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桐梓系军阀统治的兴衰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贵州控制在桐梓系军阀手中,周西成是桐梓系军阀的首领。1923年,周西成组织“靖黔军”,集结犹国材、侯之担、蒋在珍、车鸣翼等一批骨干,在四川涪陵召集军官会议,公开确定“群(毛光翔号群麟)、绍(王家烈号绍武)、佩(江国璠号佩玙)、用(犹国材号用侬)”的继承序位,标志着桐梓系集团正式形成。1926年6月,北京政府任命周西成为贵州省省长,掌握贵州军政大权。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周西成任贵州省主席,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大批起用桐梓系人员,贵州军政大权悉数落入以周西成为代表的桐梓系集团手中。
周西成控制贵州,对外联合两广,与南京方面保持距离,这是因为周与同为贵州人的王伯群、何应钦有过龃龉,“何王跟蒋介石历史久,若走蒋的门路,必为何王堵死,不能不靠拢两广”[1]。对内加强统治,扩充军力,将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改为贵州陆军崇武学校,大量培养各类军事人材。同时,对同样出身贵州的其他军事力量极力排挤,导致其与李燊间的激烈冲突。
李燊,号晓炎,贵州贞丰人,是贵州另一重要派系兴义系的代表人物。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部出黔参加北伐,曾任第十六军、第四十三军军长。袁祖铭、彭汉章、王天培相继被唐生智及南京国民政府杀害后,省外黔军只有李燊一部。李燊率部长期在外征战,深感孤军在外不易,意欲回黔。周西成对李燊部不仅不容,而且为削弱李燊的实力,派人收买其部属,这就促使周、李矛盾更加尖锐。当时李燊的部队驻守宜昌,旅汉黔人主张周李合作,多方调解。周李双方遂派代表协商,于1928年初达成协议,规定双方在兵员、军费、武器、情报等方面互相支持。但是,此协定不过是周西成的缓兵之计,不久,即被其撕毁。在云南和四川两方策动和支持下,李燊决定率部回黔倒周。
1928年10月,李燊将其四十三军所属三师1.2万人集结于鄂西来凤。11月,从四川酉阳、秀山出发,拟循黔东大道攻入贵州。周部王家烈率八个团集结于秀山邑梅一线。14日,双方交战于天星坡。李燊集中主力兵力猛攻敌主阵地,王家烈难以招架,继而,李部又以一师兵力发动夜袭,终使王部惨败而退。18日,王家烈退保铜仁,李军进逼铜仁,连续数日猛攻铜仁不下。月底,周部援军到达,李军被前后夹击,只得从铜仁分兵两路后撤。周西成除令王家烈跟追外,亲率主力取道大兴场往松桃、秀山,企图迂回围歼李军。
周、李交战期间,双方都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诉对方启衅,以获得南京方面支持。11月9日,周西成致电蒋介石报告李燊进攻情形,对此,蒋介石作出不偏不倚的姿态,致电李燊、周西成望双方勿启兵祸。同时,蒋特电李燊,令其“勿再前进,停止原防,专心训练,为党国之用”[2]。25日,在双方战况日见激烈时,蒋再电李燊并致刘湘转杨森,严厉指出:“李部职在剿匪,继斌(周西成字继斌)治黔,亦有成绩。前中央命继斌援川,与兄小有龃龉,此过去事。今中央对兄责成致力川事,值此训政开始,全国统一,各方应即停止军事行动。川黔相依唇齿,讵宜再启纠纷,牵动大局。除令李部停止前进外,望兄等专力川省建设,勿启川黔战争为要。”[3]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地区鞭长莫及,但又负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之责,因此,其不愿西南多生事端应属正常,但其态度事实上对当时各方并无任何影响。周、李之战并未因为南京方面的调解而缓和,反而愈演愈烈,12月4日,双方在鸡扒坎激战,李燊反击获胜,再度攻至铜仁城下,并将周部主力困于松桃。为摆脱困境,12月7日起,周军猛攻李军扼守的凉亭坳以求突围。双方激战四天三夜,周军伤亡惨重,周西成带数百名残部逃到铜仁。李部在追击过程中遭周部反击,先退至江口、印江,后又退到四川龚滩。1月初,求胜心切的李燊选调二千余精兵,试图出奇制胜,直扑贵阳。周西成以犹国材为前线总指挥,急调贵阳守城部队和崇武学校学生等堵击。双方在贵定石门展开生死战,战斗中李燊负伤,斗志大减,率千余残部从长顺、兴义退向云南。
