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占热河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并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后,又策划侵犯热河省。
热河省地处辽宁、察哈尔两省之间,东界辽宁,南界河北,西界察哈尔,北界蒙古,是东北的屏障,蒙冀交界之要冲,沟通关内外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931年11月,日本关东军在“满蒙自由国建立大纲”中,就把热河省划入了伪满洲国版图[1]。12月,日本内阁讨论攻热计划[2]。日本在制造伪满洲国的过程中,所有计划、方案,与伪东北政务委员会发表的所谓“独立宣言”,以及伪满“建国宣言”等,都把热河包括在内,这就意味着日本迟早要侵占热河省。只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忙于在辽吉黑三省镇压抗日武装,一时无足够兵力进攻热河,但它很快就开始策划此事。1932年4月4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热河政策”,其方针规定:“对于热河省,暂时以支持汤玉麟,使之从速服从满洲国的统治为首要措施,其次,使之改革省政。”[3]同月,日本参谋本部将第八师团调到东北,配置在辽西,受命秘密准备侵热。此后,日本进一步密谋策划,并频繁挑衅。7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真崎甚三郎到锦州与关东军将领策划进攻热河。7月17日,日军借口军事联络员石本权四郎等三人在朝阳北票之间失踪,以武装搜索为名,派日军三百余人向辽热边境的朝阳寺进攻,并占领该地。23日,数架日军飞机飞至热河平泉、凌源、承德一带侦察,并散发传单。8月19日,日军一度占领南岭车站,炸毁南岭铁桥,并不断派飞机到热河上空挑衅。与此相配合,日军还派奉天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到天津设立特务机关,策动“华北旧军阀将领,使其相机进行反蒋”降日[4]。这一年底,日本又从国内调遣第六师团到东北,与第八师团一起准备进攻热河。另外,关东军还积极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作为执行日本侵略的工具。这样日本侵略热河的军事行动便逐渐准备就绪。
面对日军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扩大侵略,进攻热河之时,国民政府不是动员全国民众积极准备抗日,而是顽固推行对内用兵、对外妥协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如上所述,这一政策遭到国内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和反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根本政策,但不得不对热河的防卫进行一些布置,并表示了抵抗的态度。6月中旬,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往北平会晤国联调查团时,特与张学良商谈如何处置热河的防守问题。7月,国民政府命令设置临永警备司令部,任命东北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兼任司令,管辖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五县和在都山设治局,统率步兵约二万人,防守榆关地区。同时,蒋介石鉴于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腐败及与敌伪方面的暧昧关系,致电张学良,提出调换汤玉麟,并派张群赴平与张学良商谈进兵热河问题。张学良考虑到东北军内部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及汤与敌伪关系,未下决心调换汤玉麟,但对派兵入热河一事,于8月开始进行。恰在此时,汪精卫挑起对张学良的攻击,引起国民党上层的内讧,因而推延了张学良派兵赴热计划。在张学良调遣万福麟率五个旅陆续进入热河后,12月25日,蒋介石再电张学良,决定密备中央军六个师随时北运增援,并且表示:“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今日之事,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5]。然而,国民政府在不妨碍“安内”和对日妥协的前提下,被迫采取的这些措施,已无法抑制日本侵华的野心,日军仍按既定计划开始进犯热河。
