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入关与阎、冯、桂系的惨败

2024-12-21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无论是对于蒋介石还是对于反蒋派来说,张学良的东北军都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930年2月10日蒋、阎电报战初起时,在接到阎锡山要求与蒋共同下野电报时,蒋介石即电请何成濬详询奉张态度,东北方面的动向是蒋介石作出战略决策的重要参考。为笼络奉张,蒋介石一方面令何成濬与张学良保持密切联系,同时派方本仁、吴铁城、李石曾、张群等人,以各种关系前往沈阳劝张疏晋近宁。2月20日蒋致电张以北方事务相托,声称:“阎如启衅,则请汉兄立举义旗,共同努力完成统一也。”[1]3月26日,为了示惠张学良,蒋介石致电吴铁城主动表示:“内政部长及军事参议院长与外交(部)次长,请汉兄即推人电保,以便提出。”[2]同时,蒋介石早早就开始其银弹攻势,3月27日,蒋致电宋子文,令其在4月5日前电汇张学良50万元[3]
        南京方面极力拉拢张学良,反蒋方面也不落后,阎冯代表贾景德、梁汝舟、薛笃弼等前往沈阳与张联络,极力争取张学良,许以陆海空军副司令职和华北地盘。
        蒋、阎对立初露端倪时,张学良曾向阎表示亲近,东北和华北、西北接壤,地理上的接近使双方有更多相同的战略利益。1930年1月17日,阎锡山致电张学良,请其协助从秦皇岛起运外购的飞艇、机关枪、子弹等武器弹药,张学良批示:“电军、警、关,切实给予便利,如咱事一样。”[4]次日,在给阎锡山复电稿中初言:“晋辽提携,绝无问题。”后改为:“时事纠纷,近顷愈甚,欲图挽救,宜从提携入手,大而可安一国,小之亦有益地方。”[5]
        蒋、阎争端愈演愈烈后,张学良从自身利益计,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立场,公开表态显得不偏不倚。3月1日,张学良发表通电,针对阎、蒋之争声称:“殊途原可同归,图终贵乎慎始。在介公力任艰巨,固鞠躬尽瘁之心;在百公析理毫芒,亦实事求是之意。特恐词纵详明,意难周到,每滋一时之误会,驯启众人之猜疑,或且推波助澜,酿成战祸,循环报复,未有已时。则是二公救国之愿未偿,亡国之祸先至,非二公之所及料,亦非学良之所忍言也……尤望介、百二公,融袍泽之意见,凛兵战之凶危,一本党国付与之权能,实施领袖群伦之工作。”[6]同时在给阎锡山的电报中表示:“东北四省,对日、对俄关系复杂,外交上不便与南京政府断绝关系。际此时局,处境较具苦衷,外交问题,今后仍与宁府联络进行,尚希谅解为幸。”“东北四省,与山西省同有维持华北治安之责,所以视其形势如何,除出兵协助碍难实行外,在维持治安上必要之范围内,不妨接济武器弹药。”[7]
        为拉拢张学良站到南京一边,蒋介石方面采取了各种手段。以高出市场价一倍的价格向东北兵工厂购步枪5万支。随着蒋军在战场上的失利,蒋介石急于拉张学良参战。6月5日,蒋电方本仁、吴铁城,有意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全权负责北方。8日电宋子文,询问其何时可拨付张出兵费用200万元。16日蒋再电古应芬,请李石曾力劝张学良出兵:“凡奉张所要求者,务在可能范围内尽量允纳,即有不合理而难允之件,亦不必拒绝,或竟暂允其请,再在决战后详行讨论可也。现在惟一目的,只要其五日内能出兵平津也。”[8]6月21日,在蒋介石授意下,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此时,张学良已倾向于蒋介石。1930年7月底,南京方面李韫珩五十三师拟转海运由青岛登陆,协助韩复榘夹击胶济线晋军。当时青岛地区为奉系海军控制,登陆青岛必须获得其同意。蒋介石乃电请张学良令准该部登陆,8月初,因奉张的协助,李韫珩部陆续登陆青岛。对此,蒋介石在日记中表示:“到青岛部队已完全上陆,集中胶州,兵力虽只一师,而青岛为奉天海军所在地,我陆军得以上陆,在逆方观之,必疑奉天方面已加入我战线矣。且青岛可以上陆,则天津亦可以上陆,阎锡山之后方动摇矣。奉军虽未加入作战,而于我之政略战略,皆占先一着矣。”[9]
        但是,张学良此时尚不急于明确表态,一则他深知自己在这场大规模内战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绝不轻易表态,而是待价而沽,谋求更大的利益;二则东北内部高官看法不一,意见尚需整合。1930年6月5日,张学良召集东北高官商议应付时局办法,会中意见约分成三派: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人主张保境安民,不与任何一方合作;王树翰、莫德惠、刘尚清、沈鸿烈、鲍文樾等人主张与南京合作;于学忠、万福麟、王树常、臧式毅、荣臻等人则表示静候张学良决定。
