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出师及其论辩
北伐是孙中山的遗愿。东征结束后,蒋介石即有意于举起北伐旗号,1925年12月28日日记云:“预定明年8月克复武汉......
叶唐之战与国民革命军先遣队入湘
1926年春,湖南军阀赵恒惕的统治被推翻,为国民政府的北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早在1924年初国民党第一届......
南北形势与国民革命阵营内部矛盾的加剧
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
南北统一的愿望与可能性
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政治出现了一个近代前所未有的新现象,即中央政府渐失驾驭力,而南北大小军阀已实际形成......
中山舰事件与广州政局的新陈代谢
孙中山的逝世和广东两次东征的胜利加速了国民党内派系的新陈代谢,更早的转折点是1923年末开始的联俄与国共......
南方新兴武装势力的整合
南北军事系统的一大差异是对军校毕业生的态度有别(此仅就倾向性的态度大体言之,具体到特定军队则各有异同)......
反赤旗帜下北方军政的整合尝试
在此混战期间,“五卅”后出现的“反赤”倾向一度给北洋体系提供了新的整合机会,在此旗帜下北方政治和军事皆......
北方边缘挑战中央的地理态势
民初交通已成为军事要素,地理分布对军事的重要因此而凸显,交通不甚便之西南(指四川、云南和贵州,非时人口中......
北洋军阀的新陈代谢
《申报》主笔杨荫杭在1920年说,中国传统“右文而贱武,故成文弱之国”。自甲午为日本所败,国人为矫文弱之弊......
“三一八”惨案与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
大沽炮击事件及八国公使的最后通牒,在中国社会各界激起强烈反应,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很快在各地展开。大沽炮......
大沽炮击事件与中外交涉
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统领的国民军成为北方重要的政治军事力量。在苏俄的支持下(苏俄希望利用国民军的力量平......
北方冯张妥协与孙传芳撤兵
浙奉战争一开始,便有人在报纸上撰文指出“战事的范围不仅止于江浙,主力的决战亦不必为孙、杨两军,这是明白......
战事的进展与停滞
10月20日孙传芳等通电,特设“讨贼联军总司令”一职,推吴担任 [1] 。21日,吴佩孚乘舰至汉口,通电全国,受十四......
战事发动与奉方应对
1925年10月初,英、美、日三国“沪案”司法调查委员抵达上海,准备对“沪案”重行司法调查。唐绍仪通电主张关......
浙奉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第二次直奉战后,奉系势力大大扩张,张作霖有意让奉军南下,占据富庶的江浙地盘,而刚刚在江浙战争中败北的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