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游仙诗
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蝉蜕同松乔,翻跡登鼎湖。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东观抚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玄天渚,南翔陟丹丘。
这是一首游仙诗。郭茂倩《乐府诗集》不载。关于游仙诗的渊源,黄节于《曹子建诗注》云: “屈原远游,王逸章句曰 ‘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遂叙妙思,托配仙人,与俱游戏,周历天地,无所不到。是游仙之作始自屈原。其后若乐府古辞之 《董逃行》,《步出夏门行》、《王子乔》及魏武之 《气出唱》、《陌上桑》、《秋胡行》,文帝之 《折杨柳行》等篇,相继而作。而子建 《游仙》、《五游》,《远游》诸篇,则尤极意模仿屈原者也。”所论甚是。从此诗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可以明显地看出是借神话来寄托忧思,“悲时俗之迫阨,愿轻举而远游” 的题旨极为鲜明。
“人生不满百,岁岁少欢娱”。这首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沉郁之情。政治苦闷,人生烦恼,因而将注意力转向缥缈虚无的神仙境界:“意欲奋六翮,排雾陵紫虚。蝉蜕同松乔,翻跡登鼎湖。”紫虚,指天空。蝉蜕,即蝉蜕皮,这里是指解脱。鼎湖: 地名。“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史记·封禅书》)一心想要展翅奋飞,排开云雾直上太空,同赤松子、王子乔一样摆脱尘俗,像黄帝一样离开人世,在鼎湖升天。“九州不足步”,是说不得志于当今天下,因而要上天骋辔行游,要到那没有任何烦恼的仙境中去。因而在诗中写出了远游之处:“翱翔九天上,骋辔远行游。”那就是要在九天之上翱翔,纵马四处远游。那么,诗人是否真要求仙,以赤松子、王子乔为伴呢?当然不是。从最后四句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情感。“东观扶桑曜,西临弱水流。北极玄天渚,南翔陟丹丘。”扶桑,古代传说中的神木。《十洲记》云:“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弱水,水名。其河流所在地说法不一。一说为甘肃省内的张掖河。一说为陕西省境内的吃莫川。此处则指仙境中的流水。玄天,北方。丹丘,传中的地名。《楚辞·远游》云:“仍羽人于丹丘兮。”王逸注: “丹丘,昼夜常明也。”他往东观看扶桑日出,往西到了弱水之滨,往北到达极北方的沙洲,往南飞升到丹丘之上。主旨在于说明纵然在天上骋辔行游,仍然从东西南北四面来观看自己的故乡。这就是所谓的言此意彼的寄托。对此余冠英先生曾指出: “ 《五游》和 《游仙》、《远游》等篇,有忧患之辞,都是有托而言神仙。”又说: “《盘石篇》写乘舟浮海,经危历险,怀悲故邦,是托喻而不是写实,用意和 《远游》相似,不过将登天改为航海罢了。”( 《三曹诗选》)最后四句所写,乃为此篇的精妙之处,前人对此有极好的评价。宝香山人于《三家诗》中写道: “曰东西南北,同 《木兰辞》。以之作结,更觉有力。”陈祚明于 《采菽堂古诗选》中写道:“亦是有托而慕神仙。末排四语,排宕。”
此诗和曹植其他游仙诗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言此意彼的寄托,曹植青年时期就理想宏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又 《与杨德祖书》 中写道: “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在 《杂诗》其六中写道:“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这样一位壮志满腹之人,当他倍受压抑与迫害之时,便以游仙的形式,来反映他的情怀,寄托忧思,可以说,这是当时动乱时代以及他自己后期遭受压抑的生活的艺术反映。另外,此诗联想丰富,高妙恢阔,借助神话幻想,抒吐了内心的苦闷,发泄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