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反共后,中国国内的形势日趋严峻,中国共产党人决定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
        当时,在武汉国民政府的军队中,唐生智任总指挥的第一方面军反共情绪强烈,而张发奎任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则和中共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其中,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叶挺部、暂编第二十军贺龙部、第四军第二十五师李汉魂部等,或为中共所掌握,或受中共影响较大,因此,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会于7月中旬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的同时,联合张发奎,将有关部队开回广东,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7月17日,武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以唐生智为总司令,率领张发奎、程潜、朱培德、贺龙等部组成东征军,一路由九江、湖口攻安庆,一路由赣东攻浙江,一路由鄂东进入皖北。三路并进,准备直取南京。在此前后,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陆续进入江西。叶挺部、贺龙部驻九江,李汉魂部驻马回岭车站。
        7月19日,李立三等奉命到达九江,在第四军、第十一军中展开活动,为部队移师广东做准备工作。次日,谭平山、李立三、邓中夏、吴玉章、叶挺,及先前到达的中央军委前敌书记聂荣臻等在九江召开会议。李立三等认为:张发奎虽然反对唐生智,但深受汪精卫影响,正在执行汪的分共指示,要求叶挺等高级军官退出军队或脱离CP,因此,以张为领袖的“回粤运动”很少成功可能,必须“抛弃依张(发奎)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逼迫张、朱与我们一致”[1]。九江会议决定,赶快集中军事力量于南昌,运动贺龙的第二十军,使之与中共掌握的部队一致,在南昌举行暴动。九江会议的意见得到正在庐山休养的瞿秋白的同意,并由他将意见转达中共中央决定。23日,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到达九江,谭平山征询他对起义的意见,贺表示赞同。24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继续会议研究,决定于28日举行暴动。同时,决定“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集中政权、党权、军权之最高机关,以反对宁汉政府中央党部继承国民党正统。”[2]会后,急电中共中央,请求批准。
        中共中央常委完全同意李立三等人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的建议,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等组成前敌委员会,负责领导。会后,周恩来等即奔赴南昌,进行起义准备。7月26日,加伦在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上报告称:与张发奎谈话,张表示:“赞成二十军集中进攻,十一军集中南昌,第四军集中南浔路一带,不再东进。笫一步按兵不动,第二步渐次往南昌移动回粤。”[3]同日,共产国际来电称:“如毫无胜利的机会,则可不举行南昌暴动。”中共中央临时常委会经过讨论,认为“即在汉口亦可见着必有胜利机会”,决定派张国焘前往鼓励[4]
        同日,准备参加起义的贺龙、叶挺部队相继开抵南昌。次日,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因准备工作来不及完成,决定将起义日期推迟至30日。
        张发奎一直停留在武汉。他向汪精卫报告,开往江西的部队内部发生纠纷。7月28日晚,汪精卫偕孙科、张发奎赶赴九江,得知第二十军贺龙部已自动开赴南昌,九江街头遍贴“反对武汉政府”,“欢迎张总指挥领导革命”等标语,当地报纸《国民新闻》也在指责武汉政府。29日,汪精卫下令封闭该报。30日,召集第四、第十一、第二十军师长以上军官谈话,由汪精卫说明“分共”必要,并出示种种“证据”。当日,久候叶挺、贺龙二人未到,张发奎即判断有异[5]
        同日上午,张国焘到达南昌,前委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张国焘以共产国际的电文为据,主张“应极力拉拢张发奎,得到张之同意,否则不可动”[6]。周恩来、恽代英、李立三、彭湃、谭平山等反对张国焘的意见,认为张发奎已明显右倾,不可能再争取他支持革命。会议争论数小时,没有结果。31日晨,前委再次召开会议,周恩来等坚决主张按原计划起义。这时突然接到张发奎来电,声言“准1日到南昌”。在这种形势下,拖延就意味着失败。张国焘被迫转而同意举行起义。当天中午,前委作出决定,起义于8月1日凌晨4时举行。
        当时南昌城内中共可掌握的军队大致有:叶挺所部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蔡廷锴的第十一师,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全军,朱德领导的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公安局警察队,共计二万余人。忠于武汉的第三、第六、第九各军在南昌市内和近郊的力量比较薄弱,共有六个团约六千余人。
        31日晚,朱德以宴请、打麻将为名,软禁了第三军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团团长。9时许,发现第二十军副营长赵福生告密。前委决定,起义提前2小时,于8月1日凌晨2时举行。
        8月1日1时许,起义的枪声打响。战斗主要在鼓楼、贡院街、天主堂等地发生,经过5个小时的激战,起义部队全歼守敌,胜利占领南昌城。
        同日中午,在聂荣臻发动下,驻马回岭的第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周士第部及七十四团、七十五团部分军人举行起义,向南昌开进。行抵德安时,张发奎、李汉魂乘车追来,聂荣臻下令开枪,张发奎等跳车逃走[7]。次日,七十三团等开进南昌。
        起义胜利后的当天上午,在江西省政府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推宋庆龄、谭平山、张发奎、贺龙、邓演达、郭沫若、恽代英七人组成主席团,又推宋庆龄等25人组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的主要成员是参加起义,兼有国民党员身份的中共党员,如谭平山、林祖涵、恽代英、周恩来、张国焘、叶挺、李立三等,也包括一些当时不在南昌的国民党左派,如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于右任、何香凝、经亨颐等,张发奎、黄琪翔、朱晖日等则是张国焘提议加进去的。会议宣告,将于最短期间确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召开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坚持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继续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继续为解决土地问题,解放农民,打倒乡村封建地主而斗争[8]
