘义庆·
王子猷作桓车骑骑兵参军,桓问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桓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选自《世说新语》〕
●●晋代的士大夫特别崇尚清谈,轻视务实,装旷达,标新奇,甚至沉溺其中,往往趋近怪僻。这几乎成了当时时代的顽症痼疾。这篇小说揭示的正是这一内容。小说中的桓冲、王子猷在历史上都实有其人。桓冲,字幼之,是赫赫有名的桓温的弟弟,曾任车骑将军,故称“桓车骑”。王子猷即王微之,他是中国“书圣”王羲之的儿子,曾在桓冲手下任“骑兵参军”,掌管军中马匹。这篇小说通过桓冲同他的三组对话,不但塑造了王子猷的性格,而且,还把当时时代的“应对玄言”的陋习作了形象的概括,颇能引人深思。
第一组对话是桓冲问王子猷在哪个衙门任职,他回答道:“不知什么衙门,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身为骑兵参军,竟不知自己是在什么衙门当官,这已令人惊骇了。并且,连衙门的名称也说错了,更叫人惊骇异常,因古代郡州的僚属,各有专职,叫做“曹”,相当于今天的“科”。当时只有“骑曹”,没有“马曹”。第二组对话,桓冲问他管理多少马匹,他答道:“‘不问马。’何由知其数?”这是用俏皮话来搪塞上级的查询。《论语》里说,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棚失火,就问伤没伤人,却“不问马”。孔子这么问,是因为贵人贱畜。但是王子猷引用孔子的话,却偷换了原话的意思,以此掩饰自己失职的过错。意思是说圣人既然“不问马”,我哪知道自己管了多少马呢?第三组对话,桓冲问他,最近马死了没有,死了多少,王子猷回答:“未知生,焉知死。”这也是用孔子的话来敷衍桓冲。因《论语》中有:“子路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叫子路好好注意做人的道理,不要去探求无法弄清楚的生死问题。王子猷同样偷换了孔子的话里原意,炫耀自己的机巧。
这三组对话,一组比一组深入,从三组对话中,可以看出王子猷机敏便捷,并非呆人。这么聪明的人,偏偏连问他主管什么衙门也说不出来,可见他当“骑兵参军”,竟什么也不知道,这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为”。所以如此,其根源盖出于晋人崇尚清谈以不问世事为清高的社会恶习。在当时,王子猷这种用俏皮话来敷衍的举止,人们不但不以为奇,而且还被视为美谈。是非如此颠倒,当时士大夫的思想荒谬、朝政的腐朽就可想而知了。因此,这三组对话便成了王子猷的形象的写照,成了当时社会陋习的剪影。一滴水能映出星月的光辉,一篇微型小说也能反映时代的某些本质。所以,这篇小说的容量是相当丰富的。
在王子猷这个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微型小说只有经过准确的概括,抓住富于特征性的东西,才能达到缩龙成寸,反映本质的艺术效果。鲁迅说过,写人要写人物的眼睛,不写眼睛,去写头发,即使写得再细致,对于表现生活是没有什么用的。画眼睛实质就是抓特点。在很多情况下,特点就是个性,越是有个性的东西越能反映本质。这篇小说在这方面确实为后人提供了创作微型小说的可取经验,传达出了令人深思的信息。
另外,这三组对话没有任何修饰,这便使小说据有较大空间,给读者留下了驰聘想象的余地。故此,显得含蓄有味,同时,由于引用孔子的话,并偷换原意,用圣人的名言来为荒谬服务,读来俏皮幽默,别具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