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进入京津和北洋军阀政权的覆灭
第一、第二集团军在山东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安国军。5月9日,阎锡山统率的第三集团军东进占领石家庄、正定。11日,冯玉祥统率的第二集团军韩复榘部也北上抵达石家庄,两军会师。5月13日,蒋介石致电阎锡山,声称“今日唯一方略在速占北京”,要求阎督率所部,努力前进[1]。5月19日,蒋介石从徐州抵达郑州,与冯玉祥会商进军京津的方略。双方拟定:第一集团军沿津浦线北进;第二集团军由津浦线以西、京汉线以东地区向北推进;第三集团军兵分两路,北面由京绥线向东,南面由正太线向东,转京汉线北进。各军主力于5月25日之前集结待命[2]。但是,冯玉祥认为阎锡山曾关照过他:彰德以北的事不须管,因此,命令所部停留于石家庄、阜城、武强一线待命[3]。25日,张作霖下总攻击令,调动兵力围攻第三集团军,使孤军深入的晋军在定县、清风店一线受挫。阎锡山要求前线部队坚韧抵抗,并调兵增援,才转危为安。28日,第二集团军攻克方顺桥,迫近保定。
二次北伐开始前,桂系一直忙于征湘军事,和程潜矛盾日深。征湘军事结束后,桂系的部队一直滞留在武汉及河南南部。为了动员桂系加入北伐,5月21日,蒋介石再赴新乡,同冯玉祥及北上的白崇禧会商。蒋介石当面向白崇禧允诺,第四集团军的粮饷与其他各军同等待遇,两湖北伐部队由白崇禧指挥[4]。同日,李宗仁在武汉突然扣押奉命前来开会的程潜,并即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声称“程潜素行暴戾,好乱成性。西征后更跋扈飞扬,把持湘政”,要求免去程潜本兼各职[5]。桂系的这一举动本是为了排除异己,独霸武汉政治分会,但蒋介石竟采取容忍态度。2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免除程潜本兼各职,着其听候查办。其后,李宗仁便立即宣布就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并正式任命白崇禧为北伐前敌总指挥,指挥部队北进。26日,第四集团军叶琪等部抵达石家庄,加入北伐。
蒋介石在命令阎锡山加速进军的同时,力图用政治手段实现京津易帜。
张作霖发表“停战息争”通电后,蒋介石即于5月12日密电谭延闿表示:“北方宣布停战,如其果确,则中正以为可允其全部集结关外,以固东北国防。至一切国是,当俟国民会议解决,并允奉方参加国民会议。即唯一条件,要求奉鲁军退出关外。”[6]同日,蒋介石又指令吴忠信和孙世伟磋商。22日,蒋介石将其拟定的“奉军退出关外,京津由晋和平接收”的方案,电告谭延闿,在取得谭的同意后,随即电令阎锡山进行,限奉军一星期内全部退出关外。同时,又致电冯玉祥,声称“我方如对京津力战,日必强加干涉”,希望冯表示赞成由阎锡山接受京津,听候政府处置,以使敌人无从离间,加强内部团结[7]。在北伐军的四个集团军首领中,晋系阎锡山与日本和奉系的关系都较好,由阎执行和平接收京津的使命,可望得到日本及奉方的谅解与合作。
为使这一方案得到北伐军各路将领的赞同,蒋介石不辞辛苦,四处游说。5月27日,他与北上徐州的谭延闿进一步敲定实施方略。29日,奔赴新乡,与冯玉祥会商。两天前,冯玉祥刚刚以第二集团军特别党部的名义通电全国,声明:“讨伐张逆”,“无丝毫妥协之余地”,“如有敢持异议者,愿与国人亟起攻之。”[8]但是,面对以蒋介石为首的政治解决的主流,冯玉祥只得附议。二人当即商定了进军部署。30日,蒋介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石家庄,与阎锡山面议。他当面允诺,将由晋系推荐京津及河北省的行政长官。阎锡山欣然接受使命。6月2日,蒋介石风尘仆仆地折回新乡,向冯玉祥通报阎锡山决定受命的消息。冯玉祥眼见木已成舟,致电阎锡山称:“万恳以党国为重,幸勿稍事谦抑。”[9]于是,阎锡山兴高采烈地忙碌起来。与奉方的和平谈判也由地下转为公开。
