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粤桂战争与桂系退出广东

2023-12-03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1918年5月广州军政府从大元帅制改为政务总裁制后,在七位政务总裁中,孙中山和唐绍仪居留上海,唐继尧在昆明,留在广州的四总裁,伍廷芳和林葆怿较少参与政务,所谓政务会议实际难以举行,军政府的日常事务由主席总裁岑春煊打理,桂系首领陆荣廷则处在幕后,成为军政府实际的太上皇。参加军政府的各派各有自己的利益和主张,只是因为联合应对北洋系的需要,才维持着形式的统一。
        桂系以客卿身份得“护法”之便而在袁世凯败亡后占据着广东。广西贫瘠,广东富庶,桂系在广东享受了种种好处,乐不思归,且态度居高临下,不知持重,提出“以粤养桂”,以征服者自居,各级官僚多用桂人,为政苛刻,滥征税收,重重盘剥,与民争利,“虽前清豁免之粮,亦勒令缴纳”;骚扰地方,军纪废弛,倡赌倡烟,流毒甚烈,“鸦片烟勒种遍地,乡人求免,反遭其祸”[1];从而激起广东绅商和民众的强烈不满,桂系因而与广东地方势力积累下重重矛盾,也在广东民间引发了“仇桂”心理。驱逐桂系、“粤人治粤”的呼声渐起,给其时蛰居上海的孙中山创造了重返广东另开新篇的可能。
        孙中山既是革命理论家,更是革命践行者,对于被迫离开广东,而由桂系把持军政府,他自然不甘听任。在双方表面维持、相安无事之余,孙中山实际正在考虑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并决意与桂系决裂,再开新局。1919年8月7日,孙中山致电护法国会,认为不法武人“借国会所授之权,以行国民所深恶之政治,移对付非法政府之力,以残虐尽力救国护法之人,毒害地方,结连叛逆,欺骗国会,蔑视人权”;声明“决不忍以之共饰护法之名,同尸误国之罪。兹特辞去军政府总裁一职,以后关于军政府之行动概不负责”。虽然军政府政务会议立即致电挽留,但孙表示“文志已决,义不再留”。29日,孙中山又致函护法国会两院议长林森和吴景濂,表示“鉴于两年来经过之事实及南中不法武人最近阴谋之真相,觉护法之希望,根本已绝,万无再与周旋之余地”,希望“先将军政府取消,使不致为群盗所居奇”[2]。留在广州的护法国会议员多为国民党出身,他们虽然派系林立,与孙中山的关系有亲有疏,但在反对桂系控制军政府、为国民党谋取发展地盘方面则是基本一致的。在孙中山的号令下,国民党议员在护法国会提出对岑春煊的不信任案,迫其于10月27日提出辞职。此举最后虽未成事实,但国民党议员主导的护法国会实际已与军政府处在对立状态,从而动摇了军政府继续维持的基础。
        继护法国会向军政府发难,桂、滇两系又因驻粤滇军统率权问题而生龃龉。驻粤滇军有二个师,其统领李根源因为与政学系的关系较为密切而亲近军政府(政学系是军政府在政治上的支持者),岂料桂系仍不放心,还想进一步掌控滇军。1920年2月,广东督军莫荣新委任与唐继尧无甚关系的杨晋出任滇军师长,使唐颇为恼怒。军队本是军阀的命根子,桂系此举触动唐继尧的敏感神经,使他对桂系生发恶感,立即改令与国民党关系密切的李烈钧统领驻粤滇军,确保其控制权,并对军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使军政府权威大受影响。国民党方面随之借机与唐继尧商议将护法国会和军政府从桂系控制的广东迁至昆明另起炉灶的可能性,桂系此举实在是表现轻率而得不偿失。
        1920年3月29日,军政府政务总裁兼外交、财政总长伍廷芳不辞而别,离穗去港转沪,还随身带走了数额不菲的关余款项。伍廷芳此举不仅影响到军政府的声望,更使军政府因缺钱而难以运转。4月11日,军政府政务总裁林葆怿辞职。4月25日,唐继尧、唐绍仪、伍廷芳正式宣布脱离军政府,军政府总裁去其大半,已不足决策的法定人数。与此同时,国民党组织护法国会议员离粤赴港转沪,众议院正、副议长林森和褚辅成、参议院议长吴景濂与三百多国会议员先后离去(他们之中的大半都到了上海,并在5月间决议护法国会迁往昆明),护法国会议员亦去其大半,“护法”的法理依据成了问题。伍廷芳、唐继尧、林森、吴景濂相继发表通电,以军政府政务会议不足法定人数而否认其法定效力,提出其“所有一切政治行动,当然无效”[3]。为了应付此等不利局势,军政府匆匆召集留粤议员集议,推举孙光廷为参院主席,陈鸿钧为众院主席,补选熊克武、温宗尧、刘显世为军政府政务总裁,以使军政府的运作在名义上具有法理有效性。但参加选举的国会议员人数本就不足法定,而被推举的熊克武、温宗尧、刘显世实际又未就职,广州军政府还是处在十分尴尬的地位。
