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杂诗

2022-11-20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悠悠远行客,去家千余里。出亦无所之,入亦无所止。浮云翳日光,悲风动地起。

杂诗是一种形式和内容都无定式的诗,最初标于《文选》中一些汉魏诗人的作品。李善在 《文选》王粲 《杂诗》注中说: “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这类诗也许原来曾有题目,后来失题,选诗者称之为“杂诗”。也许有些即兴抒情之作,原本无题,选录时,也称为杂诗。这首诗在曹植集中列于编年之外,一些选本也均未收录。其写作时间和诗篇意旨都不能找到确实依据,这便要联系作者其它作品来参照分析。曹植集中还有《杂诗》八、九篇。这些诗非写于一时,但内容大致是以各种方式抒写怀抱。从作年来看,除一首《飞观百余尺》因随《游观赋》而被认为是建安十九年作之外,余下篇目都被列为后期作品。

本篇从内容看,也应写于后期。诗篇塑造了远行游子的抑郁形象,其中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悲。六句诗可分为三个层次。前两句描述游子离家远行于千里之外。“悠悠远行客,去家千余里”。《古诗十九首》中有 《行行重行行》一首,前四句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另外,西晋陆机也有拟作 《为顾彦先赠妇》,前四句为 “悠悠君行迈,茕茕妾独止,山河安可逾?永隔路万里。”汉魏时期,社会动荡,一些人离家远去成为天涯游子。曹植被曹丕父子迫害打击,不仅远去藩国,还迁徙不定,形同转蓬,也形同游子。在另一首杂诗“转蓬离本根”中他曾感叹“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曹植此诗开头这两句,把古诗的意境同自己的遭遇融合为一,以简练的白描推出游子远行的镜头:疲惫的游子已身在天涯,可他还是向着远方愈行愈远,偶然回首顾盼,只见天地苍茫,道路悠悠,自己的家乡已远在千里之外。“悠悠”一词,既写明已走出很远,又表明前路无有尽头,无限的茫然凄苦,全都包蕴其中。

那么,如此悠悠远行去追寻什么呢?难道有什么美好的境界在向他呼唤?不! 他是 “出亦无所之,入亦无所止。”他悠悠远行,却不知所往; 他回望家乡,而那里也不是可以止息的地方。这一层诗意,是汉魏乃至两晋文人古诗中都不曾有过的。这样的双重否定,囊括了生活中的一切。这游子,他向前远行也不能得其所求,归至家中,也不能得其所安。那么,他希冀的是什么呢?作者没有写出,只是道出了他的无限怅惘。这里,我们只要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曹植才能超群,志向远大。早年即想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曹丕称帝后,他虽然预感到自己可能遭遇不幸,但仍在多篇赋、表中表达自己要像稷、契、伊、望那样成为宰辅的重臣,甚而想到,愿意去攻打不臣的吴蜀,为国捐躯、效命。可是,实际上,他所经受的,竟是在十年中接连四次改换封邑的流徙磨难,是精力财力毫无意义的浪费。长途播迁只有遗失,迁到封邑穷守僻壤又能有何作为?离开京师百般痛苦,可偶去京师之时,又能有什么期望?总之是曹丕父子定要闲置他的才能,并且不想让他得到安宁,所以他只能是 “出”亦茫然,“入”亦茫然,去留无益,进退无主。这两句诗,高度概括又颇具情态地写出了作者后十余年的生活感受,隐然现出他抑郁难伸的悲剧形象。

就全诗来看,中间两句是写游子的心理,是艰苦行途中心灵的阵痛。但不管怎样,他这浪迹天涯的游子,尽管凄楚,尽管迷茫,还是要继续走向远方。可是,这天地多么无情,你看,又是 “浮云翳日光”,又是 “悲风动地起”。这两句是自然景物描写,其中也当含有某种寓意。从景物描写方面看,它是对人物心理的烘托。离家千里的游子已饱受风尘之苦,更何况,他心头还重压着那样永难排解的深沉的痛苦。就在这时,他又看到浮云遮盖了日光,天地间一片昏暗。于是,心中的阴霾,又增十分。而在他倍感凄惶之时,突然一阵阵阴风又卷地而起,冷气森森,动荡骚屑,更使这孤独的游子,惊恐不安。“浮云翳日” 的语句,在古诗中不算少见,如 《古诗十九首》 中《行行重行行》一诗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古杨柳行》中有 “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浮云蔽日”是古代常用的比喻,如陆贾 《新语》中所说:: “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曹植诗中所写,自然也是同类的比喻。他在不少诗文中写到一些奸邪小人在他们兄弟之间挑拨生事,谗毁清白。他对此也是怨恨极深。但,曹植这两句诗也有同他人诗作不同之处。这主要是,前面所引两处都是议论句调,并直接以比喻出之。而曹植的这一句,却是描写句式,又下接“悲风动地起”一句,同时又融入了游子的形象,正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构成了完整的意境。所以,它的艺术表现就远远超出具体的比喻意义,而是以情景交融的整体意境纳入全诗的艺术构思,表现了更为丰厚的思想感情。再同前面两层联系来看,它又是以阴暗凄冷的景物烘托,抒写游子凄凉的心情,也是描述行途中的景象,展示游子险恶悲凉的生活处境。这样,游子的外在形象更为丰满,内心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揭示,诗篇的主题得到了深化。

这首诗虽只六句,或许还有脱句,但还是写得“无闲字,而有闲意”。它有模拟痕迹,但确实写出诗人独特的生活感受,表现了独到的艺术技巧。首先,我们觉得,诗人对素材善于提炼、剪裁和组接。诗篇从游子生活中截取三个片断,先是写他长途中的悠悠远行,突现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接着写他行途中的心理状态,剖示他的内心世界。有了这一层,前面写的游子便有形有神,具体可感,诗篇也获得了抒情意蕴;然后展示游子途中具体的一幕,以浮云悲风来烘托渲染,使游子的形象更为真切,这幅天涯羁旅图也就有背景、有人物、有色调,从而使叙事写景抒情完美地融而为一,游子的悲剧形象凸出纸面,诗人的复杂感情得到了深入的表现。再就具体表达而言,诗人用笔圆熟,抒写自如,语言凝炼、形象,极富表现力。全诗六句,句句是叙事,又句句隐有情态,句句含有情思,正是叙事明晰,画面俨然,情韵悠长。这首小诗写得浑融深挚,形象而亲切。作者不仅叙说了他的痛苦遭遇,而且,以出色的艺术创造,把他的悲哀与不幸转化为诗意美,使人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感受到一种凄婉绵长的悲剧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