5月28日,北伐军根据蒋介石部署开始总攻。29日,蒋介石电令各集团军“于击破当面之敌,进抵静海、胜芳、永清、固安、长辛店之线后,停止待命”[10]。30日,奉军下令总退却。次日,蒋介石发布追击令,敦促各军乘机推进。6月初,北伐各集团军相继抵达京、津市郊。第一集团军经沧州进抵静海。第二集团军攻克肃宁、永清、固安,进据南苑。第三集团军占领保定后,沿京汉线开进长辛店。各军沿途虽与奉军有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没有发生激烈的恶战。
随着军事上的缓慢推进,和平移交北京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阎锡山委派的国民政府代表孔繁蔚,在北京与奉方代表张学良、杨宇霆频频接洽。双方议定:一、奉军撤离北京,退往榆关,北伐军不进行追击;二、成立以北洋元老王士珍为首的北京临时治安会,主持过渡时期的政局;三、奉军暂留鲍毓麟旅在京执行勤务,待北伐军入城后即行撤退,国民政府负责担保鲍旅完璧归奉。6月1日,谭延闿复电孔繁蔚表示:“国府议决,赞成张意”,批准了双方议定的条件[11]。3日,谭延闿致电北京方面,内称:“该将领等深明大义,殊堪嘉尚。仰该将领等退出津、榆一带,不得扰乱治安,有妨民生,一切听候后命。至京、榆一带,已令第三集团总司令阎锡山办理。”[12]同时,谭延闿专电杨宇霆,表示慰勉。奉方首领接电后,决定组织撤退。
6月4日,国奉谈判再次举行。张学良提出,请第三集团军先行入城,双方举行和平交接仪式,然后奉军冠冕堂皇地撤离北京。张并要求保留河北永清、遵化等10个县为张宗昌、褚玉璞、孙传芳屯兵区域。孔繁蔚当然不能轻易允诺这些优惠条件。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东三省必须悬挂青天白日旗;二、服从国民政府命令;三、直鲁联军及孙传芳残部必须接受改编。双方相持不下,谈判出现僵局。当天夜晚,这一僵局便被意外的转机打破了。张学良获悉其父在皇姑屯遇害的消息,连夜出京,同时下令长辛店、卢沟桥一线第三、第四军团主力火速向滦河撤退。其后,北伐军第二、第三集团军顺利进入京郊。
同日,京师临时治安维持会通电各方宣告成立。6月5日,治安维持会与孔繁蔚商定,派专人赴保定欢迎阎锡山入京主持政务。8日上午,鲍毓麟旅自朝阳门撤出。稍后,第三集团军在前敌总指挥商震指挥下,以孙楚部为先导,自广安门鱼贯入城。全市高悬青天白日旗,各界均派代表前往欢迎。当晚,维持会议决,将警厅及宪兵移交警备司令部节制。次日,该会通电宣告“解散”[13]。
就在和平移交北京的工作即将顺利完成之际,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风波。8日,奉军鲍毓麟旅按照协议撤退出京,各界名流及列强使节均送至朝阳门外。不料,该旅行至通州,却遭到第二集团军冯治安部的阻拦,被迫折回。当日深夜,第二集团军以重兵包围鲍旅。次日清晨,该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韩复榘亲自出马,将鲍旅缴械[14]。治安会闻讯后,派汪大燮等人前往说项,韩复榘仅将鲍毓麟一人放出,其他人员全部俘送南苑[15]。治安会再请商震出面斡旋,韩复榘答称,此举系“奉冯总司令命令”而行[16]。消息传到东交民巷,领袖公使欧登科立即偕同英、美、日三国公使,前往南苑与韩复榘当面交涉。韩复榘矢口否认曾接到准许鲍旅安全撤退的命令。事情迅速反映到南京和阎锡山处。10日,冯玉祥电令所部开抵京津近郊的各军,撤至固安、静海待命。韩复榘在撤军之前,仅将鲍旅中东北籍官兵遣返归奉,其余则予以收编。
在二次北伐中,第二集团军屡经鏖战,战功居各集团军之首,但蒋介石却将京、津分配给阎锡山,这自然会引起第二集团军官兵的不满。鲍旅事件不过是一次小小发泄的而已。
除鲍旅事件外,和平接受北京的工作大体平顺。相形之下,北伐军进占天津要棘手得多。