        为了促使张学良彻底倒向自己一方,7月,蒋介石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王树常为河北省主席。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张学良以是否就南京方面任命的副司令一职问题征求张作相、汤玉麟等意见,张、汤等表示反对,强调:“此时就副司令名位,即须尽副司令职责,势将与阎成对峙局势。我不犯人,人将犯我。环顾内情,熟权利害,窃以为不可。”[10]张学良在内部反对声中,再次推迟表态,答应蒋军夺回济南就考虑出兵。张认为如果蒋军夺回济南,那表明反蒋联军已陷入被动。8月15日,蒋军占领济南,蒋介石连电张学良出兵。24日蒋介石答应由张学良主持华北,随后又明确答复由宋子文给张学良速筹500万元出兵费,并答应发行1000万元的公债整理奉票。张学良感到出兵的条件已经满足,内心已有“拥护中央”[11]的打算。9月初,张学良召开东北高级干部会议商讨时局,会中张作相、张景惠仍反对出兵助蒋。张学良心意已决,坚持入关主张,张作相等被迫放弃反对意见。张学良决定令于学忠、王树常组成第一、第二两军,出兵关内。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通电,“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静候中央措置”[12]。20日,于学忠率部先行入关。张学良出兵严重地动摇了反蒋派的军心,阎锡山迅速将晋军向黄河以北撤退,撤回山西,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部均纷纷自由行动,随同晋军撤到黄河以北。而东北军和晋军也形成默契,东北军每到一地,即通知晋军让防,阎按通知节节退兵。21日、22日,东北军和平接收天津、北平。为保持同晋军的关系,东北军到达河北、察哈尔后即停止前进,没有进入山西。
        东北军入关后,陇海、平汉两战场的西北军也军无斗志。19日,石友三通电拥护张学良,率部由鲁西开往豫北。各路友军或垮或撤,冯玉祥西北军处境艰难,面临后路被截、重兵包围的威胁。蒋又派人四出活动,多方利诱,使冯部迅速分化。9月28日起,吉鸿昌、庞炳勋、梁冠英等高级将领纷纷举兵投蒋,赵登禹、刘汝明、魏凤楼、张人杰等一小部分部队退入晋南,平汉线的反蒋军处境险恶。10月2日、3日,蒋军先后占领开封、许昌。6日,陈诚部占领郑州。9日,杨虎城部占领洛阳,25日占领潼关,截断了西北军回陕西的退路。
        在大局已定时,10月4日,阎锡山、汪精卫秘密到郑州与冯会晤,共同商定联合发表停战通电。阎锡山随即发出下野通电,表示:“今者撤兵河北,损失及半,欲再以战争求达目的已属不可能矣。叠奉严命,督促归田……本总司令即日释甲归田。”[13]5日,阎、冯、汪联名电张学良表示愿意停战,听候和平解决,冯玉祥率副司令部人员撤到黄河以北的新乡。10月15日,阎、冯决定联袂下野,鹿仲麟领衔通电罢兵息战。11月14日,阎、冯通电取消太原的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蒋介石与张学良约定晋军由张学良负责收编,西北军由蒋介石负责收编。张学良对晋军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晋军被编成第四、五、六、七四个军(1931年7月改为第三十二、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五军),分别由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任军长,另有护路、炮兵、骑兵各一个师,共十六万多人。退入山西的西北军初被编成第三军,1931年6月改为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黄河南岸的西北军为蒋介石收编。对于阎锡山和冯玉祥,蒋介石坚决要求他们出洋。阎锡山声言要去日本游历,躲到大连。冯玉祥则隐居于汾阳县峪道河。
        中原大战历时半年之久,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总数达140万人,死伤四十余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930年度,南京中央的财政支出为5.39亿元,其中军务支出就达到2.45亿元[14],占到将近一半,连绵的战争严重阻碍了国家建设的有效进行。
        中原大战的结果,蒋介石获得空前胜利,统治力量大为加强,全国统一的基础基本稳固。张学良兵不血刃,在关内取得巨大地盘,也是一位大赢家。几位输家中,阎锡山虽被迫暂离山西,但实力尚存,保留有山西地盘,李、白也在广西苟延残喘,只有冯玉祥西北军全部崩溃,从此即离开军队,失去东山再起的资本[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