日军为侵占热河,把矛头首先指向榆关。榆关即山海关,位于万里长城东端,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扼辽冀之咽喉,为平津之屏障,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自古即为军事重镇。1933年1月1日23时左右,日军守备队长落合正次郎经过策划,在榆关宪兵分遣队和守备队派出所前,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6]。事发后,落合向驻守山海关的中国第九旅旅长何柱国提出四项要求,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山海关南门,由日军进驻占领南门,遭到何柱国拒绝。2日上午9时,落合指挥日军向山海关发动攻击,被中国守军击退。3日晨,日军在飞机、军舰和坦克的掩护下,向东南城角和南门附近发起重点进攻。何柱国部第九旅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至14时,日军发起总攻,火力更加猛烈,城内多处起火,城上各种防御工事遭到破坏。东南城角终被轰成巨大突破口,日军坦克及步兵跟踪进入,北门至东门立即陷于无险可守状态。中国守军营长安德馨及第二连连长刘窦宸、第三连连长关景泉、第四连连长王宏元、第五连连长谢镇藩等人,冒死迎战,英勇牺牲,其余官兵也伤亡殆尽。团长石世安曾多次组织反击,均未奏效,乃率余部于15时由西水门向石河西岸之线撤退。日军终以阵亡四百余名官兵的代价占领了山海关。4日,日军又攻占五里台,10日再占领九门口。
榆关之战,中国守军第九旅以一个团不足二千人之众,与日本陆海空相配合的强敌三千余人激战三日,官兵伤亡过半,民众伤亡近四千人,毁于炮火的房屋达五百栋以上。尽管损失严重,却表现了中国爱国官兵守土抗战的精神,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侵略气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日军攻占榆关正值国联开会,引起国际上的极大反响,世界各国出于不同目的纷纷发表评论。美国表示反对日本扩大战争的行为,愿意与国联合作制裁日本。苏联也表示不满,《真理报》、《红星报》等不仅痛斥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而且揭露国联袒护日本侵略的事实。
国民政府面对日本的行径与国际上的反映,除向日本提出抗议、继续依赖国联解决冲突外,拿不出一项制止日军侵略暴行的有效措施。日本政府见此情景,一面由外相内田康哉向美、英、法、苏、意五国驻日大使声明,表示事态“不再扩大”,另一方面大造侵热舆论,加紧侵热准备。1月11日,日陆军省发表声明,公然宣称:“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而满洲国该省内扰乱治安或侵入该省内之不逞分子,自得视为侵略者而讲求自卫手段或对付手段”[7]。21日,日本外相内田在议会作外交方针演说时称:“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8]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调动军队进行侵热军事部署:1月28日,关东军发出关于作战准备命令;2月10日,又召集有关各兵团主任会议,宣布进攻计划;2月17日,正式下达进攻命令。这些计划和命令所提出的侵热作战方针是:首先进攻热河东北部,把中国军队牵制于热河北部;接着向热河南部进兵,把热河与河北隔断;然后将热境的中国军队压向西面或西南面聚歼之[9]。至2月,侵热兵力计有:关东军第六师团所属第十一、第三十六旅团,骑兵第四旅团,第八师团所属第四、第十六旅团,混成第十四旅团,以及关东军铁道、兵站、飞行部队,海军第二遣外舰队,共四万余人;另有伪军张海鹏、刘桂堂、程国瑞、于芷山、李寿山、丁强等部。
