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获虎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程麟·


        金陵赤山下,一片荒田,多产野菜。有二三童子,携筐挑取。倏有虎自山上过,径奔下山,攫取一童而去。该童昏然不知人事。少顷张目,则身卧树下。旁坐一虎,霜牙凛凛,金睛荧荧。骇绝欲逃,忽思我若逃,虎必啮我,是速我死也。踌躇再四,计从心来,遂将虎满身抚摩。虎威风顿杀,低头得意如猫。童视虎,乃雄虎。暗解身上绳索,系虎阴囊,以一头系树上。再抚摩一遍,潜避去。虎见童子走,一声怒吼,向前直奔。孰知阴囊已去,痛极倒地。童拾取大石乱击之,虎竟毙。
        

〔选自《此中人语》〕

●●
        小说写一儿童在荒田中挑取野菜,被突然而来的老虎攫(抓)去。这事件本身已够惊人的,而作者偏还险上加险,选择了才从惊恐与昏迷中醒转过来的孩子的视角,去仰视、去描写老虎的“霜牙凛凛,金睛荧荧”。此时此刻,不仅孩子“骇绝”,便是读者也会为孩子的命运而提心吊胆。从艺术欣赏的心理上讲,这种欣赏作品过程中产生的紧张心理与感情活动。恰是读者所需要的。所以金圣叹说:“不险则不快,险极则快极也。”
        此后小说情节的发展,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如此凶猛的老虎,最终竟死于童子之手。情节的传奇性理应是寓于情节的现实性之中的。一旦丧失了现实性,传奇性的情节便转化为离奇,而离奇是不能给读者以多少美感的。《童子获虎》中的传奇性情节是符合生活逻辑的。作者没有把他笔下的小主人公写成超凡入圣的神童。而是写他在突遭猛虎袭击时,曾“昏然不知人事”;在醒转后,发现自己倒卧在恶虎旁时,也曾“骇绝欲逃”。这都是处此境地人之常态。只是他比一般儿童更大胆、更冷静、更善于动脑筋。小说写他先有一番算计:“我若逃,虎必啮(啃、咬)我,是速我死也”;尔后,“计上心来”,“将虎满身抚摩”,泄去了虎威;随之,又悄悄解下身上携带的绳索,一头系在老虎的阴囊上,另一头系在树上,这是设下了圈套。一切就绪,他“再抚摩一遍”,以稳住老虎,这才“潜避去”。及至老虎发觉,童子已然跑走。在一声怒吼中,老虎跃起,向前直奔,以致阴囊被扯掉,“痛极倒地”。童子借机“拾取大石”将虎击毙。这里,童子杀虎的一系列过程,小说都写得极有层次,也很细腻。他的计谋,是“踌躇再四”才想出来的;他之得以伏虎,是借老虎自身的力量才实现的;最后写他拾取大石击虎,也非一击而毙虎命,而是“乱击之”。显然,作者是注意到了儿童智力、体力的实际情况才这样写的,从而给人以亲眼所见似的真实感。
        当然,以童子之弱小,最终击毙了庞然之猛虎,毕竟是异乎寻常的事。所以,这篇作品仍富于传奇色彩。
        金圣叹提出过这样的一种现实主义的方法,即:“用极近人之笔”去写“极骇人之事”,意思是,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必须写得合乎人情事理,使读者感到真切可信。程麟写《童子获虎》,恰是暗合了这一方法。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