盘踞在天津的残余军阀各怀异志,战和不一。孙传芳见大势已去,早与阎锡山的代表南桂馨暗通声气,屡次公开言和。6月3日,孙通电宣布辞去安国军副司令兼第一方面军团长之职,一切听凭“国民公决”[17]。其部将李宝章、于学忠等五军长也联名通电罢兵;只有张宗昌依然主战。6日,张宗昌登门拜访在天津作寓公的段祺瑞,请其出山为首领,藉以号召残兵败将,遭到婉言“谢绝”[18]。于是,张再访天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新井龟太郎,扬言要据守天津,作最后一战[19]。
蒋介石为迅速瓦解天津残敌,于6月8日密电冯玉祥,力促其北上一线,指挥各军,加强军事压力。电称:“兄如不进,军队散漫,进退不一,危险万分,弟惟有告罪,以谢党国。”[20]同时,他又指令在津人员加紧策反工作。当时,各集团军纷纷向天津派遣特工人员。蒋介石系统的卢和生、张璧,阎锡山的全权代表南桂馨,冯玉祥的特派员丁春膏均是活跃一时的人物。
在强大的策反攻势下,孙传芳残部争先改换门庭。郑俊彦向第三集团军代表南桂馨接洽投降。阎锡山曾计划以该部兵力接管天津,但遭到各方反对。该部又派马宝珩为代表,赴京与阎锡山直接面洽,达成协议,将该部改编为四个军,任命郑俊彦为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21]。
与此同时,直鲁联军内部也发生分化。6月7日深夜,卢和生以直隶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密见徐源泉,徐源泉同意联合郑俊彦等通电息争[22]。蒋系另一位特派员张璧与天津著名绅商联络,合谋推荐徐源泉担任过渡性的保安司令,然后将政权移交晋方。张璧将此议转告南桂馨,南表示赞同[23]。6月10日,第六军军长徐源泉通电辞去直隶军务帮办一职,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暂维持天津治安”[24]。
张宗昌自知天津难以再守,企图以主动让城换取优惠的撤军条件。11日,张宗昌、褚玉璞派贾济川、关麟书为代表,与晋方代表南桂馨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直鲁军撤出天津的协议。随后,南桂馨请出原安福系亲日派政客姚震等人,争取新井龟太郎赞同。南桂馨表示,主要依靠当地宪警接管,晋军不会大批开进天津。新井见无可挑剔,只好表示同意[25]。次日,阎锡山将双方协议条款,电告南京,请求核准。该项协议要旨为:一、直鲁军自动退出天津,交晋军维持治安;二、该军撤军时,无论何方,不许追击、抄袭;三、如有违约追剿者,晋方负责阻止;四、过渡时期的治安,留直鲁军一部维持,以地方民意团体主持之[26]。
6月12日晨,张宗昌、褚玉璞率直鲁联军残部撤离天津,退往芦台、宁河。徐源泉也通电辞职,命令所部全数撤出。同日,傅作义宣布就任天津警备司令,布告安民。不久,徐源泉接受了阎锡山改编,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第十一军团总指挥。
虽然将领们已协议言和,但结局仍出现动乱。傅作义上任第一天,直鲁残兵持枪荷弹,四处抢劫。警察厅长常之英仓皇出逃。阎锡山应傅作义的请求,命孙传芳旧部陆殿臣、何绍南两个旅开抵天津增援。14日,暴乱的残兵被击溃,退往西郊。15日,第三集团军第十五军分派一个团兵力,由北京驰赴天津,协同维持治安。16日,天津城内秩序渐趋安定。
国民革命军平定京津,实现第二期北伐的最终目标。国民政府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海内外宣告北伐成功。6月12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内宣言”,宣布“结束军事”,“开始训政”,公布“励行法治”、“澄清吏治”、“肃清盗匪”、“蠲免苛税”、“裁减兵额”等五大施政方针[27]。15日,国民政府又发表“对外宣言”,宣布:“中国统一告成”,为“建设新国家”,对外关系应另辟“新纪元”,解除八十余年所受的“不平等条约之束缚”,签订“相互尊重主权”的平等新约[28]。
