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德不谄

2024-05-16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鷟·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朕免枉杀,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呼万岁。
        

〔选自《朝野佥载》〕

●●
        本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公正求实而刚直不阿的尉迟敬德的人物形象。
        尉迟敬德是一位历史人物,很早就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屡立大功。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后,曾对尉迟敬德说:“人家说你要反叛我,为什么呢?”尉迟敬德回答说:“我跟随陛下身经百战,今天能够活下来只不过是刀锋箭镝下的幸存者。现在天下已定,就怀疑我反叛您(以便借故杀我)是不是?”尉迟敬德就把上衣脱掉扔在地上,露出身上的刀伤箭疤。唐太宗看到他满身的瘢痕,抚摸着这些伤疤掉下了眼泪。李世民又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尉迟敬德为妻,尉迟敬德说:“我的妻子虽然长得难看,但同我贫贱与共已经很长久了。我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也知道古人所说的‘富不易妻’。要我休掉妻子重新娶,这是我不愿意的啊!”唐太宗也只得罢休。尉迟敬德对唐太宗的一想杀二想拉,能做到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不害怕被杀头,二不借此巴结、奉承唐太宗。本篇塑造的尉迟敬德形象,应该说是历史上真实的尉迟敬德的再现。
        本篇直接描写尉迟敬德的笔墨并不多,仅用“唯唯”、“顿首曰‘臣实不闻’”、“确定不移”十三字,但因为有唐太宗的言行作衬托,仍能使敬德不谄((chan,巴结、讨好)的形象毕现。直接描写敬德的一共有三处,第一处是“敬德唯唯”。这“唯唯”两字用得特别好,在唐太宗听来,是敬德答应之声,答应为他与唐俭当面对证,证明唐俭对唐太宗有怨言指斥,使唐太宗可杀唐俭,以出唐俭下棋时没有让着他的怒气;在敬德自己,仅“唯唯”而已,并没有明确表态,这就为“明日对仗”留了后路。第二处是第二天在朝廷上与唐俭当面对证时,回答唐太宗的是“臣实不闻”,没有为讨好唐太宗而诬陷唐俭。第三处是在唐太宗的频频追问下(可以想见唐太宗的声色俱厉、声威并下),敬德依然“确定不移”。面对皇上的“天怒”、甚至皇上气得把天子所持的玉板摔碎在地,甩衣而去时,他也没有屈从,以他的沉静面对天子的暴怒。三处着笔使敬德三度难关,而每一处都要冒着被杀的危险,且一次比一次危险。每次只要顺着皇帝的意思做(有很多人还巴不得这样做呢!无缘无故陷人于死地以讨好上司的小人不正是封建社会的特产吗?),敬德就能立即化险为夷,大富大贵就能唾手可得,但敬德没有这样做,而且冒着生命在抵制皇帝的枉杀无辜,把生的希望留给唐俭,把死的危险揽在自己身上。敬德人品之高,全由十三字写出,真让我们惊叹作者手段之高明。
        当唐太宗知过改过,在群臣宴席上赞扬他,并赏赐他一千匹绢缎时,作者对敬德不著一字,实际上是写他平静如常,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兴之处。敬德的刚毅无私、不卑不亢的形象在篇末又得到了加强,而这种“加强”,恰恰是在不著一字的情况下得到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圣德之君,但作者并没为圣者讳,写了李世民狭隘的报复心理,只因为吏部尚书唐俭同他下棋时,棋子抢先占据了有利位置而把唐俭贬出京师,降为潭州刺史。即使这样,李世民还觉得不解气,要敬德提供伪证杀唐俭。敬德没听李世民的话,没诬陷唐俭,竟使李世民不顾一国之尊的崇高身份而大发雷霆。以至“碎玉珽于地”。相比之下,敬德却沉稳谨慎、坦荡无私、刚正不阿。以唐太宗的偏狭、自私、暴怒来衬托敬德的坦荡、公正、沉静,也是本篇描写敬德的一大特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