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天津会议与直奉政治妥协

2023-03-17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直皖战争结束后,皖系因失败而基本退出北京政治舞台,直系认为己方是战争的胜利者,耀武扬威,表现高调,力图把持北京政治;但奉系亦自认其出兵参战,对直系的胜利出力甚多,同样企图在北京政治中分一杯羹,为己方势力自关外伸入关内并登上中央政治舞台打下基础。奉系首领张作霖与皖系尤其是皖系首领段祺瑞的个人关系一向不错,再加上双方同与日本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所谓同气相通,故在对直皖战后问题的处理方面,奉系的看法显与直系有别,张作霖尤其对吴佩孚咄咄逼人的高调政治表现颇为不满,北京政治的主要矛盾遂由战前的直皖矛盾逐渐向直奉矛盾转化。只是由于战争刚刚结束,直奉双方都需要瓜分战争的胜利果实,调整派系之间及派系内部的利益关系,双方的矛盾尚在隐忍未发之态,北京政府便处在由直奉两系政治妥协所决定的共治状态之下。貌似独立第三方的大总统和内阁,虽然也希望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但实际上处在直奉两系争斗的夹缝之间,动辄得咎,难有独立而言。
        直皖战后,直奉两系经由天津首脑会议,对若干善后问题作出决定,暂时稳定了被战争打破平衡的北京政局。但因为各方利益不一,天津会议仍然遗留了若干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在直奉两系争斗的背景下,这些未决问题不时对北京政局的稳定构成威胁,尤其使处在对直奉谁都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之地位的北京政府总理靳云鹏,深感“小媳妇难当”,大呼头疼。为此,由靳云鹏主动发起,邀请直、奉两系头领曹锟和张作霖二次聚会天津,讨论并解决直皖战后的若干未决问题。为了保持派系之间的平衡,加强自己讨价还价的地位,靳还拉来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王占元参加此次会议。实际上,靳云鹏也知道,会议的主角当然是曹锟和张作霖,他们的决策就是北京政府的行事指南,他不过是恭陪末座,看人眼色,听命而已。
        1921年4月25日,曹锟、张作霖、靳云鹏、王占元在天津举行所谓“四巨头”会议,讨论议题包括国会选举、内阁重组、“南北统一”、“援库”,等等。直、奉两系勾心斗角,为各自的利益斤斤计较,不遑相让,惟格于内外环境,一时尚不能决裂,故可维持大体平衡,得出暂时的妥协。
        国会问题。经上年天津会议的决定,1920年8月30日,安福国会在常会到期后自行宣布休会。随后,大总统徐世昌在10月31日通令全国谓:“和平、统一、善后各端,亟待次第施行。国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关系綦重,所有参众两院,应即重新选举,著内务部即依照元年八月十日公布之国会组织法,暨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督同各省区长官,将选举事宜迅速妥善办理。”[1]徐世昌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国会选举,回避新旧国会之争,建立新“法统”,有利于延续其总统地位,同时也杜绝南方的“护法”口实。但南方护法国会以维护民国旧有“法统”为己任,要求恢复旧国会,反对再选新国会。各省北洋督军信奉实力为上,对国会选举这种无味把戏兴趣不大,自然应者寥寥。皖系地方实力派、浙督卢永祥反对举办国会选举,认为“舍本求末,疑问尤多”。刚刚在战争中击败皖系的直系头号大将吴佩孚,认为卢的态度对其废弃南北国会、召开国民大会的主张有利,遂大加支持。1921年1月7日,吴致电曹锟,认为“彼既有正大之主张,我即当顺而从之,以表示声气之同。倘执意阻止,见解两歧,不特团体有碍,我将自陷于孤立地位矣”。2月3日,吴佩孚又致电直系山东与河南督军,表示“中央突办不合法之新选举,实别有作用,推测将来,必陷国家于无政府地位,实深危惧”,要他们“各速出电,极力赞成”卢的主张[2]。在吴佩孚的心目中,北洋“团体”的利益实高于所谓“法统”。由于当事各方对新国会议员选举都不甚积极,除了江苏之外,全国各省在预定时日都没有举办选举。第二次天津会议期间,为了敷衍徐世昌的请求,由曹锟、张作霖、王占元领衔发表通电,催促各省从速办理国会议员选举,并向卢永祥疏通,以打消其反对意见。但说到底,曹、张、王对选举这样“劳民伤财”而又无甚实际效果的事也都不热心,在做足了发表通电的表面文章之后,也就不闻不问了,国会选举事从此不了了之。
        内阁问题。上年天津会议决定由靳云鹏出任内阁总理,但靳组阁是各方妥协的产物,不能任由其决定人选,故其属下出身交通系的财政总长周自齐、交通总长叶恭绰与靳不合,他们把持财政,与靳为难,企图以财政困难逼靳下台,然后拥本系首领梁士诒组阁上台。他们的如此作派,自然使其与靳云鹏的矛盾激化,势如水火,而靳又不愿即时下台走人,故不得不向直奉两系讨好求援。虽然张作霖不无支持梁士诒之意,但亦无意在此时与直系搞僵,所以在第二次天津会议期间,曹锟、张作霖、王占元均表示,“默察大势,际兹国家濒危,内政外交非靳莫属”,决定“拥护靳阁勿使遽去,以维大局,除径电劝慰外,各省同胞,咸具爱国热忱,请一致主张拥护靳阁,以奠邦本”[3]。靳云鹏得到他们的支持,随后在5月中旬进行内阁改组,总算暂时稳固了自己的地位(详见后述)。