周西成获胜后,连电南京方面报告战况,蒋回电表示拉拢:“此次滇、黔两省因张(汝骥)部问题,几起衅端,赖兄体谅中央维护苦心,遵令调离张部,避免冲突,良深欣慰!顷已电令龙主席同时撤退东防部队,仍回原防,事关中央命令,当能遵照办理。李燊抗令称兵,既经溃败,川中战事,亦有转机;此后西南一家,力谋建设,黔省庶政,素具规模,应更努力以竟全功。”[4]
1929年5月,龙云以讨桂为名,顺道定黔,李燊率残部参加对周作战。2日,周西成致电南京中央呼吁制止龙云行动,因周在蒋、桂战争中倾向桂方,蒋对其早已不耐,迟至8日才复电周西成,虽表示对龙云“当明令阻止”,却要求黔方首先要“明白宣布讨桂,且实行出兵攻桂,使滇中无后顾之忧”[5],明显袒护龙云。周西成知道依赖南京政府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亲赴前线指挥对滇战事。兵分三路,以毛光翔为左翼总指挥,率犹国材师由兴仁迎敌;命黄道彬师为中路,由盘县迎沾益来敌;自率一路向安顺进发。李燊亦分两路向盘县进攻,相继进战盘县、普安、花江等地。12日,周西成由安顺进驻镇宁县安庄坡,准备在此与滇军决战。滇军投入全部兵力,实行猛攻,周军逐渐陷于被动。激战中,亲临前线指挥的周西成中弹重伤,被迫撤出战场。黔军全线崩溃,周西成在退向黄果树时又被李部包围抄袭,激战中周西成再次中弹负伤,在渡过打帮河时被击毙。其部“自相残杀,尸骸狼藉,共死伤二千余众,器械完全损失”[6]。5月27日,李燊部进入省城贵阳,组成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蒋介石明令其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并予以武器支持[7]。7月,滇军由于后方不稳退回云南,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等统率周西成旧部反攻,李燊退出贵阳,沿途遭毛光翔部袭击,伤亡众多,退入滇境仅存官兵数百。李将余部交给龙云,只身流亡香港,1930年在落魄中病死。
周西成死后,驻兴仁的黔军犹国材师和留守铜仁的王家烈师还保有相当实力,他们会师遵义,推毛光翔为二十五军代军长。1929年7月8日,毛光翔进驻贵阳,桐梓系重新控制贵州大局。南京方面欲借周西成之死插手贵州政局,初欲任王伯群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因王“不愿屈就”[8],又准备改任李仲公。但南京方面毕竟尚不具备控制贵州的可能,11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顺应现状,任命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毛光翔为贵州省主席兼第二十五军军长,第二师师长王家烈升为副军长。毛光翔一改周西成支持桂系的态度,“力图向南京政府靠拢,极表恭顺,对国民党开诚欢迎”[9]。1931年,毛光翔任第十八路军总指挥,王家烈任第二十五军军长。
毛光翔虽对蒋介石表示服从,但并不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蒋支持王家烈夺取贵州省政。1929年冬,蒋介石任命王家烈为讨逆指挥官,开赴黔边牵制桂系,且寻机向外发展。王家烈在南京中央支持下,以黔东南和黔东北为基地,扩充实力和地盘。1930年7月,蒋命王为“湘黔边区剿匪司令”,率部入湘西“会剿”红军,且由中央和湖南省按月拨给军饷,王通过参加“剿共”,获得大批枪械,实力大增,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与南京中央的关系,蒋介石电告其保持联络[10]。
毛光翔担心王家烈势力得到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多次设计夺取王家烈的兵权。当王家烈认为自己羽翼已经丰满,又有南京方面支持时,便公开与毛光翔决裂,决心夺取贵州政权。1932年2月,王家烈在洪江率领四团人马,直趋贵阳,对贵阳形成包围之势,胁迫毛光翔交权。毛光翔权衡利害,将贵州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家烈,自己专任第十八路军总指挥,退往遵义。
