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部的设立

2022-11-13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分管全国工、矿、商、农等事务的行政机关为工商和农矿两部。1928年2月28日,农矿部设立,以易培基为部长;3月28日,工商部设立,以孔祥熙为部长。国民政府为刷新政治,改善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于1931年1月17日公布《实业部组织法》,将农矿部与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
        实业部是管理全国工业、矿产、农林渔牧及商业等实业行政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内设八司一署。总务司掌公布部令、典守印信、统计、出版、预决算、会计、官产保管。农业司掌农业试验、农地改良、防除病虫害、农田水利、农业调查、农民银行及合作社。工业司掌国营和民营之化学、机械、冶炼及其他工业之筹设、管理、奖励、监督、改良、推广。商业司掌国营、民营商业之管理及推广,商品之展览检验,调节物价,发展国际贸易。渔牧司掌畜产、水产之改良,渔税之拟定,兽疫之调查及防除。矿业司掌国营矿业之筹设,矿区税之拟定,矿业调查及统计,矿区勘定及矿质分析,矿权、矿警及地质调查等项。劳工司掌劳工团体之监督,劳工生活之改良,工厂之卫生设备,工人失业之救济,调解工人与雇主或工会间之纠纷,劳工移植及侨工保护等项。后又设立合作司,计为八司。一署为林垦署,掌林业与垦植。此外,还设有各种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局等直属机构,如全国度量衡局、国际贸易局、工厂检查委员会、奖励工业技术审查委员会、地质研究所、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工业实验所、中央模范林管理局、商标局暨各地之商品检验局、海洋渔业管理局等,均为较重要者。
        至于地方实业行政组织,各省均设有建设厅(或实业厅)为管理工商业及农林渔牧等经济事务的机构。
        实业部设立时,以原任工商部长孔祥熙为首任部长,郑洪年为政务次长,穆湘明为常务次长。这时南京国民政府面临军事政治危机,财政上没有力量顾及发展实业,实业部因经费不足,工作软弱无力,几近停顿。孔祥熙在实业部任职一年,虽然继续进行并扩展原工商农矿方面的正常业务,制定《工厂检查法》及六年期实业建设程序,并会同外交、财政两部制定《取缔日渔轮侵入我领海捕鱼办法》等,但在实业方面未有重大举措。
        1931年12月30日,国民政府任命陈公博为实业部长。陈是改组派的首领,汪精卫的追随者。他于1932年1月5日接任部长后,立即提出《四年实业计划》。该计划以统制经济为宗旨,要对粮食、棉花、煤炭的生产进行统制,并建立钢铁厂、化学工厂、机器厂、纱厂、造纸厂、汽车厂、糖厂、磁器厂、铜矿、油矿及大规模农业加工厂等,计划每年投资1亿元。这个发展国营工业的庞大计划根本无法实现,因为1932年开始的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合作并不稳定,汪及其派系得不到实权,使陈公博既无经费又无权力来实现他的计划。陈公博在实业部主政四年期间,只完成了一个较大项目,即1933年与华侨合资创建的中国酒精厂。该厂系与侨商黄江泉合资,资本定为100万元,官股占十分之一。后增加股本至150万元,并扩充设备,最高产量可达每日生产1万加仑酒精,当时被称为“东亚第一酒精厂”[1]。1935年11月,汪精卫被刺,于12月1日电请辞去行政院长本兼各职。汪既隐退,陈亦无法恋栈,于12月12日辞去实业部长职务。
        1935年底,吴鼎昌继任实业部长。吴是盐业、金城、大陆、中南即“北四行”首脑人物,有金融资本为其实力后盾,又有蒋介石集团中的政学系为其政治背景。他是通过政学系的关系出掌实业部的。由于有政治关系,吴有实力实现较大的实业规划。在吴主持下,实业部成为南京政府参与发展工商业的重心[2]。1936年初,实业部创办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着手建立一个价值100万元的现代化鱼市场,有冷冻厂、鱼码头、仓库等完善设备。资本定为120万元,实业部认定50万元,交通银行30万元,私股40万元。5月12日,新鱼市场开业,以促进渔业、减少中国水产进口为名,实行垄断渔业的交易。老式鱼商对此十分愤怒,认为官办公司牺牲他们的利益而攫取超额利润,5月26日鱼行罢市以示反对。后经杜月笙调停,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降低鱼商利用鱼市场的收费标准,平息了鱼商的反对。上海鱼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有了政府和上海帮会头目的双重支持,成为一个财源茂盛、利润丰盈的企业。