日本调动军队,步步进逼,把战火引向热河的行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国共产党于1月17日发表宣言,宣布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共同抗日。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10]国民政府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对华北作出若干部署。2月9日,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在新乡设立中央执委会华北临时办事处,张继为主任,接着先后派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幹、内政部长黄绍竑等到北平。2月13日,宋子文对北平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日军如入侵,我决以全国力量应付。”[11]17日,宋子文、张学良、黄绍竑等赴承德检阅军队,承德一片欢腾。18日,汤玉麟在欢迎宴会上,指天画地发誓“矢志守土”。宋子文对热河守军说,“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诸位担保,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我首都,亦无人肯作城下之盟”[12]。张学良勉励大家誓守热河,雪“九一八”之耻。当日,张学良领衔,与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冯占海等二十七名将领联名自承德发出抗日通电称:“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斗,以为救亡图存之计”,并表示“但有一兵一卒,亦必再接再厉”[13]。宋子文还发告前方将士书并致电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向国联及世界各国声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抵抗日本入侵的决心。
张学良、宋子文等回到北平后,北平军分会拟定了热河保卫战的初步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华北军以捍卫疆土收复失地之目的,务需确保冀热,巩固平津,以为将来进出辽河流域之根据。集中主力于冀、热东部及平津、察南一带,对由河北沿海登陆及自热河方面侵入之敌,预期各个击破之,并乘机东进,向辽西平原转取攻势。”[14]张学良把现有部队编成两个集团军,共八个军团和一个预备军团。其任务区分与防御部署为:第一军团确保津塘,第二军团确保滦东,第三军团确保冀北,第七军团确保察东,第八军团及预备军团集中于北平附近;第四军团万福麟部所属第五十三军六个师,第五军团汤玉麟部所属第五十五军一个师、四个旅,第六军团张作相部所属第四十一军三个旅及第六十三军和挺进军等,共约八万人,直接担任热河防守任务。在热河境内,划凌南、凌源、平泉至承德的公路以南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张学良自兼)防区,主要由万福麟率第四军团六个师担任;此公路以北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副总司令汤玉麟)防区,由张作相、汤玉麟分别率第六、第五军团担任。海军以主力担任青岛以北海面警戒;航空队临时分配之。
北平军分会拟定的作战方针和指导要领尚未下达,日军的进攻即提前开始了。2月23日,日本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要求中国军队撤出热河的备忘录,遭到拒绝后,当日日军第六、第八师团等部及伪军数万人,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分三路向热河发动总攻:北路指向开鲁、赤峰;中路指向北票、朝阳;南路指向凌南、凌源,以夺取承德为主要作战目标。中国驻热河境内的军队被迫仓促应战。
2月23日,日军茂木旅团从通辽攻开鲁,中国守军汤部骑兵旅长崔兴武率部刚一接战,即向林东溃退(3月上旬投敌)。24日,开鲁被占,日军沿辽河直趋下洼。25日,日军第八师团进犯朝阳,守军董福亭旅复有一营投敌,日军占领朝阳。随后,日军第八师团向叶柏寿、凌源一线进犯。茂木旅团向下洼、赤峰进犯。热河守军节节败退,退入热河的各路抗日义勇军也因指挥不一,各自后撤。28日,日军第十四旅团攻击纱帽山附近阵地,同日占凌南,中国守军进行了一些抵抗即后撤。3月1日,日军铃木旅团进攻叶柏寿,中国守军于兆麟旅进行顽强抵抗,激战六七小时,第六八八团第十一连连长以下全部阵亡,但中国军始终守住阵地,日军被迫绕过叶柏寿直攻凌源。3月2日,凌源失陷。驻平泉的万福麟部不战即退往喜峰口。于是,从朝阳至承德的大路完全敞开。
