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政”体制的建立
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训政时期“实行五权之治”,即建立五院制国民政府的主张。会议关于《......
“训政”的理论渊源与发展
第二次北伐告成,奉张政权倒台后,国民党依照孙中山《建国大纲》宣告“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所......
社会对国民党的观感
北伐时期国民党的革命精神虽不如共产党,却仍称得上是一个富有奋斗精神的革命党。有理想有志向的知识青年群......
国民党党员的社会构成
在西方议会政党体系中,党员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引人注目。党员除在选举中投下自己的一张选票外,并无其他特别的......
国民党组织规模与基础的变化
一般而言,一个政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出于维持其政权统治的需要,以及执政党拥有丰厚的政治资源所具有的吸引力,......
清党对国民党的影响
1927年的清党中,国民党的自我创伤几乎不亚于共产党所受的打击。国共合作之际,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党团组织活......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张学良何以拒绝“双十节”“易帜”,却欣然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任命,原因之一是经过数月观察,他已认准蒋介石......
蒋介石双十节“易帜”希望的落空
蒋介石7月“易帜”计划受挫,田中大受鼓舞,自觉其压张逼蒋让步的政策,已初见成效,于是决定趁热打铁,继续利用......
张学良未能兑现七月“易帜”的承诺
张学良是个说干就干,不尚空谈的人。7月2日,他电告北平何成濬,由他亲自指派的全权代表王树翰、邢士廉、米春......
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
东北三省本是奉系军阀的大本营,张作霖北京安国军政府的稳固后方。由于张作霖在退守东三省的途中被日本人炸......
白崇禧东征直鲁残军的经过
白崇禧奉命东征直鲁残军后,迅即将所辖各部分为左翼、右翼及中央三军,左翼以第四集团军李品仙、叶琪、廖磊部......
蒋介石决心武力解决直鲁残军
张宗昌、褚玉璞直鲁残军,是和平接收京津的遗留问题。1928年6月12日,直鲁残军“约有六七万人”,遵约由天津撤......
南京国民政府承认金树仁的合法地位
但是,南京国民政府10日作出的这一决议,事实上只是一项过时的决议,因为杨增新早在三天前就遇刺身亡了。7月7......
杨增新率先宣布新疆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新疆是国民革命军平定京津以后,第一个通电南京国民政府表示归顺的省份,而做出这一选择的关键人物是时任该省......
北伐军进入京津和北洋军阀政权的覆灭
第一、第二集团军在山东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安国军。5月9日,阎锡山统率的第三集团军东进占领石家庄、正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