随着京、津地区的易帜,长达十六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终于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的政治中枢,开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中国的新时期。
二次北伐开始前,桂系一直忙于征湘军事,和程潜矛盾日深。征湘军事结束后,桂系的部队一直滞留在武汉及河南南部。为了动员桂系加入北伐,5月21日,蒋介石再赴新乡,同冯玉祥及北上的白崇禧会商。蒋介石当面向白崇禧允诺,第四集团军的粮饷与其他各军同等待遇,两湖北伐部队由白崇禧指挥[4]。同日,李宗仁在武汉突然扣押奉命前来开会的程潜,并即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声称“程潜素行暴戾,好乱成性。西征后更跋扈飞扬,把持湘政”,要求免去程潜本兼各职[5]。桂系的这一举动本是为了排除异己,独霸武汉政治分会,但蒋介石竟采取容忍态度。23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作出决议,免除程潜本兼各职,着其听候查办。其后,李宗仁便立即宣布就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并正式任命白崇禧为北伐前敌总指挥,指挥部队北进。26日,第四集团军叶琪等部抵达石家庄,加入北伐。
蒋介石在命令阎锡山加速进军的同时,力图用政治手段实现京津易帜。
张作霖发表“停战息争”通电后,蒋介石即于5月12日密电谭延闿表示:“北方宣布停战,如其果确,则中正以为可允其全部集结关外,以固东北国防。至一切国是,当俟国民会议解决,并允奉方参加国民会议。即唯一条件,要求奉鲁军退出关外。”[6]同日,蒋介石又指令吴忠信和孙世伟磋商。22日,蒋介石将其拟定的“奉军退出关外,京津由晋和平接收”的方案,电告谭延闿,在取得谭的同意后,随即电令阎锡山进行,限奉军一星期内全部退出关外。同时,又致电冯玉祥,声称“我方如对京津力战,日必强加干涉”,希望冯表示赞成由阎锡山接受京津,听候政府处置,以使敌人无从离间,加强内部团结[7]。在北伐军的四个集团军首领中,晋系阎锡山与日本和奉系的关系都较好,由阎执行和平接收京津的使命,可望得到日本及奉方的谅解与合作。
为使这一方案得到北伐军各路将领的赞同,蒋介石不辞辛苦,四处游说。5月27日,他与北上徐州的谭延闿进一步敲定实施方略。29日,奔赴新乡,与冯玉祥会商。两天前,冯玉祥刚刚以第二集团军特别党部的名义通电全国,声明:“讨伐张逆”,“无丝毫妥协之余地”,“如有敢持异议者,愿与国人亟起攻之。”[8]但是,面对以蒋介石为首的政治解决的主流,冯玉祥只得附议。二人当即商定了进军部署。30日,蒋介石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石家庄,与阎锡山面议。他当面允诺,将由晋系推荐京津及河北省的行政长官。阎锡山欣然接受使命。6月2日,蒋介石风尘仆仆地折回新乡,向冯玉祥通报阎锡山决定受命的消息。冯玉祥眼见木已成舟,致电阎锡山称:“万恳以党国为重,幸勿稍事谦抑。”[9]于是,阎锡山兴高采烈地忙碌起来。与奉方的和平谈判也由地下转为公开。
5月28日,北伐军根据蒋介石部署开始总攻。29日,蒋介石电令各集团军“于击破当面之敌,进抵静海、胜芳、永清、固安、长辛店之线后,停止待命”[10]。30日,奉军下令总退却。次日,蒋介石发布追击令,敦促各军乘机推进。6月初,北伐各集团军相继抵达京、津市郊。第一集团军经沧州进抵静海。第二集团军攻克肃宁、永清、固安,进据南苑。第三集团军占领保定后,沿京汉线开进长辛店。各军沿途虽与奉军有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但没有发生激烈的恶战。
