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泗桥、贺胜桥大捷

2024-06-12 可可诗词网-中华民国史 https://www.kekeshici.com

        北伐军取得汨罗江会战的胜利后,前锋直指吴佩孚的统治中心武汉。刚被吴佩孚重新任命为湘军首领的赵恒惕和吴佩孚留守两湖的部将陈嘉谟、李倬章接连致电吴佩孚,报告败绩,并说:“非帅座亲临,万难挽回。”[1]吴佩孚和张作霖自8月14日联合攻占南口,打败国民军后,正围绕着北京政权问题进行势力争夺,得知湖北告急后,吴佩孚被迫于8月21日离长辛店南下,只在该地设留守司令部,留齐燮元主持北方事务,将北京城让给了张作霖。吴佩孚的精锐刘玉春、陈德麟等部也南调湖北。8月25日,吴佩孚到达汉口,翌日召开将领会议,决定以宋大霈、董政国率前线退军固守汀泗桥一线,以刘玉春等部随后赴援,必要时准备开掘金口大堤,水淹北伐军。同时,吴佩孚又电催孙传芳由江西出兵湖南,攻击北伐军的右翼。
        北伐军根据长沙会议确定的直捣武汉的目标,于汨罗江会战胜利后迅速向北进击。8月23日,第四军在通城截获吴佩孚密电,知其已率部南下增援。同日,第四军代军长陈可钰、党代表廖乾五等在通城召集第四军各部指挥官开会,一致认为应乘敌主力未到前抢占天险汀泗桥。会后,叶挺率独立团作为第四军前锋,于8月25日抢占中伙铺车站,将乘火车向北撤退的敌人一个团截住,俘敌四百余人。蒲圻方面之敌因后路被截断,被迫向尾追的第七、第八军投降。同日晚,第四军主力赶到汀泗桥当面。全军经过七天连续作战,在崎岖山间追击四百多里,官兵已十分疲劳,为了不失战机,全军未经休息即于8月26日拂晓向汀泗桥发起攻击。
        汀泗桥为粤汉铁路上的重镇,距武昌约六十公里,西北端是湖泊,因夏季水涨,其外围南、西、北三面环水,东面又是崇山峻岭,仅有百余米的铁路桥从镇西南的河面上穿过,因而成为武汉以南最险要的门户。当北伐军赶到汀泗桥西南端时,宋大霈、董政国已纠集湘鄂军残部和来援的陈嘉谟的第二十五师一部,共二万多人,占领汀泗桥东北的险要地段,并抢修了工事。宋大霈被吴佩孚任命为总指挥,设司令部于贺胜桥,统一指挥前线守军。
        8月26日白昼,北伐军第四军分路进攻汀泗桥正面阵地,因地形险要和敌军火力猛烈,均未得手。傍晚,陈可钰到火线视察,感到正面攻击夺桥困难。当时,敌军援兵很快就要南下,情况紧迫,独立团团长叶挺和第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建议夜袭,经陈可钰和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等研究决定:陈可钰率主力利用夜色由正面攻击,张发奎率独立团和炮兵营由东侧迂回,插向敌后重镇古塘角。
        当日午夜,黄琪翔率第三十六团一部偷渡过河,迅即以猛烈的冲击,夺取敌中央阵地赤岗亭等处制高点。至27日拂晓,第二十九、第三十团也由正面突入敌军阵地,和反扑之敌反复争夺。此时,独立团由右翼迂回,插入敌军侧后。汀泗桥前线吴军因前后受敌,很快发生混乱,第三十五团乘机于27日上午7时半冲过汀泗桥铁桥,攻入汀泗桥镇街区。吴军各部丢弃阵地,纷纷向北溃逃,其间因混乱拥挤,许多人落水。逃窜不及者则纷纷向北伐军投降。
        27日上午9时,叶挺率独立团攻占敌后重镇古塘角,因溃逃的吴军大部已越过该处,沿武(昌)长(沙)铁路北窜,独立团遂跟踪向咸宁方向猛追。张发奎要求独立团追击不得超过15里,叶挺在追击中发现,汀泗桥至咸宁一线地形险要,铁道两旁均为水淹,如不迅速追击,待敌在此狭路上组织防御,将会给攻击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叶挺率独立团冒险前进,在两小时内追击30华里,于上午11时占领咸宁,俘虏城内尚未撤退的吴军。这一见机进取的果敢行动,事后受到陈可钰和友邻部队的赞扬[2]