        同年6月3日,实业部以响应蒋介石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名义,成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请蒋介石任会长,在南京设总会,各省、县设立支会。该会任务为:(一)协助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计划;(二)倡导社会各种经济建设事业;(三)培训及介绍各种经济建设人才;(四)研究发展全国农工副业及地方特殊产品;(五)倡导节约,推行国货等[3]。实业部即以此新设机构来创办大型企业,主要有:一、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1936年8月,实业部与川、鄂、湘、浙、皖、赣六省政府和一部分油商共同组成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垄断出口油料,主要是桐油的出口。该公司资本为200万元,由参加单位分担认股。每一单位可将认股的一半股份转售给私人。于是,从事建立机构的政府官员就可以以私股身份参加进来,政学系的影响也得到了体现,因为参加企业的各省当局是和政学系有密切关系的。政学系成员张嘉璈的弟弟张嘉铸担任公司的经理兼商股董事,政学系的要人熊式辉是官股董事[4]。该公司的宗旨是为了改进植物油生产,并开始建立炼油厂。但提炼植物油获利极缓,于是转而致力于更能获利的销售植物油。豆油和桐油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商品,1936年出口值将近8500万元[5]。1937年该公司在各省政府的配合下,试图完全控制植物油贸易,旋因中日战争爆发而中止,但1937年出口总数仍达1300万元[6]。中国植物油料公司由于有强大的靠山,在中国油类出口业中建立了重要基础。二、温溪造纸公司。1937年春,实业部成立温溪造纸公司,资本总额为320万元,商股定为170万元。在吴鼎昌邀请下,三大报纸(申报、新闻报和大公报)和四大出版机构(商务、中华、正中和世界书局)认定二分之一以上的私股股份。同时也获得宋子文的支持,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与实业部共同购买150万元的公股,从而保证了造纸公司所需的资金。三、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5月,实业部与闽、鄂、湘、浙、皖、赣六省政府共同组成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为200万元,由实业部和六省政府认购,二分之一股份售与个人。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推销和出口茶叶,它在各有关省政府的配合下,在茶叶市场上开始取代私商,掌握垄断权,但开始不久因中日战争而被打乱。四、中国国货联营公司和首都国货公司。国货公司于1932年、1933年在上海、南京等地设立,但营业未得到大的发展。吴鼎昌主管实业部后,决定大力扩大国货公司销售业务,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出面,联合中华国货产销协会、国货联办处等,共同成立中国国货联合公司。资本额定为200万元,官商合办,其中政府投资占三分之一,其余均由国货工厂和公司入股投资。1937年4月10日在南京成立,5月17日在上海开业[7]。6月,实业部又在南京成立另一家公私合营的首都国货公司。这两家公司因有政府关系得到不少好处。实业部通知各省政府机关,凡公用设备和办公用品均须向上述两公司购买。由于政府的支持,两家国货公司销售业务得到很大的发展,后因“七七”事变遭受沉重打击。
        1937年11月,吴鼎昌因阻止上海棉织品投机,在政治上遇到麻烦,不得不辞实业部长职务。但在他短暂的实业部长任期内,由于有从事工商业的经验,有与银行业、商业、政界各方面关系,所以能迅速地筹集资本组织企业,成功地创办了几个企业。他所创立的公司,多是针对当时某些特殊经济问题的,如为防止大量渔产进口而办渔业公司,为防止新闻纸进口而办造纸厂等;多数公司是从事销售而不是从事制造,很少建立新式的工业生产企业。
        1937年11月20日,程天固继任实业部长,因抗战之需要,于12月遂合并于全国经济委员会,后改为经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