这时,从北平抵承德仅数日的张作相见大势已去,率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人员于3月3日撤往古北口。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更是惊慌失措,早在3月1日就急电平津,征集汽车并扣留前线军车共二百余辆,装载私产运往天津租界。3月3日,又仓皇西逃,后听说平泉尚未失守,又返回承德。3月4日,他终于弃热河民众于不顾,率千余人逃往丰宁。义勇军李纯华部与承德一部守军,在敌兵压境、主帅出逃的情况下,还在承德县红石砬进行英勇阻击,夺得小炮四门和大批弹药,终因孤立无援而撤退。是日,日军先头部队128人侵占了承德。
当日军第八师团进攻凌源、承德之时,日军茂木旅团于3月1日进犯赤峰,当即遭到由山西援热的第四十一军孙殿英所部的阻击。3月2日,日军炮火轰开赤峰东门附近的一段围墙,大批日军涌入街内,孙殿英指挥士兵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在日军的强攻下,孙部被迫撤退,当天赤峰失守。3月4日,日军占领林西。汤军崔兴武旅所部团长李守信叛变投敌后,孙殿英部又在围场的津生泰和广德号阻击日军,因孤立无援,于3月8日撤出围场,向沽源、多伦一带撤退。抗日义勇军邓文等部也退入察哈尔境内。3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至此,除热西丰宁等县外,热河全境沦陷。
国民政府原来宣传,“热河为北方屏障,且多天险,政府已有准备,至少可守三个月”[15],结果从日军开始攻热到承德失守,前后不过十余天,八万大军仓皇败走,19.21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在日军进攻热河之际,蒋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挥中央军三十余师对中央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只调未参加“剿共”的三个师北上应付,但在北上途中,热河已被日军完全占领。其次,身为北平军分会主要首脑的张学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张学良如果在日军进攻热河之前,抓紧整顿部队,提高士气,撤掉与日本有暧昧关系的热河军阀汤玉麟的职务,将军队部署在热东和冀北,加强防务,相机出击,也不会在旬日之间将热河丢失。
热河失陷,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要求追究责任,矛头所向,直指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及张学良。蒋介石为平息众怒,把失地的责任完全推给张学良。张学良被迫于3月8日向国民政府引咎辞职。3月12日,国民政府发布准张学良辞职及派何应钦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命令。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威逼下,怀着愤懑的心情和难言的苦衷,安排善后一切,决定将东北军编组为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别任军长,归北平军分会指挥。至此,蒋介石取得了东北军军权,并完全控制了华北地区。
热河省地处辽宁、察哈尔两省之间,东界辽宁,南界河北,西界察哈尔,北界蒙古,是东北的屏障,蒙冀交界之要冲,沟通关内外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1931年11月,日本关东军在“满蒙自由国建立大纲”中,就把热河省划入了伪满洲国版图[1]。12月,日本内阁讨论攻热计划[2]。日本在制造伪满洲国的过程中,所有计划、方案,与伪东北政务委员会发表的所谓“独立宣言”,以及伪满“建国宣言”等,都把热河包括在内,这就意味着日本迟早要侵占热河省。只是“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忙于在辽吉黑三省镇压抗日武装,一时无足够兵力进攻热河,但它很快就开始策划此事。1932年4月4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制定了“热河政策”,其方针规定:“对于热河省,暂时以支持汤玉麟,使之从速服从满洲国的统治为首要措施,其次,使之改革省政。”[3]同月,日本参谋本部将第八师团调到东北,配置在辽西,受命秘密准备侵热。此后,日本进一步密谋策划,并频繁挑衅。7月3日,日本参谋本部次长真崎甚三郎到锦州与关东军将领策划进攻热河。7月17日,日军借口军事联络员石本权四郎等三人在朝阳北票之间失踪,以武装搜索为名,派日军三百余人向辽热边境的朝阳寺进攻,并占领该地。23日,数架日军飞机飞至热河平泉、凌源、承德一带侦察,并散发传单。8月19日,日军一度占领南岭车站,炸毁南岭铁桥,并不断派飞机到热河上空挑衅。与此相配合,日军还派奉天特务机关长板垣征四郎到天津设立特务机关,策动“华北旧军阀将领,使其相机进行反蒋”降日[4]。这一年底,日本又从国内调遣第六师团到东北,与第八师团一起准备进攻热河。另外,关东军还积极收买土匪、招募伪军,建立所谓“谋略部队”,作为执行日本侵略的工具。这样日本侵略热河的军事行动便逐渐准备就绪。