        随着形势的发展对桂系渐趋不利,居留上海的孙中山频频动作,一方面在政治上否认广东军政府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布置军事讨桂行动,企望由政治和军事两方面打击桂系,为回粤再度开府创造条件。6月2日,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及唐继尧的代表李烈钧在沪会议。次日发表宣言,责广州“政务会议成立以来,徒因一二人所把持,论战则惟知拥兵通敌,论和则惟知攘利分肥。以秘密济其私,以专擅逞其欲,遂有所谓五条办法者。护法宗旨,久已为所牺牲,犹且假护法之名,行害民之实”;宣示“自当同心戮力,扫除危难,贯彻主张”;声明军政府移昆明办公,广州方面的“一切命令行动,及与北方私行接洽之事,并抵押借款,概属无效。所有西南盐余及关余各款,均应交于本军政府。在军政府移设未完备以前,一切事宜,委托议和总代表分别接洽办理”[4]。7月24日,孙、唐、伍、李在上海再次会议,并在28日发表宣言,表示“倘有违背护法救国主张,复假借名义,以谋个人权利者,不问南北,不问派别,当与国民共讨之”[5]。随后,部分到昆明的护法国会议员在8月7日集会,罢免了岑春煊的职务。护法阵营内部已然决裂,但昆明的对外交通不便,唐继尧实际上也不愿军政府和国会迁到昆明,在自己的地盘上养着太上皇,致其统治碍手碍脚[6],孙中山继续革命的立足点仍然只能放在广东,而要重回广东,就要解决桂系的问题,为此,孙中山着手发动武力讨桂的行动。
        孙中山作为“讨桂”主力运用的军事力量,是其时驻扎在闽南漳州、龙岩一带的粤军陈炯明部。陈部原为广东省长朱庆澜的警卫军,约有二万余人,1918年春以援闽粤军的名义进驻闽南,其后陈驻节漳州,经过两年多的整训发展,具备了一定实力,也是当时孙中山和国民党可以依靠的惟一嫡系武装力量。为此,孙中山将邓铿、许崇智等派到这支部队任职,并多方为其筹饷筹械,力图直接掌握这支部队并寄予厚望。但因陈炯明为驻闽粤军的直接领导人,部队各级军官多为其指派,故陈炯明对部队的影响力超过孙中山,部队实权基本控制在陈炯明手中,因此,与其说驻闽粤军是国民党的部队,不如说是陈炯明的部队。对于这支部队的使用,陈炯明和孙中山的想法实际是不同的,孙中山希望陈回师广东,驱逐桂系,重新建立国民党的根据地,但陈炯明却不愿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贸然行动,以免有损自己的实力,妨碍自身今后的地位和发展。所以在直皖战前,当孙中山认为“讨桂”时机已经成熟,数次动员陈炯明率部回粤“讨桂”时,陈炯明的态度并不十分明朗,一再推脱,迟迟其行。
        直皖战争的爆发为陈炯明部回粤“讨桂”创造了时机。直皖战前,北方的直系和南方的桂系虽分处“正统”和“护法”的不同阵营,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直桂双方实际达成了默契,彼此暗中互相支持。桂系知其在粤不得人心,为维持其在粤统治,有意寻求与直系合作,共同对付国民党。桂系首领陆荣廷认为:“直系如得胜利,时局庶有转机,我辈夙主联直,尤应乘时利用,援应直系,自属应有之义。”[7]北方的直皖战争打响后,桂系大将、粤督莫荣新随即部署在广东的桂军移师潮汕,出兵闽南,名为“讨伐”属于皖系的闽督李厚基,实则意在消灭对桂系控制广东构成威胁的陈炯明部。1920年8月,在桂系的督促下,岑春煊代表军政府下令分路攻闽,以桂军沈鸿英为总司令,靖国军方声涛为左路司令,桂军刘志陆为中路司令,浙军吕公望为右路司令,林葆怿率海军配合作战,力图一举荡平闽南。与此同时,在上海的孙中山认为机不可失,遂派朱执信、廖仲恺等到漳州,向陈炯明反复说明形势,陈明利害,并联合闽督李厚基(孙此时已有建立粤皖奉反直同盟的考虑),由其向陈部拨发相当数量的军费和军械,促其回师广东。而陈炯明此时亦感觉其部长期驻在闽南,四面被围,发展空间有限,不易得到外援,既为李厚基所疑,亦为桂系所忌,不如回到广东,另谋发展,故同意孙中山的回师计划。他派叶举、邓铿、许崇智分任中、左、右路总指挥,自闽南发兵回师广东。8月12日,陈炯明发出粤军誓师回粤通电称:“全军同仁,忍无可忍,乃不得已全体宣誓,冒死杀敌,救我粤人,粉身碎骨,实有荣光。”[8]