        同日,发表宋庆龄、邓演达、谭平山、彭泽民等22人署名的《中央委员宣言》,谴责“武汉与南京所谓党部政府,皆已成为新军阀之工具,曲解三民主义,毁弃三大政策,为总理之罪人,国民革命之罪人”。《宣言》表示,将坚持国民党“革命的正统”[9]。2日,革命委员会主席团发布命令,任命吴玉章为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刘伯承为参谋长,林祖涵为财政委员会主席,郭沫若等为宣传委员会主席,张国焘为农工委员会主席,张曙时为党务委员会主席。起义军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由贺龙任兼代总指挥,黄琪翔任前敌总指挥(未到任前由叶挺代),郭沫若任总政治部主任(未到任前由副主任章伯钧代)。下辖三个军:第二十军,贺龙兼军长,党代表廖乾吾;第十一军,叶挺兼军长,党代表聂荣臻;第九军,朱德为副军长(军长韦杵未就职),党代表朱克靖。总兵力为三万余人。江西省政府也进行了改组,免去朱培德江西省政府主席职务,任命姜济寰为代理主席。
        8月3日至5日,起义军按照原定南下广东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分批撤离南昌,开始了艰难的南征。从南昌撤出后不久,蔡廷锴的第十一师即脱离起义队伍,其他部队也有部分人员离队,起义力量遭受一些损失。部队到达临川后,进行了整顿,纪律得到加强,部队面貌逐渐好转。
        起义的当日,张发奎即自九江指挥部队进攻南昌。2日,武汉国民政府下令褫贺龙、叶挺军职,“照谋叛律治罪”;命张发奎督饬所部赶紧进剿,逮捕所有“扇乱附逆”的共产党员;命朱培德指挥第五军在赣东、赣南兜截;命唐生智抽调湘、鄂驻军合力围剿[10]。3日,唐生智、程潜、朱培德致电何应钦、白崇禧等,表示愿“通力合作,歼此祸国殃民之败类”[11]。7日,张发奎军占领南昌。8月8日,武汉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谭平山、林祖涵、吴玉章、恽代英、高语罕等人党籍。
        张发奎军占领南昌后,叶剑英即向张献计:不追,让共产党到东江,李济深就要调兵去打,这样,第二方面军就可以顺利地回到广东[12]。张发奎采纳了叶的意见,因而,起义军得以顺利南进。
        起义军进军广东,李济深大为恐慌。他生怕起义军会威胁其势力范围,积极出兵,准备在赣粤交界处堵截起义军。桂系的黄绍竑为了笼络李济深,结成粤桂联盟,并趁机将桂系势力向江西扩展,也积极出兵援助李济深。8月8日,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在粤北重镇韶关成立。黄绍竑亲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率两个师开赴赣南作战。北伐前蒋介石留驻广东的钱大钧部此时也奉命协同李济深作战。一时间,形成粤桂蒋三方联合对付起义军的局面。
        8月底,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南部的瑞金、会昌时,与钱大钧、黄绍竑等部遭遇,双方展开激战。起义军三战三捷,相继攻克瑞金,会昌。9月初,起义部队折入福建,准备由汀州经上杭进入广东潮汕地区,等待共产国际的海上援助。同月中旬,起义军进入广东,占领大浦、三河坝地区,随后分兵,朱德率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总指挥部率主力进军潮州、汕头。下旬,占领潮汕后,再次分兵,以一部留守潮汕,而以主力西取惠州。
        与此同时,钱大钧、黄绍竑等在得到三个多师的增援后,利用起义部队一再分兵,力量零散的机会,以优势兵力包围起义部队。9月28日,贺龙、叶挺率领的西进部队进至揭阳县汤坑地区,与陈济棠部遭遇,经过两昼夜的激战,起义军伤亡两千余人。30日,被迫撤退。同日,驻守潮州的起义部队也在黄绍竑部两个师的进攻下撤退。10月1日,前委主动撤出汕头。次日,钱大钧部三个师进攻三河坝,朱德所率留守部队激战两天两夜后转移。
        起义军在南昌所建立的政权是以共产党员占多数,与国民党左派联合的政权。到瑞金后,认为国民党的名义已为工农所唾弃,继承“国民党正统”只是一种“机会主义的梦幻”,因此,前委会议决定,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政权。到汀州后,考虑到应付外交,避免帝国主义干涉的需要,又决定仍沿用国民政府名义,并决定以谭平山为主席,陈友仁等为常务委员。但在汕头失守后,又决定取消国民党的名义[13]
        由于战场形势急剧恶化,10月3日,前敌委员会在普宁县流沙镇召开有前委及其他军政负责干部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李立三、彭湃、叶挺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会议决定武装人员突围,非武装人员愿留下的留下,不愿留下的分批从海上撤退。会议还宣布今后要打出红旗,分田地,继续战斗。
        会后,起义领导人相继离开潮汕地区,起义部队约千余人突出重围,转至海陆丰地区,成为创建海陆丰根据地的主力。从三河坝撤离的起义部队,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于赣粤山区,1928年进入湘南,举行湘南起义。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它揭开了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序幕,在中国人民中树起了坚持斗争的旗帜,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南昌起义军艰难地进行南征的时候,毛泽东正在湖南、江西为中国革命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
        1927年8月7日,南昌起义爆发后不久,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出席代表二十多人。会上听取了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Б.Ломинадзе)的报告和瞿秋白关于党的新任务的报告,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并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中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领导改组中共湖南省委,并准备发动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近郊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在以长沙为中心,包括湘潭、安源等地的湘赣地区组织起义。同时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和行动委员会。