随着军事上的缓慢推进,和平移交北京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阎锡山委派的国民政府代表孔繁蔚,在北京与奉方代表张学良、杨宇霆频频接洽。双方议定:一、奉军撤离北京,退往榆关,北伐军不进行追击;二、成立以北洋元老王士珍为首的北京临时治安会,主持过渡时期的政局;三、奉军暂留鲍毓麟旅在京执行勤务,待北伐军入城后即行撤退,国民政府负责担保鲍旅完璧归奉。6月1日,谭延闿复电孔繁蔚表示:“国府议决,赞成张意”,批准了双方议定的条件[11]。3日,谭延闿致电北京方面,内称:“该将领等深明大义,殊堪嘉尚。仰该将领等退出津、榆一带,不得扰乱治安,有妨民生,一切听候后命。至京、榆一带,已令第三集团总司令阎锡山办理。”[12]同时,谭延闿专电杨宇霆,表示慰勉。奉方首领接电后,决定组织撤退。
6月4日,国奉谈判再次举行。张学良提出,请第三集团军先行入城,双方举行和平交接仪式,然后奉军冠冕堂皇地撤离北京。张并要求保留河北永清、遵化等10个县为张宗昌、褚玉璞、孙传芳屯兵区域。孔繁蔚当然不能轻易允诺这些优惠条件。他针锋相对地提出:一、东三省必须悬挂青天白日旗;二、服从国民政府命令;三、直鲁联军及孙传芳残部必须接受改编。双方相持不下,谈判出现僵局。当天夜晚,这一僵局便被意外的转机打破了。张学良获悉其父在皇姑屯遇害的消息,连夜出京,同时下令长辛店、卢沟桥一线第三、第四军团主力火速向滦河撤退。其后,北伐军第二、第三集团军顺利进入京郊。
同日,京师临时治安维持会通电各方宣告成立。6月5日,治安维持会与孔繁蔚商定,派专人赴保定欢迎阎锡山入京主持政务。8日上午,鲍毓麟旅自朝阳门撤出。稍后,第三集团军在前敌总指挥商震指挥下,以孙楚部为先导,自广安门鱼贯入城。全市高悬青天白日旗,各界均派代表前往欢迎。当晚,维持会议决,将警厅及宪兵移交警备司令部节制。次日,该会通电宣告“解散”[13]。
就在和平移交北京的工作即将顺利完成之际,却发生了一起意外的风波。8日,奉军鲍毓麟旅按照协议撤退出京,各界名流及列强使节均送至朝阳门外。不料,该旅行至通州,却遭到第二集团军冯治安部的阻拦,被迫折回。当日深夜,第二集团军以重兵包围鲍旅。次日清晨,该集团军前敌总指挥韩复榘亲自出马,将鲍旅缴械[14]。治安会闻讯后,派汪大燮等人前往说项,韩复榘仅将鲍毓麟一人放出,其他人员全部俘送南苑[15]。治安会再请商震出面斡旋,韩复榘答称,此举系“奉冯总司令命令”而行[16]。消息传到东交民巷,领袖公使欧登科立即偕同英、美、日三国公使,前往南苑与韩复榘当面交涉。韩复榘矢口否认曾接到准许鲍旅安全撤退的命令。事情迅速反映到南京和阎锡山处。10日,冯玉祥电令所部开抵京津近郊的各军,撤至固安、静海待命。韩复榘在撤军之前,仅将鲍旅中东北籍官兵遣返归奉,其余则予以收编。
在二次北伐中,第二集团军屡经鏖战,战功居各集团军之首,但蒋介石却将京、津分配给阎锡山,这自然会引起第二集团军官兵的不满。鲍旅事件不过是一次小小发泄的而已。
除鲍旅事件外,和平接受北京的工作大体平顺。相形之下,北伐军进占天津要棘手得多。
盘踞在天津的残余军阀各怀异志,战和不一。孙传芳见大势已去,早与阎锡山的代表南桂馨暗通声气,屡次公开言和。6月3日,孙通电宣布辞去安国军副司令兼第一方面军团长之职,一切听凭“国民公决”[17]。其部将李宝章、于学忠等五军长也联名通电罢兵;只有张宗昌依然主战。6日,张宗昌登门拜访在天津作寓公的段祺瑞,请其出山为首领,藉以号召残兵败将,遭到婉言“谢绝”[18]。于是,张再访天津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新井龟太郎,扬言要据守天津,作最后一战[19]。
蒋介石为迅速瓦解天津残敌,于6月8日密电冯玉祥,力促其北上一线,指挥各军,加强军事压力。电称:“兄如不进,军队散漫,进退不一,危险万分,弟惟有告罪,以谢党国。”[20]同时,他又指令在津人员加紧策反工作。当时,各集团军纷纷向天津派遣特工人员。蒋介石系统的卢和生、张璧,阎锡山的全权代表南桂馨,冯玉祥的特派员丁春膏均是活跃一时的人物。
