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夫雄打虎
·张惣·
泾川有万姓,字夫雄者,少负臂力,以拳勇称。初未尝事田猎也。一日与夙所莫逆,尔汝昆季范姓友,早行深山中,忽林莽出巨虎,搏范以去。范号曰:“万夫雄救我救我!”万亦茫然不知所措,遂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经里许,震天一呼,虎为逡巡退步者三,范得以脱。因梃击虎,中其项,虎负狰狞欲迎斗,然项痛,竟不能举。万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万度不能中止,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嗟乎!万夫雄,一乡野鄙人耳,素不识《诗》、《书》为何物,亦不识交道为何事,而仓促间,不忍负异姓兄弟之意,卒毙三虎以救其友,其义岂不甚伟?万夫雄亦诚烈丈夫哉!余尝见世之聚首而处者,交同手足之亲,谊比金石之固,设有缓急,即蜂虿微毒,不致遗祸杀人,当其纷纷未定之时,虽夙昔周施,密迩徒辈,靡不潜迹匿形,鸟飞云散,悄然而不一顾焉。其视万夫雄为何如也?”
[选自《虞初新志》]
●●作品中精心地塑造了万夫雄的形象。
首先,作品以极简洁的文字,概括地介绍了万夫雄,并突出强调了他“少负臂力,以拳勇称”的特点,为下文打虎预设了伏笔。接着,作品写万夫雄的打虎过程,这是全文的高潮。面对巨虎突出,衔走朋友的突发场面,听着朋友那“万夫雄救我救我”的凄惨绝望的呼喊,在短暂的“茫然不知所措”后,他立即“撼大树拔之,怒持树往追”。能“撼大树拔之”,足见其神力。这是毙虎的基础,也初步印证了他“少负臂力”的特点。这之后,一场精彩的人虎相搏、你死我活的打虎场面就出现在读者面前:万夫雄先是“震天一呼”,使虎惊怖而“逡巡退步者三”,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理战”吧?一方面挫折虎的锐气,令虎有后顾之忧,不得不放开所衔之人返身迎斗追击者,从而使“范得以脱”,一方面万夫雄也藉此增强自己的胆气;然后万夫雄不待虎发难,便主动进攻,“因梃击虎,中其项”——这是致胜的关键一击!因为这一下打伤了虎的脖项,其力量之大,使虎在以后不能抬起头来从容与万夫雄搏斗,同时也又一次照应了前文概括的万夫雄“少负臂力”的特点;在这种极为有利的情势之下,万夫雄“乘势一再击之,虎毙矣”!于是,万夫雄终以自己的勇气和神力,打死猛虎,救了朋友,也救了自己。
然而一波则平,一波又起:“母虎暨虎子相寻至”——一下子又来了两只虎,原来它们是来寻找被万夫雄刚刚打死的那只公虎的。情况骤然变得危急万分了!这时,读者的紧张程度,大概不亚于身当其境的万夫雄本人,因为,他打死一只猛虎,想必已精疲力竭,还能抵挡得住两只虎的攻击吗?作品中写道,此时的万夫雄,已认清当前局势的危险,“度不能止”——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不能停止,于是,“且却且前,又奋鼓生平之勇,纵送格扑,而二虎复相继而毙于其手”。这就是说,他有时退,有时进,奋力鼓起自己的勇气,使出自己平生学就的拳脚功夫,与二虎周旋,或纵身跳跃躲闪,或近身与虎相斗,终于又先后打死了两只虎。在不长的时间里连杀三虎,打虎英雄万夫雄的勇毅形象,便成功地树立在了读者的面前。
除形象的成功塑造外,这篇作品的另一特点,是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第一次打虎,文中是详写。从万夫雄与友遇虎到打虎、毙虎,层层摹写,详尽细致,从容不迫,丝毫不乱;而复遇母子二虎后的搏斗过程,则写得相当简略。这样就使文章显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细致而不罗嗦,生动而又简练,颇具章法。
此外,真实而生动地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来,是作品的又一特点。我们知道,古典小说一般不太注重特意去写人物的内心活动,而这篇作品则直接地写了万夫雄的内心世界。他面对巨虎骤出,搏友而去,友凄惨呼救的突发场面,“茫然不知所措”——这是相当真实的内心活动。因为他没有任何精神准备,恐怕此时心中也是充满了恐惧的——谁不怕老虎呢?文中后面虽极赞万夫雄是“诚烈丈夫”,但作者这里没有故意去“拔高”这一形象,而是写出了他的真实的心绪,是颇有见识的,从而也使人物更具活人气。当母子二虎复至之际,万夫雄则没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惊惧表现,而是“度不能中止”,这也是真实的。他能如此冷静地思考判断,是因为他一则已打死了一只虎,觉得虎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可怕;一则他有武艺在身,充满自信。因此,文中对万夫雄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是真实可信的,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