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鼙舞歌五首 (选一)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王归我妍。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寒鳖炙熊蹯。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名都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行》,以首二句名篇。关于该诗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郭茂倩《乐府诗集》云: “刺时人骑射之妙,游骋之乐,而无忧国之心也。”张玉榖 《古诗赏析》引唐汝谔语 “子建自负其才,思树勋业,而为文帝所忌,抑郁不得伸,故感愤赋此。”这些说法都颇有道理。但从全诗来看,讥刺的意味不明显,而是通过对京都少年驰逐宴饮生活的描写,来寄托自己功业未建、壮志未酬的慨叹。
开端“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二句,以 “妖女”引出 “少年”,妖女即美女,以此来衬托“少年”的英姿。这位少年是什么样子呢?继而就对这位少年进行了具体描写:“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他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上穿的衣服华丽耀眼。诗人用宝剑的昂贵、服饰的华美,来衬托人物的美貌。这是汉乐府民歌中惯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以及罗敷对夫婿的夸饰等。诗人很好地继承了这种创作手法,用极为精炼的语言,描写出了京都少年所佩之剑,所被之服的不寻常,以此来突现他的不凡的风度与英俊的仪表。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这六句,是描写少年的驱逐遨游生活。他在东郊外斗鸡,在长列的楸林间跑马。对于“斗鸡”、“走马”的场面,诗人没有细写。斗鸡是一种使两鸡相斗的娱乐活动,从春秋时起就有斗鸡的习俗,到了魏晋时期,则更是盛行一时。曹植有一首《斗鸡篇》,其中描写了斗鸡的场面:“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从中不难看出,这与京都少年斗鸡东郊外的活动是相同的。由于诗人重点在于写少年射艺之高,所以此处一笔带过。当少年在长楸间跑马还未及一半,忽然有两只兔子跑到他的面前。这时,少年立刻揽弓引箭,驱马追上南山。“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描写出了少年行动之敏捷、迅疾。这就为后面描写少年射术之高做了很好的铺垫。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四句,描写京都少年善射和技艺超群。他左手拉弓向右射出,连中二兔。这时,少年觉得自己射箭的技术仍未完全施展出来,于是,一抬手,又把迎面飞来的鹞鹰射了下来。描写少年射技之精深,僄轻之状,真是生动如睹。诗人通过“挽”、“发”、“纵”、“连”、“抑”、“接”等一系列动作描写,把少年非凡的本领惟妙惟肖地勾画了出来。不论是地上跑的,天上飞的,他莫不箭发中的。如此非凡的射技,博得了众人的赞赏:“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不仅观众为之叫好,而且那些善射的人也都认为他的箭术最精。这里,诗人没有采取直接评论的方法,而是用“观者称善”、“众工归妍”的侧面描写方法,来烘托京都少年非凡的射术,使少年能骑善射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接下来的八句,则描写猎罢归来宴饮游记的盛况。“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二句,写少年游猎归来,在平乐观设宴饮酒的情况。关于“美酒斗十千”一句,朱绪曾说:“乃盛言酒之美耳,诗人兴到之言,不必执以定酒价之多寡也。”这种解释颇有道理。“脍鲤臇胎,寒鳖炙熊蹯”二句,铺陈所食佳肴。他们吃的是细切的鲤鱼、子肉羹,还有酱渍的甲鱼和烧熊掌。“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四句,描写出当时宴饮游乐的场景:美酒、山珍海味摆满了筵席;他们呼朋唤友入座,宾客坐满了长筵的席位。宴会后,他们矫健地奔驰在蹴踘场上,动作灵巧、敏捷,变化多端。从诗人描写的丰盛的筵席、隆重的聚会、快乐的游艺中,我们看到了京都少年的超逸豪放的意兴。
诗的最后四句,揭示了此诗主旨,寄寓了诗人的情怀。“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时间在飞逝,太阳迅速地西沉,时间不可挽留,一天的活动结束了,朋友们都象浮云般地散去,各自入城归家,明天早晨将再到这里来游玩。京都少年感叹时光易逝,应及时行乐。诗人借此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使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此,清人吴淇曾评论说:“一片牢骚抑郁,借以消遣岁月,如狮在笼中,一片雄心无有泄处,只是弄毬度日,其自效之意,可谓深切著明矣。” ( 《六朝选诗定论》)
寄寓深刻,耐人寻味,这是此诗的最大特点。从全诗对京都少年形象、风姿的刻画及其一天遨游宴饮盛况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青年时代的影子。如诗人在《斗鸡篇》中对斗鸡这种娱乐的描写,在《娱宾赋》、《游观赋》中,对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生活的描写等,与《名都篇》中京都少年的生活、逸兴有其相同之处。但《名都篇》和这些写实之作不同,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对京都少年的描写之中,借京都少年驰逐、宴饮为乐之事来寄寓自己功业未建的惆怅,而这种情怀的抒发又是不露任何痕迹的,让读者在诗句中去玩味、体会,特别是结尾二句,更是耐人寻味。正如清人陈祚明所云: “万端感慨,皆寓言外,古人之笔,所以高也。”(《采菽堂古诗选》)
构思巧妙,善于选择具有典型的事件来突现主题,是此诗的另一特点。这首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名都要写的事物很多,而诗人却从一个 “少年”入手写起。而在描写少年时,又选取了其驰骋、饮宴两个具有典型的事例。在驰骋中又选择了“斗鸡”、“走马”、“射兔”、“接鸢”等具体的场面描写。在饮宴这一活动中,又详写了宴饮中的美味、佳肴、朋友的聚会、酒筵的盛况及宴后的游乐。诗人就是这样,通过巧妙的构思,通过典型事件的具体描写,使诗歌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虽然在诗篇中出现的是一个京都少年的形象及其活动,但却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京都的景象,闻到了当时时代的气息。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是极清新流丽、自然平易、富于变化的。如对少年非凡的射技及其宴饮场面的描写,字句是极为精美、洗炼、清新流丽的。诗中采用了叙事、描写、抒情等不断变化的语言,这些都使诗篇增加了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