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宰相
·欧阳修·
冯相道和相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哄堂大笑。
〔选自《归田录》〕
●●这是以真人真事为素材的纪实性小说,冯道与和凝,都是宰相,两人同在“中书”,即全国政务中枢办公,但两人的性格却完全相反,一个是急性子,一个是慢性子。
一般而言,小说不必写真人真事,而且,正如茅盾告诫的:“第二是要谨防你的人物只成为某一个人物的模托儿。”因为这样不利于使人物有代表性。但在我国,自古就有写真人真事的小说创作传统,并有“志人小说”的名目。即使是写真人真物,也应该写出人物的性格,艾芜说:“人物性格掌握了,其它方面就活了。这是文学的根本问题。”微型小说由于篇幅短小,不必提什么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但性格刻画还是必要的。欧阳修的这篇志人小说虽然只八十字,但两个人物的形象却是鲜明的。
和凝看见冯道穿了双新靴子,问他多少钱一双。冯道是个慢性子的人,他抬起左脚,慢攸攸地说:“九百。”冯道也刚买了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他认为自己的价钱贵。“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责问之后,即加诟骂。一个“遽”字,写出人物的“急”,并不容别人申辩,就“诟骂”小吏。这里闹纷纷,和凝却纹丝不动,直待众人平息下来,他又慢慢地举起右脚,说:“这也是九百。”弄得大家啼笑皆非。小说正以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就把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刻画出来了。
语言和动作是刻画人物的手段,但并非所有的语言和动作都是性格化的。因此要抓性格化的语言和动作。有经验的作家,永远拿些补充的小特征、小特性供给自己的人物。这些小特征、小特性在行动方面似乎没有作用,并不直接履行任何叙述上的任务,却能助其增加生命性,与艺术印象的鲜明性。这正是《两个宰相》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和凝听见别人问他新靴的价格,他不是一口气回答“每双一千八百。”而是举起一脚,说声“九百”,再举一脚,也说“九百”。这是很有特征的动作,从这个动作中,把人物的性格的“慢”就刻画出了。冯道听和凝说声“九百”,不询问其它,立即就责问小吏,他的动作正好表现了急。这些,仅仅是些小特征、小特性,但不因其小就失去展示人物性格的功能,相反,正因为“小”,反而有助于展示其人物的面貌。
这恐怕是将真人真事写得性格鲜明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