        因为桂系在广东数年的统治不得人心,陈炯明部回粤得到广东各地民军的呼应和支持,且陈炯明以“粤人治粤”收揽人心,进展比较顺利。8月中旬粤军回师,18日占潮安,20日占汕头,粤军在潮汕地区立下了稳定的根基。9月初,唐继尧和谭延闿分别派出滇军和湘军自西、北方向增援粤军,与东面的粤军共同构成了对广州的三面包围态势。唐继尧且致电陆荣廷,态度强硬地令其速撤驻粤桂军,“还政粤人”。
        9月上旬,粤桂两军先是在河源激战,随后在惠州形成胶着。此时各路民军纷起,形势对桂系不利。9月16日,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在朱执信的策动下宣布独立[9]。18日,陈炯明对莫荣新发出最后通牒,令桂军在两个月内退出粤境,桂系军政官员一律免职,并限岑春煊在双十节前离开广州[10]。民军首领李福林与广东地方实力派首领、广东警察厅长兼江防司令魏邦平合作,在广州河南宣布独立,广州桂军已处在四面楚歌之境。在粤军的军事压力下,陆荣廷先还企图“弃惠州各县,麇集省城,稍养锐气,分守兵工厂,俟我桂军到齐肇庆,以全力分路进攻”[11]。但形势的发展已不容陆荣廷的拖延之策,9月28日,陆荣廷被迫致电广东方面,表示“为保全地方计,即请粤省诸公公同筹议,妥速选举贤能,继任督军,以维治安,而息纷扰。除陈炯明倡乱逞私,不能交付,此外无论何人出担粤事,桂军在粤一日,无不尽力维持。……一俟粤局底定,桂军即当全数调回,以符不争利权之初心,而顾全唇齿之本旨”[12]
        为了避免粤、桂两军交战殃及广州市面安定,广东地方士绅出面调停。9月29日,广东省议会议长林正煊面见莫荣新,讨论善后办法。莫虽然知晓桂系已难在广州立足,但仍反对陈炯明接任粤督。林正煊遂与李福林、魏邦平等推举海军次长、广东人汤廷光接任粤督。但莫荣新又节外生枝,索要200万元的巨额开拔费,表示非如此桂军不能撤离。10月初,广东各界维持和平会决定筹款50万元付与桂军,俾其早日撤离。此时粤桂两军在东江前线对峙,莫荣新认为战局有望维持,故又出尔反尔,不愿交权,声明“凡驻粤各军安顿结束事宜,一日未能妥洽,本督军照常维持,断不敢稍弃权责”[13]。又提出以沈鸿英督粤,桂军留两师长期驻粤,陈炯明部退回闽南,广东承认陆荣廷为两广巡阅使的方案。桂系此举无异于继续维持其对广东的控制,引来粤军上下的一致反对及同仇敌忾,双方战火重开,21日粤军攻占惠州,兵临广州城下,桂系方觉大势已去,不能不准备退出。24日,陆荣廷、岑春煊、林葆怿、温宗尧等以护法军政府总裁名义联名发表通电称:“即日自决辞去总裁,解除军府职务,以期回复国家原状,而减愆由于万一。自今以后,当局应从全国军民愿望,依法召集国会,遵循法轨,与民更始。西南诸省亦应顾念全局,迅速促成统一,妥筹善后,苏息民生。”[14]莫荣新则于26日“率同将士宣布取消自主,粤事应听中央政府主持。……一面派出代表切实磋商,一面迭电前方各军相机撤回,赶办收束。兹为保全粤民,减免战祸起见,于中央政府未任专员以前,先率将士让出广州市区,所有维持地方治安事宜,应由粤民所举之新督军负此责任”[15]。随后,莫荣新入广州沙面英国领事馆暂避,马济、林虎收容桂军残部撤离广东。
        10月28日,粤军进驻广州,结束了桂系对广东四年多的统治,但陈炯明并不承认先前广东各界推出的汤廷光为督军,孙中山为得到陈炯明对其回粤开府的支持,于11月1日通过广州军政府驻沪办事处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主持广东军政事务,陈炯明从此成为广东的实际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