王家烈胁迫毛光翔交印让权后,南京国民政府于3月30日正式任命王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王家烈执掌黔政后,为巩固地位,一方面采取亲蒋路线,另一方面为消除肘腋之患而进一步压制毛光翔。两者均加深了王在桐梓系集团内部的孤立并使矛盾激化。毛光翔遂离筑潜赴遵义,与蒋在珍、犹国材、车鸣翼等一起,结成反王联合。1932年11月,蒋在珍、毛光翔首先发难于遵义,开始了二十五军内部的大混战。随即发展为王家烈与犹国材之间持续数年的大混战,最终导致桐梓系集团彻底崩溃,国民党中央势力在“追剿”红军长征中顺势入主贵州。
周西成控制贵州,对外联合两广,与南京方面保持距离,这是因为周与同为贵州人的王伯群、何应钦有过龃龉,“何王跟蒋介石历史久,若走蒋的门路,必为何王堵死,不能不靠拢两广”[1]。对内加强统治,扩充军力,将贵州陆军讲武学校改为贵州陆军崇武学校,大量培养各类军事人材。同时,对同样出身贵州的其他军事力量极力排挤,导致其与李燊间的激烈冲突。
李燊,号晓炎,贵州贞丰人,是贵州另一重要派系兴义系的代表人物。1926年北伐战争中率部出黔参加北伐,曾任第十六军、第四十三军军长。袁祖铭、彭汉章、王天培相继被唐生智及南京国民政府杀害后,省外黔军只有李燊一部。李燊率部长期在外征战,深感孤军在外不易,意欲回黔。周西成对李燊部不仅不容,而且为削弱李燊的实力,派人收买其部属,这就促使周、李矛盾更加尖锐。当时李燊的部队驻守宜昌,旅汉黔人主张周李合作,多方调解。周李双方遂派代表协商,于1928年初达成协议,规定双方在兵员、军费、武器、情报等方面互相支持。但是,此协定不过是周西成的缓兵之计,不久,即被其撕毁。在云南和四川两方策动和支持下,李燊决定率部回黔倒周。
1928年10月,李燊将其四十三军所属三师1.2万人集结于鄂西来凤。11月,从四川酉阳、秀山出发,拟循黔东大道攻入贵州。周部王家烈率八个团集结于秀山邑梅一线。14日,双方交战于天星坡。李燊集中主力兵力猛攻敌主阵地,王家烈难以招架,继而,李部又以一师兵力发动夜袭,终使王部惨败而退。18日,王家烈退保铜仁,李军进逼铜仁,连续数日猛攻铜仁不下。月底,周部援军到达,李军被前后夹击,只得从铜仁分兵两路后撤。周西成除令王家烈跟追外,亲率主力取道大兴场往松桃、秀山,企图迂回围歼李军。
周、李交战期间,双方都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诉对方启衅,以获得南京方面支持。11月9日,周西成致电蒋介石报告李燊进攻情形,对此,蒋介石作出不偏不倚的姿态,致电李燊、周西成望双方勿启兵祸。同时,蒋特电李燊,令其“勿再前进,停止原防,专心训练,为党国之用”[2]。25日,在双方战况日见激烈时,蒋再电李燊并致刘湘转杨森,严厉指出:“李部职在剿匪,继斌(周西成字继斌)治黔,亦有成绩。前中央命继斌援川,与兄小有龃龉,此过去事。今中央对兄责成致力川事,值此训政开始,全国统一,各方应即停止军事行动。川黔相依唇齿,讵宜再启纠纷,牵动大局。除令李部停止前进外,望兄等专力川省建设,勿启川黔战争为要。”[3]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南地区鞭长莫及,但又负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之责,因此,其不愿西南多生事端应属正常,但其态度事实上对当时各方并无任何影响。周、李之战并未因为南京方面的调解而缓和,反而愈演愈烈,12月4日,双方在鸡扒坎激战,李燊反击获胜,再度攻至铜仁城下,并将周部主力困于松桃。为摆脱困境,12月7日起,周军猛攻李军扼守的凉亭坳以求突围。双方激战四天三夜,周军伤亡惨重,周西成带数百名残部逃到铜仁。李部在追击过程中遭周部反击,先退至江口、印江,后又退到四川龚滩。1月初,求胜心切的李燊选调二千余精兵,试图出奇制胜,直扑贵阳。周西成以犹国材为前线总指挥,急调贵阳守城部队和崇武学校学生等堵击。双方在贵定石门展开生死战,战斗中李燊负伤,斗志大减,率千余残部从长顺、兴义退向云南。
周西成获胜后,连电南京方面报告战况,蒋回电表示拉拢:“此次滇、黔两省因张(汝骥)部问题,几起衅端,赖兄体谅中央维护苦心,遵令调离张部,避免冲突,良深欣慰!顷已电令龙主席同时撤退东防部队,仍回原防,事关中央命令,当能遵照办理。李燊抗令称兵,既经溃败,川中战事,亦有转机;此后西南一家,力谋建设,黔省庶政,素具规模,应更努力以竟全功。”[4]
