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离友诗三首并序 (选二) ·其二
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
这是两首赠别诗。建安十七年冬,曹操兴师东征孙权,曹丕曹植随军。第二年春天回师北归。途中经过故乡谯县,父子归乡祭奠扫墓。曹植与同乡人夏侯威结为好友,曹植返邺时,夏侯威相送到邺,并在邺勾留数日。这两首诗就是叙写同夏侯威的友谊和离别的忧伤。
第一首诗,写夏侯威陪送诗人返邺的情景。诗的前三句,先说明自己要离谯返邺,夏侯威珍重他们的友情,便与之同行,送他北归。“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媵余行兮归朔方。”诗人在小序里赞扬夏侯威“少有成人之风”,并说“与之昵好。”要与这样的一位好友分手,自然是十分伤感的事情。但由于这位夏侯威的感情笃厚,珍重友情,竟能伴随诗人同踏归途。于是,这分别便成了新的交往的开始。诗人兴奋极了,在陈述中充满了快乐的情调。同亲密的朋友一起踏上归程,这无异于一次愉快的旅行,所以翻山涉水,奔马放舟都会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诗人这样描述归途行路的情景:“驰原隰兮寻旧疆,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三句诗如同三幅画:大队人马沿着归邺的道路疾走,车轮飞转,众马奔腾,在广平的原野上驰骋,在低洼的潮湿地里跋涉;又乘着轻快的小舟渡过了济水。如此行路多么畅快!不见征战过后的疲劳,没有长途行军的倦怠,只觉得诗人心足意满,兴会淋漓。为何如此?这都是因为他身边坐着一位亲密的好友。有了这份友情,生活就会处处焕发光彩。在这里,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融而为一,句句是描述归邺行路的情景,又句句是抒写那真挚友情的满足与欢畅。不言情而情自浓。
与好友同行,路程似乎也缩短了,很快便到了邺都。到了自己家里,反宾为主,他该盛情招待这位好友了:“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他要让夏侯威住在美好芳洁的宫室中,与他通情结好,共同度过一段安乐的时光。“息兰房”、“展宴好”、“惟乐康”,这样的语言充满真挚的情感,含融着温柔和洽的意味,使我们依稀想见诗人与好友在豪华富贵的魏都邺郡的更为亲密美好的友情。此为收尾,确作宕开不尽之笔,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二首抒写自己与夏侯威离别时眷恋、悲戚的感情。前一首所写虽是别离,但诗人与好友却得以因别而聚首,所以诗中充满了喜悦与欢快。这一首所写却是实实在在的分别。而且是谯乡结好后,或将永无会期的永诀。正因为如此,诗篇的情感抑郁感伤,同第一首悬若霄壤。
诗歌开篇,诗人先描写凉秋时节清寒萧瑟的景象,以此烘托离情:“凉风肃兮白露滋,木感气兮条叶辞”。在离人眼中,秋景是寒凉而衰飒的。你看,凄厉的秋风阵阵吹来,大地上的白露凝结成霜。树木在肃杀的秋气中枯败凋零,片片的黄叶在纷纷地飘坠。以秋景渲染别情,在古人诗歌中几为滥调,但抒情高手总能于寻常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诗人放眼于广阔的秋野,凄风、凉露、枯木、衰草,自然收入眼中,可是,用 “条叶辞”,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树木的枯败,却是极为个别的。这实在是因感伤离别而产生的对于秋景的独特的感悟。如果说诗人的双眼像摄取秋光的镜头,那么,它在广阔的天地间摇过、摇过,最后,对准了一株黄叶飘落的秋树,这镜头从下向上渐移,看见那树梢的高枝还挑着几片枯叶,秋风吹动,那叶片便突然撒手一般脱离枝条,投向了大地。诗人凝视着、凝视着,心颤抖了,疼痛了。秋景的凄凉、衰飒,最后归结为一个“辞”字,千种感慨,万般无奈,尽在其中。真是心有所想,神有所驰,意有所会,情与景可谓妙合无限,惜别之情表达得自然而又深挚、沉郁。
不管怎样难舍,眼前总是离别在即,去者不可留,送者又不可随。所以,分别的人要赠送礼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意。这也是古代抒写别情的诗词中屡见不鲜的情节。屈原的《山鬼》中就有“折芳馨兮遗所思”的诗句。于是,诗人“临渌水兮登重基,折秋华兮采灵芝,寻永归兮赠所思。”诗歌要讲究境象的优美。这里不过说要“折芳相赠”,但作者却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一条清流环绕着高高的秋山,在山的顶上,有盛开的秋菊和瑞草灵芝。诗人要攀折采撷这芬芳的花草,把它送给即将离开而要使自己长久思念的友人。清丽的山水景物中,融进了诗人那傍徨犹疑的身影,迷漫着沉郁漂缈的愁思。这突现的不是秋日的肃杀,而是选择了秋光里清丽芳菲的美景,烘托了友谊的珍贵美好,和二人情感志趣的芳洁。同是描画秋景,前后如同两副笔墨。英国作家斯蒂文森说,文学是“剪裁的艺术”。色彩相同的主观情感和客观外物,常常会相互感应,使情景相生相映。曹植最善于把情景交融的意趣融入整体的艺术构思,抒写情思,深细入神,颇富感染力量。
通过景物烘托,作者含蓄地抒写了自己离别的愁思。这愁思迷漫、缥缈,悠远而低回。在这样的基础上,诗人最后直抒胸臆,清晰地描画抒情主人公的抑郁形象:“感离隔兮会无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正如李商隐《无题》中所说:“相思时难别亦难”。曹植也正是有感于再会无期,所以面对离别百般忧愁,黯然神伤。全诗以主人公抑郁形象的特写收束,他满面愁苦,喃喃自剖,伤悲不已。诗篇先是多方渲染,最后一语道破,这种手法,可算是先染而后点了。
上面两首诗虽然同题 《离友》,但写作时间不同,内容、情感不同,诗的艺术格调也大不相同。内容是一喜一悲,相互为衬。而艺术表现方面,前一首主要是叙事中抒情,后一首主要是写景抒情。但从诗篇的主旨看,两首诗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一首写与好友相聚的欢畅,后一首写与好友离别的忧伤。如苏轼在 《水调歌头》词中所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而曹植这两首诗贯穿起来,恰是道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每个人都会从中体悟到生活的苦与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