面对日军秣马厉兵,积极准备扩大侵略,进攻热河之时,国民政府不是动员全国民众积极准备抗日,而是顽固推行对内用兵、对外妥协的“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如上所述,这一政策遭到国内进步舆论的一致谴责和反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蒋介石与国民政府并没有放弃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根本政策,但不得不对热河的防卫进行一些布置,并表示了抵抗的态度。6月中旬,行政院院长汪精卫往北平会晤国联调查团时,特与张学良商谈如何处置热河的防守问题。7月,国民政府命令设置临永警备司令部,任命东北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何柱国兼任司令,管辖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五县和在都山设治局,统率步兵约二万人,防守榆关地区。同时,蒋介石鉴于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腐败及与敌伪方面的暧昧关系,致电张学良,提出调换汤玉麟,并派张群赴平与张学良商谈进兵热河问题。张学良考虑到东北军内部各种复杂的人事关系及汤与敌伪关系,未下决心调换汤玉麟,但对派兵入热河一事,于8月开始进行。恰在此时,汪精卫挑起对张学良的攻击,引起国民党上层的内讧,因而推延了张学良派兵赴热计划。在张学良调遣万福麟率五个旅陆续进入热河后,12月25日,蒋介石再电张学良,决定密备中央军六个师随时北运增援,并且表示:“倭寇北犯侵热,其期不远”,“今日之事,惟有决战可以挽救民心,虽败犹可图存,否则必为民族千古之罪人”[5]。然而,国民政府在不妨碍“安内”和对日妥协的前提下,被迫采取的这些措施,已无法抑制日本侵华的野心,日军仍按既定计划开始进犯热河。
日军为侵占热河,把矛头首先指向榆关。榆关即山海关,位于万里长城东端,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地势险要,扼辽冀之咽喉,为平津之屏障,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自古即为军事重镇。1933年1月1日23时左右,日军守备队长落合正次郎经过策划,在榆关宪兵分遣队和守备队派出所前,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6]。事发后,落合向驻守山海关的中国第九旅旅长何柱国提出四项要求,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出山海关南门,由日军进驻占领南门,遭到何柱国拒绝。2日上午9时,落合指挥日军向山海关发动攻击,被中国守军击退。3日晨,日军在飞机、军舰和坦克的掩护下,向东南城角和南门附近发起重点进攻。何柱国部第九旅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至14时,日军发起总攻,火力更加猛烈,城内多处起火,城上各种防御工事遭到破坏。东南城角终被轰成巨大突破口,日军坦克及步兵跟踪进入,北门至东门立即陷于无险可守状态。中国守军营长安德馨及第二连连长刘窦宸、第三连连长关景泉、第四连连长王宏元、第五连连长谢镇藩等人,冒死迎战,英勇牺牲,其余官兵也伤亡殆尽。团长石世安曾多次组织反击,均未奏效,乃率余部于15时由西水门向石河西岸之线撤退。日军终以阵亡四百余名官兵的代价占领了山海关。4日,日军又攻占五里台,10日再占领九门口。
榆关之战,中国守军第九旅以一个团不足二千人之众,与日本陆海空相配合的强敌三千余人激战三日,官兵伤亡过半,民众伤亡近四千人,毁于炮火的房屋达五百栋以上。尽管损失严重,却表现了中国爱国官兵守土抗战的精神,打击了日军不可一世的侵略气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日军攻占榆关正值国联开会,引起国际上的极大反响,世界各国出于不同目的纷纷发表评论。美国表示反对日本扩大战争的行为,愿意与国联合作制裁日本。苏联也表示不满,《真理报》、《红星报》等不仅痛斥了日本的侵略行径,而且揭露国联袒护日本侵略的事实。