1929年5月,龙云以讨桂为名,顺道定黔,李燊率残部参加对周作战。2日,周西成致电南京中央呼吁制止龙云行动,因周在蒋、桂战争中倾向桂方,蒋对其早已不耐,迟至8日才复电周西成,虽表示对龙云“当明令阻止”,却要求黔方首先要“明白宣布讨桂,且实行出兵攻桂,使滇中无后顾之忧”[5],明显袒护龙云。周西成知道依赖南京政府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亲赴前线指挥对滇战事。兵分三路,以毛光翔为左翼总指挥,率犹国材师由兴仁迎敌;命黄道彬师为中路,由盘县迎沾益来敌;自率一路向安顺进发。李燊亦分两路向盘县进攻,相继进战盘县、普安、花江等地。12日,周西成由安顺进驻镇宁县安庄坡,准备在此与滇军决战。滇军投入全部兵力,实行猛攻,周军逐渐陷于被动。激战中,亲临前线指挥的周西成中弹重伤,被迫撤出战场。黔军全线崩溃,周西成在退向黄果树时又被李部包围抄袭,激战中周西成再次中弹负伤,在渡过打帮河时被击毙。其部“自相残杀,尸骸狼藉,共死伤二千余众,器械完全损失”[6]。5月27日,李燊部进入省城贵阳,组成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蒋介石明令其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并予以武器支持[7]。7月,滇军由于后方不稳退回云南,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材等统率周西成旧部反攻,李燊退出贵阳,沿途遭毛光翔部袭击,伤亡众多,退入滇境仅存官兵数百。李将余部交给龙云,只身流亡香港,1930年在落魄中病死。
周西成死后,驻兴仁的黔军犹国材师和留守铜仁的王家烈师还保有相当实力,他们会师遵义,推毛光翔为二十五军代军长。1929年7月8日,毛光翔进驻贵阳,桐梓系重新控制贵州大局。南京方面欲借周西成之死插手贵州政局,初欲任王伯群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因王“不愿屈就”[8],又准备改任李仲公。但南京方面毕竟尚不具备控制贵州的可能,11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顺应现状,任命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毛光翔为贵州省主席兼第二十五军军长,第二师师长王家烈升为副军长。毛光翔一改周西成支持桂系的态度,“力图向南京政府靠拢,极表恭顺,对国民党开诚欢迎”[9]。1931年,毛光翔任第十八路军总指挥,王家烈任第二十五军军长。
毛光翔虽对蒋介石表示服从,但并不能得到蒋介石的信任,蒋支持王家烈夺取贵州省政。1929年冬,蒋介石任命王家烈为讨逆指挥官,开赴黔边牵制桂系,且寻机向外发展。王家烈在南京中央支持下,以黔东南和黔东北为基地,扩充实力和地盘。1930年7月,蒋命王为“湘黔边区剿匪司令”,率部入湘西“会剿”红军,且由中央和湖南省按月拨给军饷,王通过参加“剿共”,获得大批枪械,实力大增,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与南京中央的关系,蒋介石电告其保持联络[10]。
毛光翔担心王家烈势力得到发展,危及自己的统治地位,多次设计夺取王家烈的兵权。当王家烈认为自己羽翼已经丰满,又有南京方面支持时,便公开与毛光翔决裂,决心夺取贵州政权。1932年2月,王家烈在洪江率领四团人马,直趋贵阳,对贵阳形成包围之势,胁迫毛光翔交权。毛光翔权衡利害,将贵州军政大权交给了王家烈,自己专任第十八路军总指挥,退往遵义。
王家烈胁迫毛光翔交印让权后,南京国民政府于3月30日正式任命王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民政厅厅长、贵州省党部常务委员。王家烈执掌黔政后,为巩固地位,一方面采取亲蒋路线,另一方面为消除肘腋之患而进一步压制毛光翔。两者均加深了王在桐梓系集团内部的孤立并使矛盾激化。毛光翔遂离筑潜赴遵义,与蒋在珍、犹国材、车鸣翼等一起,结成反王联合。1932年11月,蒋在珍、毛光翔首先发难于遵义,开始了二十五军内部的大混战。随即发展为王家烈与犹国材之间持续数年的大混战,最终导致桐梓系集团彻底崩溃,国民党中央势力在“追剿”红军长征中顺势入主贵州。
今日更新
-
蒋介石退据台湾
[2019-05-22]
-
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2019-05-2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2019-05-22]
-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2019-05-22]
-
中共的反美斗争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