        “南北统一”问题。在军阀相争时代,军阀们在朝时就高唱“统一”,在野时便声言“自治”,南北无不如此。由于此时南方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统”上亦与北方分裂的客观现实,当军阀们掌握了北京中央政权时,自然就要鼓吹“统一”,而且为解决财政困难,便要向外国银行团借款,但外国银行团是否借款,又要以能否“统一”为条件,因此,无论直、奉两系何人在北京当家,都得高调推行“统一”。上年的天津会议,决定由靳云鹏致电南方各省,讨论“统一”问题,但结果是空有电文往返,不见“统一”行动。此次天津会议,决定由王占元负责与南方谈商“统一”,因王所占湖北地盘直接与南方各省相邻,而王从自身利益出发,亦有意拉拢南方各省,抬高自身地位。然而,南方军阀割据势力已成,同样不愿归附于他人,所以当第二次天津会议传出王占元将与南方谈商“统一”的风声之后,南方各省的军阀首领便纷纷公开否认有其事。湖南赵恒惕称:“吾人为争人格而驱张,焉肯自贬人格以投北乎?”[4]贵州卢焘亦称,对于“南北均不附和”,“滇黔已宣布联防,与北归无关”[5]。所谓“南北统一”,在“和平”条件下自无法实现,而无论直奉又没有动用武力的实力和准备,最终结果也只能是徒放空言而已。
        “援库”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外蒙王公失去沙俄奥援,1919年11月外蒙撤销“自治”,中国军队重入外蒙。1921年,外蒙形势又发生变化。白军恩琴部于2月占领库伦,中国军队被迫撤离。3月21日,外蒙重新成立“独立”政府。值此外蒙局势动荡之际,社会舆论遂有“援库”呼声,希望中国出兵,保持对外蒙的主权。直奉双方对此都在唱高调,摆出势在必行之态,实则各有打算。直系希望由奉系出兵,以此削弱奉系争霸北京的实力,有利于自己控制北京政局。奉系因其地盘和军队靠近外蒙,对出兵似乎责无旁贷,实则是企图以此谋取控制热、察、绥地盘,进而增强与直系争夺北京中央政权的实力。当曹锟征询吴佩孚对出兵外蒙的意见时,吴认为:“小徐(树铮)自去年失败后,无一日不图报复。此次利用寇扰塞北,妄冀调虎离山,乘内地空虚,袭而取之。此声东击西之诡计也。我若出师援库,正堕彼术中矣。”第二次天津会议前,吴又电曹谓:某方“总以激动直军,竭尽全力援库,一出长城,即不能还师内地为得计。此系安福某要人希图一网打尽之毒计。……我帅此次赴津之行,于我军之利害关系至重且大,特恳切禀陈,祈注意以上情形防之。”曹锟接受了吴佩孚的意见,由吴出面恭维张作霖“统辖三省,威名远播,有雄师劲旅,当能为国效命”;建议“长城以北之边防,请雨帅(张作霖)完全负担”;长城以内“应由我帅(曹锟)担任保持”;长江流域“则由鄂赣两督,联合川湘,协力维持”;闽浙方面,“有鄂督负责”;“如此分别负担,实力进行,则中央无北顾之忧,而中原有金汤之顾,防内防外,措置裕如之全策也”[6]。心怀个人打算的张作霖则顺水推舟,表现出乐得接受直系的倡议,第二次天津会议决定由张作霖全权负责“援库”。5月30日,徐世昌任命张作霖为蒙疆经略使,节制热、察、绥特区,令其“整肃师旅,迅图戢定”,后方策应事项,由曹锟、王占元“随时会商妥善办理”[7]。张作霖随即组织“征蒙军”,摆出出兵架势,实则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借此“向叶恭绰硬敲二百万元”外[8],始终未曾出动过一兵一卒。6月12日,张作霖致电北京政府,谓外蒙匪势已成,今后宜先劝慰王公,严剿余匪,电令活佛归顺,“如其不悟,再兴干戈,以示怀柔而息边患”[9]。“援库”、“征蒙”就此不了了之。而张作霖却以此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热、察、绥地盘,并以此为借口,扩充兵力,索取军费,否则即声明“宁为时日上之牺牲,决不冒昧从事”[10]。据说,在第二次天津会议期间,张作霖借“援库”讨得300万军饷,而曹锟只得50万,引得曹锟四弟曹锐大骂靳云鹏:“你不配当家就得滚蛋!”而靳得张作霖助,不甘示弱,回骂道:“我不当让你来当,谁当总理谁是王八蛋!”[11]活脱脱表现出军阀治下政治的流氓性和无序性。
        4月28日,“四巨头”第二次天津会议结束。经过此次会议的讨价还价,直奉两系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从而维持了北京政府在直奉共治下的暂时稳定。直奉两系在此次会议上各有所得,曹锟和张作霖都表示满意,但直系头号大将吴佩孚没有参加此次会议,张作霖排挤吴而向曹锟示好的举动,非但不能拉近他和直系的关系,反而埋下了吴张交恶的种因,成为造成后来直奉关系极度恶化的重要因素。而且,此次会议未能解决直奉双方的基本矛盾,即由谁控制北京政府,进而成为“中央”的代表。直奉共治不过是双方实力大体均衡的产物,但这种均衡是非常脆弱而不稳固的,一旦再遇有双方的利益之争,均衡即易转化为不均衡,当双方矛盾发展到不可缓和的地步时,最终还得靠武力解决问题。由直皖战争和二次直奉战争的进程可知,北京政治的稳定与动荡,在相当程度上即系于北洋皖、直、奉三大派系间的实力均衡与不均衡的关系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