国民政府面对日本的行径与国际上的反映,除向日本提出抗议、继续依赖国联解决冲突外,拿不出一项制止日军侵略暴行的有效措施。日本政府见此情景,一面由外相内田康哉向美、英、法、苏、意五国驻日大使声明,表示事态“不再扩大”,另一方面大造侵热舆论,加紧侵热准备。1月11日,日陆军省发表声明,公然宣称:“热河为满洲国之一部”,“而满洲国该省内扰乱治安或侵入该省内之不逞分子,自得视为侵略者而讲求自卫手段或对付手段”[7]。21日,日本外相内田在议会作外交方针演说时称:“满蒙与中国系以长城为境界者,由历史而言,亦无议论之余地。尤以热河省之属于满洲国之一部者,征诸该国建国之经纬,当可明了。”[8]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调动军队进行侵热军事部署:1月28日,关东军发出关于作战准备命令;2月10日,又召集有关各兵团主任会议,宣布进攻计划;2月17日,正式下达进攻命令。这些计划和命令所提出的侵热作战方针是:首先进攻热河东北部,把中国军队牵制于热河北部;接着向热河南部进兵,把热河与河北隔断;然后将热境的中国军队压向西面或西南面聚歼之[9]。至2月,侵热兵力计有:关东军第六师团所属第十一、第三十六旅团,骑兵第四旅团,第八师团所属第四、第十六旅团,混成第十四旅团,以及关东军铁道、兵站、飞行部队,海军第二遣外舰队,共四万余人;另有伪军张海鹏、刘桂堂、程国瑞、于芷山、李寿山、丁强等部。
日本调动军队,步步进逼,把战火引向热河的行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国共产党于1月17日发表宣言,宣布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共同抗日。三个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10]国民政府迫于国内外的压力,对华北作出若干部署。2月9日,国民党中央常会决定在新乡设立中央执委会华北临时办事处,张继为主任,接着先后派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幹、内政部长黄绍竑等到北平。2月13日,宋子文对北平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表示:“日军如入侵,我决以全国力量应付。”[11]17日,宋子文、张学良、黄绍竑等赴承德检阅军队,承德一片欢腾。18日,汤玉麟在欢迎宴会上,指天画地发誓“矢志守土”。宋子文对热河守军说,“本人代表中央政府,敢向诸位担保,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我首都,亦无人肯作城下之盟”[12]。张学良勉励大家誓守热河,雪“九一八”之耻。当日,张学良领衔,与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冯占海等二十七名将领联名自承德发出抗日通电称:“时至今日,我实忍无可忍,惟有武力自卫,舍身奋斗,以为救亡图存之计”,并表示“但有一兵一卒,亦必再接再厉”[13]。宋子文还发告前方将士书并致电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向国联及世界各国声明中国政府和人民抵抗日本入侵的决心。
张学良、宋子文等回到北平后,北平军分会拟定了热河保卫战的初步计划。其作战方针是:“华北军以捍卫疆土收复失地之目的,务需确保冀热,巩固平津,以为将来进出辽河流域之根据。集中主力于冀、热东部及平津、察南一带,对由河北沿海登陆及自热河方面侵入之敌,预期各个击破之,并乘机东进,向辽西平原转取攻势。”[14]张学良把现有部队编成两个集团军,共八个军团和一个预备军团。其任务区分与防御部署为:第一军团确保津塘,第二军团确保滦东,第三军团确保冀北,第七军团确保察东,第八军团及预备军团集中于北平附近;第四军团万福麟部所属第五十三军六个师,第五军团汤玉麟部所属第五十五军一个师、四个旅,第六军团张作相部所属第四十一军三个旅及第六十三军和挺进军等,共约八万人,直接担任热河防守任务。在热河境内,划凌南、凌源、平泉至承德的公路以南为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张学良自兼)防区,主要由万福麟率第四军团六个师担任;此公路以北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张作相,副总司令汤玉麟)防区,由张作相、汤玉麟分别率第六、第五军团担任。海军以主力担任青岛以北海面警戒;航空队临时分配之。
