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问题的交涉和失败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3月中旬,威尔逊返回巴黎。这时,五强国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激烈,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性质日渐暴露。在这种情况下,各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统统成为列强斗争中的交易品而从属于列强的政治需要。中国的山东问题,于是也成了一个小小的砝码,被强迫放到了列强间权衡利益的天平上。
        陆徵祥预感到情况不妙,他在致北京政府的密电中忧心忡忡地说:“各界人物对华议论观察之轻慢,种种情况,江河日下。关于我国山东问题,除某国(指美国)善意维持外,各国要人对我态度虽无不表示同情,然每以种种事实之关系,口吻多欲吐而仍茹。”陆徵祥从种种迹象中看出一个道理:“总之,强权利己之见,决非公理正义所能摇。”[1]他能够看到这一点,表明中国代表开始从“公理战胜强权”的神话中慢慢地清醒起来。
        4月8日,陆徵祥会晤了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再次说明,“中国欲直接交还收回胶澳,并非含有拒绝日本,屏诸门外之意,不过愿于收回后实行开放门户主义,使欧美各国共享其益,不为日本一国独占。”[2]他仍企图以维护欧美各国在山东的利益为招牌,争取列强支持中国的立场。然而用利益均沾来实施“以夷制夷”的方针,在巴黎和会上却难以奏效,因为列强间有更大的利益要交换,比较起来,山东问题是次要的。在1917年2月订立的英日密约中,英国承认日本继承山东以及赤道以北各群岛的德国权利,而日本则回报以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的德属岛屿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小幡才得意地对陈箓说:中国代表想假借外国势力以抑压日本,但中国代表所恃之英国势力并不可靠。
        4月16日,五国会议讨论山东问题,中国代表被排斥在外,未能参加。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一个新方案,内容是德国在中国的权益先由巴黎和会暂时接管,俟山东开作商埠后,再归还中国。日本代表牧野起而抗议,认为山东问题中日政府已有协定,应由日本转交中国。对此,英、法、意三国代表均沉默不语,蓝辛方案未能通过。17日,在对德和约起草会议上,美国方面转而提议将山东问题由巴黎和会暂管改为由五强国处置,又遭日本反对。美方声称:“中国问题与世界有关,美国原无单独处置之意,亦不能任他一国独为处置。”结果,该方案经提交五国外长会议,将该条通过[3]。这样,山东问题初步定为暂由五大国共管,但日本代表仍表示反对。显然,美国先后提出由和会及五国暂管山东,都是旨在反对日本独霸山东,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均沾的方案。考虑到直接归还山东事实上已难以办到,北京政府复电陆徵祥,同意在山东必须交还中国的前提下,暂由五国共管。
        但就在此时,意大利提出的对阜姆的领土要求为各大国拒绝,于是意大利首相宣布退出巴黎和会。意大利这一举动给巴黎和会造成一次小小的危机,同时却给日本带来良机,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态度立即强硬起来,并向和会施加压力,声称如不答应其要求,将随意大利之后退出和会。在这种情况下,威尔逊只得重新权衡利弊,为使和会免遭破产,决定牺牲中国,满足日本要求。向为中国倚为靠山的威尔逊突然改变立场,意味着世界列强将采取一致立场对付中国,中国将单独承受东西方帝国主义联合的压力,这无疑使山东问题陷入了更加困难、复杂、严峻的境地。
        4月22日,陆徵祥、顾维钧应邀出席五国会议,这是继1月27日、28日之后,中国代表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出席最高会议。这时,日本提出在对德和约草约中,将山东问题单列一条,目的是要把山东问题从有关中国的条款中分列出来,使之不从属于中国问题范围。威尔逊首先发言,他一改同情中国的论调,认为:“中国、日本既有一九一五年五月之条约换文于前,又有一九一八年九月之续约于后,而英法等国亦与日本协定条件,有维持其继续德国在山东权利之义务。此次战争,本为维持条约之神圣。”威尔逊在十四条宣言中,头一条即反对密约,现在却提出“维护条约之神圣”,而他要维护的这些“神圣”条约,大多是密约。顾维钧起而解释说:1915年条约为强迫所订,1918年条约是根据前约而来。这个解释显然缺乏说服力。威尔逊反问道:“一九一八年九月,当时协约军势甚张,停战在即,日本决不能再强迫中国,何以又欣然同意与之订约?”[4]顾维钧只得含糊其词,因为他无法说出段祺瑞政府为借二千万日金而与日本“欣然”订约的实情。英国首相接着发言,他提出两个解决山东问题的方案,一是按中日条约办理,二是按对德和约规定,由德国移交日本,要求中国从中选择一项。顾维钧表示反对。自这次会议后,山东问题的交涉急转直下。