前敌委员会由各军事负责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行动委员会由起义地区各地方党政负责人组成,易礼容为书记。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主持召开起义地区党的负责人和军事负责人会议,确定将参加起义的部队统一改编为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分三路在安源、修水、铜鼓发动起义,然后攻占醴陵、平江和浏阳,再对长沙采取包围态势,相机进攻长沙。9月9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首先暴动,二团、三团继起,但在敌人围攻下都失败了。19日,各路起义部队约1500人退到文家市。毛泽东认为敌大我小,敌强我弱,已无占领中心城市的可能,应该转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条件较好的农村去。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20日,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南下。南下途中,遭朱培德部袭击,总指挥卢德铭战死。9月底,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将原来的三个团整缩编为一个团,同时在部队中建立中共党的组织,确立支部建立在连上的制度,整个部队由中共前委统一领导,在部队基层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废除烦琐礼节,建立新型的官兵关系。部队改编后,面貌大为改观。10月3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县古城,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初步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讨论了在长期退却途中开始酝酿建立革命根据地的问题。27日,部队到达井冈山的中心茨坪,和当地的农民武装王佐、袁文才部汇合。
        当时,国民党内部矛盾激烈,李宗仁与唐生智,张发奎与驻粤桂军之间相继爆发战争,井冈山又位于湘赣两省边境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形险要,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中共前敌委员会决定利用有利的时机和地形,建立革命根据地,保存革命实力,进行军事割据。1927年11月至1928年1月、2月,工农革命军先后攻下茶陵、遂川、宁冈三个县城,成立工农兵政府,开展打土豪的斗争,以宁冈为中心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起来。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使国民党统治者大为震惊。1928年2月,江西省主席朱培德调集重兵,占据宁冈新城,迫近根据地的中心地带。2月28日,工农革命军抓住有利时机,发动反攻,全歼进入根据地的新城守敌五百余人。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逐渐站稳脚跟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内部的“左”倾错误也在发展起来。3月上旬,执行“左”倾错误的中共湖南特委派代表到井冈山,指责工作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特委代表强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去支援湘南的农民暴动。3月下旬,湘南暴动失败,部队重新返回井冈山。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汇合湘南部分农军,辗转到达宁冈砻市,与工农革命军会师。5月初,朱德、毛泽东的两支部队正式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兼军委书记,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师六个团,全军约万余人。1928年5月,在宁冈茅坪成立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又打垮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三次占领永新县城。井冈山根据地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正当井冈山根据地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共湖南省委再次命令红军向湘南冒进。7月中旬,红军大队进攻郴州失败。9月26日,重回井冈山。在此期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趁红军主力远离之机,占领大片根据地,并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大举进攻。驻守井冈山的红军部队虽不足一营,但据险抵抗,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九十月间,红军又连续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大部分失地。同年10月,在宁冈茅坪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总结红军盲动导致失败的教训,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等决议案。毛泽东认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的不平衡形成了政治上的封建割据和冲突,因此,“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14]。会议还选举了边界第二届特委,谭震林当选为书记。
        毛泽东所创建的井岗山革命根据地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所注意,然而,正是这条道路,指引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同时及稍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还在全国许多地区领导了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共鄂中特委和鄂西特委分别领导沔阳、公安农民举行起义,随后在洪湖地区展开游击斗争。同月,广东农民先后攻占陆丰、海丰县城。11月,成立苏维埃。同年9月、11月,中共在湖北黄安、麻城两次领导农民起义,失利后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战。这一年爆发起义的地区还有海南岛、河南确山等。1928年又先后爆发了江西弋横农民起义、湘南起义及陕西渭华起义等。这些起义,遍及12个省140多个县。它们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