在强大的策反攻势下,孙传芳残部争先改换门庭。郑俊彦向第三集团军代表南桂馨接洽投降。阎锡山曾计划以该部兵力接管天津,但遭到各方反对。该部又派马宝珩为代表,赴京与阎锡山直接面洽,达成协议,将该部改编为四个军,任命郑俊彦为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21]。
与此同时,直鲁联军内部也发生分化。6月7日深夜,卢和生以直隶军事特派员的身份,密见徐源泉,徐源泉同意联合郑俊彦等通电息争[22]。蒋系另一位特派员张璧与天津著名绅商联络,合谋推荐徐源泉担任过渡性的保安司令,然后将政权移交晋方。张璧将此议转告南桂馨,南表示赞同[23]。6月10日,第六军军长徐源泉通电辞去直隶军务帮办一职,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天津临时保卫总司令”,“暂维持天津治安”[24]。
张宗昌自知天津难以再守,企图以主动让城换取优惠的撤军条件。11日,张宗昌、褚玉璞派贾济川、关麟书为代表,与晋方代表南桂馨谈判。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终于达成直鲁军撤出天津的协议。随后,南桂馨请出原安福系亲日派政客姚震等人,争取新井龟太郎赞同。南桂馨表示,主要依靠当地宪警接管,晋军不会大批开进天津。新井见无可挑剔,只好表示同意[25]。次日,阎锡山将双方协议条款,电告南京,请求核准。该项协议要旨为:一、直鲁军自动退出天津,交晋军维持治安;二、该军撤军时,无论何方,不许追击、抄袭;三、如有违约追剿者,晋方负责阻止;四、过渡时期的治安,留直鲁军一部维持,以地方民意团体主持之[26]。
6月12日晨,张宗昌、褚玉璞率直鲁联军残部撤离天津,退往芦台、宁河。徐源泉也通电辞职,命令所部全数撤出。同日,傅作义宣布就任天津警备司令,布告安民。不久,徐源泉接受了阎锡山改编,被任命为第三集团军第十一军团总指挥。
虽然将领们已协议言和,但结局仍出现动乱。傅作义上任第一天,直鲁残兵持枪荷弹,四处抢劫。警察厅长常之英仓皇出逃。阎锡山应傅作义的请求,命孙传芳旧部陆殿臣、何绍南两个旅开抵天津增援。14日,暴乱的残兵被击溃,退往西郊。15日,第三集团军第十五军分派一个团兵力,由北京驰赴天津,协同维持治安。16日,天津城内秩序渐趋安定。
国民革命军平定京津,实现第二期北伐的最终目标。国民政府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海内外宣告北伐成功。6月12日,国民政府发表“对内宣言”,宣布“结束军事”,“开始训政”,公布“励行法治”、“澄清吏治”、“肃清盗匪”、“蠲免苛税”、“裁减兵额”等五大施政方针[27]。15日,国民政府又发表“对外宣言”,宣布:“中国统一告成”,为“建设新国家”,对外关系应另辟“新纪元”,解除八十余年所受的“不平等条约之束缚”,签订“相互尊重主权”的平等新约[28]。
随着京、津地区的易帜,长达十六年的北洋军阀统治终于结束,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的政治中枢,开始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中国的新时期。
今日更新
-
蒋介石退据台湾
[2019-05-22]
-
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2019-05-2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2019-05-22]
-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2019-05-22]
-
中共的反美斗争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