        4月24日,意大利首相离法返国。列强为使和会免遭破产,急于达成协议,以尽快完成对德和约的起草工作,互相作了一些让步,同时进一步排斥各弱小国利益,一切均由三国会议裁决(意大利退出和会后,五国会议改为英、美、法三国会议)。
        4月29日,三国会议在讨论山东问题时,美国方面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因为日本方面多次口头表示将来把山东交还中国,因此蓝辛提出应以文字声明作为保证。日本代表珍田发言说:“欲得文据,是明明对于日本为无信用。”蓝辛说:“确系不敢相信。”珍田说:“此与日本国家体面有关。”蓝辛说:“国际予一文据亦寻常事,何与体面有关?”最后,珍田仍坚持不允而止[5]。自意大利首相退会后,日本方面有恃无恐,得寸进尺,而美国则是步步退让,拆除了它的全部防线。
        4月30日,三国会议对山东问题做出最后裁决,决定在对德和约中,将山东问题从中国问题中单列出来,成为一个单独的问题。山东问题共有三项条款,即有名的第一五六、第一五七、第一五八条[6],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均让与日本。由于日本代表的反对,三条款中没有写上日本须将山东交还中国的字样。至此,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交涉完全失败。
        自山东问题交涉发生后,中国始而提出直接归还,继而退为五国共管;美国则最初提议和会接管,次而提出五国处置,最后仅要求日本以文字声明将来交还山东。但是,所有的妥协方案均为日本拒绝,山东问题完全按照日本的意愿而做出最终裁决。
        4月30日会议结束后,中国代表团当日即探听到会议消息,并立即报告北京政府。但和会方面秘而不宣,没有将关于山东问题的决定立即公布。
        5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召见施肇基、顾维钧,通告三国会议对山东问题的决定。贝尔福说:“查山东问题,议决办法大致不外两端,政治权交还中国,经济权给予日本,谅中国必可满意。”[7]将经济权和政治权分别而论,是不能成立的,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曾对此评论道,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政治控制名义的政治控制。
        是日,中国代表团向三国会议提出强烈抗议:“查德人在山东权利,原于一八九七年之侵暴行为,今如是决定,是以暴易暴。日本在满蒙势力已极重大,若再益以山东半岛,则北京咽喉之渤海湾完全为日本所扼,而政治中心之首都,悉为日本势力所包围矣。”“三国会议欲维持和会不生破裂,竟以中国为殉,是中国运命反因参加联合国之故而为联合国之利益交换品。此种不信不义之处置,实属万难缄默。”[8]
        5月3日,陆、王、施、顾、魏五位全权代表联名致电北京政府请求辞职,指出:“总之,和会仍凭战力,公理莫敌强权。祥等力竭智穷,负国辱命,谨合呈大总统,请即开去全权。”[9]国务院随即复电一律挽留。
        经过长时间激烈的讨价还价,对德和约草约总算起草完毕,列强决定5月7日将草约交付德国代表,而仅仅于前一日,即5月6日才正式公布于五强国之外的其他协约国成员。5月6日,陆徵祥与王正廷出席协约国大会,在看到对德和约全部文本后,陆徵祥当即发言抗议:“中国代表团对于三国会议所拟关于胶州及山东问题之办法,不得不表示其深切之失望之情。”“现中国代表团业已向三国会议提有正式之抗议,反对其所拟之办法,深望得以修正。倘竟不能如愿,则自今以往,本代表团对于上述条款,实有不能不保留之义务。”[10]会议主席克列孟梭同意将这一发言载入会议记录。至此,中国代表正式提出对山东条款的保留意见。
        5月7日,对德和约草约交付德国代表,并允许德国方面于十五日内可要求和会对草约作出解释。对此,陆徵祥致电政府说:“查此次和会办法,种种情形,实堪愤懑。……且对于敌国尚有十五天限期,准其质疑问难,而对五国外之各国,定稿以前秘不肯以示人,定稿后并无时期可以讨论,其对我情形,实为可慨。”[11]这正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充分暴露。
        对德和约草约向各国公布后,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交涉以失败而告一阶段。山东交与日本的条款已难以改变,但中国代表并不甘心就此签字,于是提出一个新方案,即和约可以签字,但必须加入中国对山东问题不能承认的保留意见,即“保留签字”。此后,中国代表团围绕“保留签字”这一方案,展开了困难的、长时间的交涉。
        中国代表们所没有料到的是,由于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导致国内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