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 ·于玄武陂作

2024-06-19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菱芡覆绿水, 芙蓉发丹荣。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群鸟讙鸣。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这是一首记游写景之作。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开凿玄武池,用以训练水师。陂;岸边。诗中描绘了玄武池的美丽景致及游览时的愉悦情怀。

开篇“兄弟共行游,驱车出西城”二句,直接点出与之游览的对象和出游的目的地。这次是与兄弟一同去游玩,驾车出了城西。城西即邺城西边。当时曹植等兄弟及友人吴质、徐干、陈琳等经常游宴,写下了很多诗赋。正如曹丕在《与吴质书》中所写:“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时曹丕、曹植之间的关系还很友好,那么这次出游一定是其乐无穷。

接着的“野田广开辟,川渠互相经。黍稷何郁郁,流波激悲声”四句,描写出城西所见景致。驾车出城西之后,映入眼帘的是郊野开垦的大片土地,渠道水流纵横交错。庄稼长得多茂盛,流水相激发出悦耳的声响。展现在诗人眼前的壮美的大好河山,可以看到曹魏集团事业的兴旺发达。这也恰是此诗的主旨所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之后,积极恢复并发展生产,制订了“修耕植以畜军资”的经济政策。兴立屯田,开垦荒地,大兴水利,“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改变了“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的残酷社会现实。对此,怎能不引起诗人的赞叹!从上面的四句诗中可以看出曹丕对其父功业的颂扬。

接着的八句是写玄武池的美景。“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二句,是写池之美。菱,同“蔆”,即蔆角。芡,水生植物名,叶子形圆,似荷叶,浮在水面。池中美丽如画,菱芡覆盖着绿水,芙蓉开放着红花。“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二句,写池岸树之美。池岸长着垂柳,投下浓重的荫影。“乘渚望长洲,群鸟讙鸣。萍藻泛滥浮,澹澹随风倾”四句,写登渚远望、仰视所见。长洲,指池中的岛屿。譁,即呼噪。登渚远望长长的岛屿,群鸟呼噪鸣叫; 俯视池中浮萍铺满水面,随风摇荡。在诗人笔下,那“菱芡”、“绿水”、“芙蓉”、“丹荣”、“垂柳”、“长洲”、“萍藻”等编织成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菱芡覆盖碧绿的池水,芙蓉开放着鲜丽的红花。池岸垂柳成行,浓荫重重。登上沙洲,远望长长的岛屿,成群的鸟儿吱吱喳喳地鸣叫,浮萍绿藻漂满水面,随风轻轻摇荡。可谓是一句一影,一句一画。如画的风景突现在读者的眼前。陈祚明曾赞美说:“柳垂有色,色美在重;群鸟有声,声美非一。水光泛滥,与风澹荡,佳处全在生动。”(《采菽堂古诗选》)所评可谓恰切。

对这样的佳处美景,游人们自然是乐而忘返,为此,诗人最后以“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二句收结。他要忘掉忧愁,与兄弟一起悠闲地游玩,畅叙彼此永远友爱的情怀。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决心“忘忧”,那诗人为何而忧呢?从曹丕及其兄弟所处的环境来看,当时曹操虽已成为北方广大地区的主宰者,但实现南北统一才是他最终目的。为此,他不断征伐,为统一创造条件。其子曹丕、曹植等人不仅在思想上受其影响,而且也付之行动,经常随其父出征。实现统一、安定社会、大济苍生,这样重大问题也时时牵系着曹丕等人的心。他们也常常为此而忧心。曹丕在诗中能够提出“忘忧”说明了他没有忘忧。这也正是诗人的可贵之处。

此诗能将叙事、写景、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篇开始二句是叙事,叙写与兄弟出游,然后就自然地转入出游所见之景,最后就景致所引起的情思收束全篇。全诗就是这样既层次分明又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叙事、写景、抒情熔于一炉的艺术境地。

在语言上表现了质朴与华丽的双重特色。开始二句叙事,写得简洁、质朴,毫无修饰,而接着的写景部分,则是色彩鲜明,颇具匠心。那茂盛的黍稷,激扬的流水,碧绿的池水,红色的芙蓉,重荫的垂柳,的群鸟,漂荡的萍藻等,写得华美壮观,使人目不暇接,引起读者对玄武池心驰神往,遐想联翩,足见此诗产生的艺术魅力。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