        第四军在吴佩孚主力南下前,以万余人的兵力向数量占优势的汀泗桥守军进攻。两日之内,夺占汀泗桥和咸宁,并毙敌千余人,俘敌二千四百余人,缴获大炮4门,步枪三千余支、自身仅伤亡379人。这一胜利,打开了武汉以南鄂境内最险要的门户,为北伐军在贺胜桥同吴佩孚主力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军在汀泗桥战斗时,第七、第八军也在其后沿武长铁路推进。第七军于8月27日占领崇阳,28日占领蒲圻,并前进到咸宁和第四军会合。第八军第二师何键部于8月26日至28日在岳州下游的临湘地区渡过长江,占领新堤。第八军下辖的鄂军第一师夏斗寅部也继何键部之后渡江。当时,吴佩孚集中兵力于武汉以南,长江左岸兵力空虚,吴军在长江中的舰只也撤往武汉附近,因此,第八军渡江部队未遇到有组织的抵抗,顺利由江左湖泊地带向汉阳推进。
        北伐军占领汀泗桥、咸宁之后,前锋已接近贺胜桥。贺胜桥西濒黄塘湖,东依遍布蒿草丛林的杨林塘,四周为波状地和小湖沼,不便于作战双方发扬火力,但对攻击精神旺盛、擅长于短兵相接的北伐军是有利的。吴佩孚因汀泗桥天险已失,只得选择贺胜桥作为决战战场。8月27日,吴佩孚亲率其精锐第十二、第十三混成旅、军官团和刘玉春的第八师、陈嘉谟的第二十五师主力,分乘火车赶到贺胜桥,又纠合汀泗桥败退下来的宋大霈、董政国等部,总兵力号称十万人,并配有铁甲列车和野炮、山炮数十门。吴佩孚命所部配置两道防线,根据丛林港汊的地形抢修工事,同时布置刘玉春、陈嘉谟各备大刀队在前线押阵。吴自己乘坐竖着“吴”字大旗的专列巡行督战,“限三日夺回汀泗桥”[3]
        8月27日,蒋介石到达蒲圻车站。前敌总指挥唐生智建议尽快乘胜进攻武汉三镇,蒋介石表示赞成,随即下令进攻贺胜桥。28日,唐生智赶到咸宁,要求乘吴军阵地未巩固之前,迅速行动。经与前方将领商讨,最后决定:第四军一部沿武长铁路,一部在铁路左侧,为主攻;第七军在铁路右侧助攻;第一军第二师和第八军第八团为总预备队,确定8月30日凌晨开始总攻。
        总攻开始前,第四、第七军进行了热烈的政治动员。部队因连战连捷,士气高涨,纷纷求战。中共湖北区委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组织的担架队、运输队,中共湖南区委组织的武长铁路工人交通破坏队等络绎赶到前线。当地农民因连日遭到北军抢掠,愤而为北伐军充当向导。北军虽有吴佩孚本人督战,但败退下来的各军已无斗志,新调来的部队则为北伐军的威势所震慑,十分恐慌;内部的派系又难以协同。因此,第四、第七两军的攻击部队虽然只有二万多人,但战斗力则远优于吴军。
        8月29日,第四、第七军攻击部队向贺胜桥敌前展开,吴军也以一部自阵前出击。下午,第七军前卫第八旅钟祖培部进至袁家铺时,与吴军遭遇,吴军依靠铁甲车作掩护反攻。钟部得到第七军第二旅李明瑞部增援,击退吴军。
        同日下午,第四军以第十二师和独立团为前卫向横沟桥推进,晚七时,进至吴家湾、大路廖一线,遭到吴军火力阻击,被迫停顿。到午夜时,吴军仍持续猛烈射击。张发奎、叶挺分析敌情,认为久滞不利,决定利用夜色和地形复杂的情况,展开部队,坚决进攻。8月30日拂晓前,第十二师和独立团迎着吴军的密集火力,全线发起冲锋。由于夜暗和通讯设备落后,各部队之间的联络和指挥十分困难,只能各自为战。官兵们以高昂的斗志自行向前方目标猛冲。与此同时,第七军在第四军右侧发起全线冲击。当面的吴军本已十分恐慌,夜暗中又难以协同和指挥,在火力阻击无效并遭到北伐军猛烈冲击后,各部纷纷自行放弃前沿阵地,向后溃逃。至8月30日拂晓,第四、第七军突进到吴军第一线主阵地杨林塘、桃林铺、王本立等地。
