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喻
·李贽·
吐谷浑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阿豺有子二十人,终生同心协力。
[选自《初谭集》]
●●一个比喻写出一个人物:阿豺。
写出个什么样的人呢?写出一个深谋远虑、善于用形象教育别人的人。阿豺,历史上实有其人。当他临死的时候,耽心兄弟子侄为争夺权位自相残杀,便以箭为喻,来教育家里人要团结。
这个比喻的运用,反映了人物的深谋远虑。在历史上,当一国之君去世后,其子侄兄弟为争皇位互相杀戮,结果社稷不保,他们自己的性命也不保。实际上,很多王朝的覆灭,并非灭于外敌之侵犯,而是灭于自己的内讧。所以阿豺的箭喻是以古为鉴,认识兴替的规律的表现,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在现实中,阿豺有子二十人,平日出现过矛盾的苗头,这苗头便是未来内讧的因素,他预为防备,这也是反映他远见卓识是察微知渐的结果。
这个比喻的运用,反映了人物性格上善于教育的特征。他不是压服,不是凭空地讲道理,而是让人从感性上去体会,再从理性上开导。阿豺病重时,召母弟慕利延去,先不说明意图,只要求母弟先拿一支箭折之,再拿十九支折之。单独一支箭,一折就折;十九支箭合在一起,则折不断。当慕利延有了实际体会后,阿豺才从道理上点明:汝曹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由于道理是在感性的基础上自然引发出来的,所以易为人接受。这正是阿豺善于引导的表现。
所以通过一个比喻的运用便能写出一个人物,在于这篇小说写得集中。整篇小说,没有背景的渲染,没有多余的议论,作者集中写了箭喻一个情节,不枝不蔓,故此人物也突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