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生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蒲松龄·


        莱州秦生,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封而置之,积年余,夜适思饮,而无所得酒。忽忆所藏,启封嗅之,芳烈喷溢,肠痒涎流,不可制止。取盏将尝,妻苦劝谏。生笑曰:“快饮而死,胜于馋渴而死多矣。”一盏既尽,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少时,腹痛口噤,中夜而卒。妻号泣,为备棺木,行入殓。次夜,忽有美人入,身不满三尺,径就灵寝,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叩而诘之,曰:“我狐仙也。适丈夫入陈家,窃酒醉死,往救而归。偶过君家,彼怜君子与己同病,故使妾以余药活之也。”言讫,不见。
        余友人邱行素贡生,嗜饮。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之以醋。谋诸妇,妇嗤之。邱固强之,乃煨醯以进。壶既尽,始解衣甘寝。次日,竭壶酒之资,遣仆代沽。道遇伯弟襄宸,诘知其故,因疑嫂不肯为兄谋酒。仆言:“夫人云:‘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半;恐再壶,则醋根断矣。’”闻者皆笑之。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甘之,况醋乎?此亦可以传矣。
        

〔选自《聊斋志异》〕

●●
        这篇四百余字的文章,叙述了三个带传奇色彩的故事:余友邱某,以醋代酒;狐仙之夫窃酒醉死;秦生更是不顾生死,狂饮毒酒。这些奇事在著者笔下互映互衬,交织而不杂乱。并且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同时文中还塑造了三个具有鲜明性格的嗜酒者。由此,不难看出该文的可读性。正所谓一遍知其意,再二再三知其味也。如酿酒一般,久而则芳烈喷溢。
        首先,这篇故事情节安排上非常巧妙。由险处落笔,写秦生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封而置之。”几笔就足以抓住读者的心,使人急于探究下文。制造一个个小悬念是《聊斋》常用手法。这样,既承继了古代小说的传奇性,又增加了聊斋故事本身的神秘色彩。接着,文中很自然插入狐仙丈夫窃酒醉死一事。这一笔表面写狐仙救秦生,实际引出了第二个嗜酒者。最后写“余友”以醋代酒的故事。这种事在实际生活中听说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但正由于作家写了前两个更离奇、更怪异的故事,所以使之顺理成章地接了后面第三个事件。这又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先紧后松、欲擒故纵、虚实相生。这些也正是《聊斋》志怪、志异的引人入胜之处。
        这则故事虽短小,却造成了一波三折的效果。读者初时屏气而读,中间略放其心,最后在笑声中结束。尤其写秦生饮毒酒一段:“忽忆所藏,启封嗅之,芳烈喷溢,肠痒涎流,不可制止。取盏将尝,妻苦劝谏……一盏既尽,倒瓶再斟。妻覆其瓶,满屋流溢……少时,腹痛口噤,中夜而卒。”这段文字尤如紧锣密鼓般,四字一句,一气贯底。读者很自然地被引入那特定的紧张氛围,屏气凝神“注视”事态发展,这也就收到了艺术效果。接着,狐仙“以瓯水灌之,豁然顿苏”读者的心才放下。最后,邱某之妻的“家中蓄醋无多,昨夜已尽其半,恐再一壶,则醋根断矣。”一句戏语,令人在愉快的笑声中领会全篇。
        如果巧妙安排情节,生动描绘场景还易做到,那么在四百字的文中刻画几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就较为困难了。而该文恰恰做到了。各自的性格都是寥寥几笔勾勒出来使之跃然纸上。请看,秦生“制药酒,误投毒味,未忍倾弃”。“生伏地而牛饮之”并且有其典型语言:“快饮而死胜于馋渴而死多矣。”可见秦生为人豪爽、旷达,爱酒胜于爱命。狐仙之夫“窃酒醉死”“彼怜君子与己同病,故使妾以余药活之也。”那么这位平日见酒忘命,同时是个善人,真有同病相怜的恻隐之心。最有趣的是乐天派邱某,他“一夜思酒,而无可行沽辗转不可复忍,因思代之以醋。谋诸妇……壶既尽,始解衣甘寝。”豪爽又不失幽默的形象似在眼前。由上可见,三人嗜酒相同而性格各异,这样的故事生动活泼,增强了可读性。
        作者结语“不知酒兴初浓,即毒药甘之,况醋乎?”既点出了结构的前后呼应,又向人们提出了问题,一种嗜好常常使人“即毒药甘之”,不值得深思、警醒吗?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