        吴佩孚见第一线主阵地危急,于8月30日拂晓集中其精锐第十三混成旅、第八师和第二十五师一部,在炮火掩护下全线反扑。突进到北路学校附近的独立团首当其冲,一时三面被围。独立团在叶挺指挥下顽强抗击,顶住了吴军的反攻。第四军指挥官根据独立团当面的敌情,以预备队第十师投入火线。双方在阵前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第四军官兵以高昂的斗志,很快杀退了吴军,于上午7时许冲破铁路沿线吴军的第一道防线。
        吴佩孚见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急令刘玉春、陈嘉谟率卫队制止所部后撤,违者格杀勿论。同时,出动铁甲车沿铁路线攻击北伐军。此际,铁路工人组织的交通破坏队冒着吴军炮火,破坏铁路,使吴军铁甲车被迫后退。第四军各部乘势冲击。上午9时,独立团首先抢占杨林塘,随即在第七军出击部队的策应下,直逼吴军第二道防线的主阵地桃林铺。攻击中,独立团第二营营长许继慎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部队前进。吴佩孚见主阵地受到威胁,命刘玉春率精锐第八师再次反扑。叶挺所率的独立团因冲在最前面,又一次遭到敌优势兵力的三面攻击,但独立团官兵就地防御,顽强地顶住了吴军的反扑。第四军第二十八团在蔡廷锴率领下随即赶来增援,其余各团也向吴军第二道防线发起攻击。同时,李宗仁指挥第七军主力攻击贺胜桥东侧的石南山、余家坪,并以一部插入吴军侧后,攻击南桥。在第四、第七两军的猛烈攻击下,吴军各部无心再战,纷纷向贺胜桥铁桥及其以北地区溃逃。上午10时,吴军第二道防线崩溃。
        吴佩孚在贺胜桥铁桥上督战,见各军蜂拥后退,怒不可遏,命督战队、大刀队在桥上截杀。他并手刃退却的旅长、团长十余人,在电线杆上悬首示众。但是各部已不听命,溃兵们纷纷射击督战队、大刀队。一时互相混杀,吴军更形混乱而无法控制。北伐军第四军先锋乘势冲到贺胜桥铁桥边,弹中吴佩孚所乘列车。吴急令开车,向武昌逃跑。此时,数千吴军官兵正拥挤在铁路桥和桥北端一带,火车从人群中碾过,大批官兵被压死或被挤落水淹死,桥上、桥下积尸累累,许多未逃过铁桥的吴军被迫向北伐军投降。第四军随即冲过铁路桥,完全占领了贺胜桥主阵地。
        第七军在石南山、余家坪一线的进展较为迟缓,经反复冲击,至30日黄昏仍未攻入余家坪。入夜后,第七军当面吴军因贺胜桥主阵地已失,遂向武昌、金牛镇撤退。同日,作为预备队的第一军第二师和第八军第三、第四师奉命向贺胜桥推进,未及到达,夺桥战斗已经结束。
        8月30日下午1时,第四军代军长陈可钰到达贺胜桥,为扩大战果,陈可钰发出追击命令。因第十二师和独立团伤亡较重,暂留贺胜桥休整,以第十师沿铁路线向北追击。同日晚,第十师进抵绛仙桥。
        8月31日晨,贺胜桥一带的吴军已全线溃逃。第四军第十师和第七军第二路向武昌追击前进,第七军第一路向金牛镇追击前进。同日晚,第四军第十师进抵武昌城郊的洪山。吴军沿途丢弃枪械弹药,一部逃入武昌城,一部逃过长江,贺胜桥战斗至此结束。此次战斗中,吴军死、伤、被俘和逃散的官兵总计在二万人以上,北伐军仅伤亡830人。
        汀泗桥——贺胜桥之战是两湖战场上一次决定性的会战。通过会战,吴佩孚军阀集团受到了致命打击,北伐出师时预定的首先打倒吴佩孚的任务接近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