北平军分会拟定的作战方针和指导要领尚未下达,日军的进攻即提前开始了。2月23日,日本向中国外交部提出要求中国军队撤出热河的备忘录,遭到拒绝后,当日日军第六、第八师团等部及伪军数万人,在飞机、坦克支援下,分三路向热河发动总攻:北路指向开鲁、赤峰;中路指向北票、朝阳;南路指向凌南、凌源,以夺取承德为主要作战目标。中国驻热河境内的军队被迫仓促应战。
2月23日,日军茂木旅团从通辽攻开鲁,中国守军汤部骑兵旅长崔兴武率部刚一接战,即向林东溃退(3月上旬投敌)。24日,开鲁被占,日军沿辽河直趋下洼。25日,日军第八师团进犯朝阳,守军董福亭旅复有一营投敌,日军占领朝阳。随后,日军第八师团向叶柏寿、凌源一线进犯。茂木旅团向下洼、赤峰进犯。热河守军节节败退,退入热河的各路抗日义勇军也因指挥不一,各自后撤。28日,日军第十四旅团攻击纱帽山附近阵地,同日占凌南,中国守军进行了一些抵抗即后撤。3月1日,日军铃木旅团进攻叶柏寿,中国守军于兆麟旅进行顽强抵抗,激战六七小时,第六八八团第十一连连长以下全部阵亡,但中国军始终守住阵地,日军被迫绕过叶柏寿直攻凌源。3月2日,凌源失陷。驻平泉的万福麟部不战即退往喜峰口。于是,从朝阳至承德的大路完全敞开。
这时,从北平抵承德仅数日的张作相见大势已去,率第二集团军司令部人员于3月3日撤往古北口。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更是惊慌失措,早在3月1日就急电平津,征集汽车并扣留前线军车共二百余辆,装载私产运往天津租界。3月3日,又仓皇西逃,后听说平泉尚未失守,又返回承德。3月4日,他终于弃热河民众于不顾,率千余人逃往丰宁。义勇军李纯华部与承德一部守军,在敌兵压境、主帅出逃的情况下,还在承德县红石砬进行英勇阻击,夺得小炮四门和大批弹药,终因孤立无援而撤退。是日,日军先头部队128人侵占了承德。
当日军第八师团进攻凌源、承德之时,日军茂木旅团于3月1日进犯赤峰,当即遭到由山西援热的第四十一军孙殿英所部的阻击。3月2日,日军炮火轰开赤峰东门附近的一段围墙,大批日军涌入街内,孙殿英指挥士兵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在日军的强攻下,孙部被迫撤退,当天赤峰失守。3月4日,日军占领林西。汤军崔兴武旅所部团长李守信叛变投敌后,孙殿英部又在围场的津生泰和广德号阻击日军,因孤立无援,于3月8日撤出围场,向沽源、多伦一带撤退。抗日义勇军邓文等部也退入察哈尔境内。3月21日,日军占领兴隆。至此,除热西丰宁等县外,热河全境沦陷。
国民政府原来宣传,“热河为北方屏障,且多天险,政府已有准备,至少可守三个月”[15],结果从日军开始攻热到承德失守,前后不过十余天,八万大军仓皇败走,19.21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造成这种局面的首要原因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在日军进攻热河之际,蒋介石正在江西南昌指挥中央军三十余师对中央红军进行第四次“围剿”;只调未参加“剿共”的三个师北上应付,但在北上途中,热河已被日军完全占领。其次,身为北平军分会主要首脑的张学良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张学良如果在日军进攻热河之前,抓紧整顿部队,提高士气,撤掉与日本有暧昧关系的热河军阀汤玉麟的职务,将军队部署在热东和冀北,加强防务,相机出击,也不会在旬日之间将热河丢失。
热河失陷,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纷纷要求追究责任,矛头所向,直指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及张学良。蒋介石为平息众怒,把失地的责任完全推给张学良。张学良被迫于3月8日向国民政府引咎辞职。3月12日,国民政府发布准张学良辞职及派何应钦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命令。张学良在蒋介石的威逼下,怀着愤懑的心情和难言的苦衷,安排善后一切,决定将东北军编组为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别任军长,归北平军分会指挥。至此,蒋介石取得了东北军军权,并完全控制了华北地区。
今日更新
-
蒋介石退据台湾
[2019-05-22]
-
解放军向西南进军
[2019-05-22]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开国大典
[2019-05-22]
-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
[2019-05-22]
-
中共的反美斗争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