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 ·大暑赋

2022-11-12 可可诗词网-建安诗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義和按辔,南雀舞衡。暎扶桑之高燎,炽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黄,蛇柝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遂乃温风赫曦,草木垂榦。山坼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远栖,兽交逝而云散。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跡,向阴者不会而成群。于是大人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奏白雪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壮皇居之瑰玮兮,步八闲而为宇。节四运之常气兮,踰太素之仪矩。

本篇的写作时间,当写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写大暑的酷热及其危害。

本篇共分五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个层次,作者以神话人物炎帝、祝融、羲和等各司其职,表明大暑已经到来。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炎帝”,神农氏。五行家谓以火德王。魏相上书云: “南方之神炎帝,乘离,执衡,司夏。” (见 《汉书·魏相传》) “掌节”,主管时节,与“司夏”意同。“祝融”,名吴回,一说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号为祝融,死为火神。(见《淮南子·时则训》高注)“司方”,主管南方。《淮南·时则训》: “夏,赤帝祝融之所司万二千里。”

“羲和按辔,南雀舞衡。”“羲和”,《广雅·释天》:“日御谓之羲和。”即太阳之驾车者。“按辔”,谓控缰徐行。“南雀”,《史纪·天官书》: “南宫朱雀。”《索隐》: “《文耀钩》云: 南宫赤帝,其精为朱鸟也。”则 “南雀”即朱鸟。又 《易通卦验》: “立夏雀子飞。”“舞衡”,即 “执衡”,亦即 “执秤”,谓持平。《淮南·时则训》: “夏治以衡,衡者所以平万物也。”

以上四句言,炎帝正在主管夏时,祝融正在主管南方的广大地区,太阳的驾车者羲和,正在紧控马缰,使太阳的车驾徐行,南方的朱雀正在持秤以平万物。所有这一切都用以表明:大暑已经到来。这是引用中国古代神话以表明: 大暑到来之紧迫情势。

“暎扶桑” 以下四句为第二个层次。写大暑阳光之炽烈。

“暎扶桑之高燎,炽九日之重光。” “扶桑”,神木名。传说日出其下。《淮南子·天文训》: “日出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 “九日”,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树下枝,一日居上枝。“重光”,重日之光。在此指九日之光并照。此二句,用一个“炽”字表示旺盛炽烈的九日之重光同时并照,又用一个 “燎”字表示晒得扶桑树起火燃烧。

“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黄。” “玄”,黑色,“革”,更改也。“尚黄”,《吕氏春秋·季夏纪》: “中央土…驾黄駠,载黄旂,衣黄衣。”此二句言,大暑,地面的热气正旺盛升腾,人们原来可穿的黑色服装已经改为黄色服装。以衣黄色表明阳光之炽烈。

“蛇柝”以下十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在阳光炽烈的大暑天,万物的变化情况。

“蛇柝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蛇因经不起大暑之炎热而蜕皮于灵洞,龙因经不起炎热而解角于天空。

“遂乃温风赫曦,草木垂榦。山坼海沸,沙融砾烂。”此时的热风十分炎热,草木的枝干都晒得枯倒。因受到炽烈阳光的烤晒,山岳燥裂,海水沸腾,沙砾融化。

“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远栖,兽交逝而云散。”江海里的鱼因经不起江海热水的煎熬,纷纷飞跳到沙洲上,原来潜伏在水里的鼋类也浮上岸来。百鸟因经不起大暑的炎热,都飞往远处栖息,百兽因经不起大暑的炎热,都纷纷离散而去。

以上十句中,作者不是笼统地直写大暑天如何炎热,而是通过蛇龙、草木、山海、沙砾、鱼鼋、鸟兽等对大暑的反应与变化,以表现大暑的酷热难耐。描写上述诸物对大暑的反应与变化,采用铺叙与夸饰笔法,其语言十分生动形象、概括而精炼。

“于时”以下六句为第四个层次。以 “于时”二字向前推进一层。写百姓在炽烈的大暑天的感受与反应。

“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百姓在徘徊走动,分体四散。妇女也停止织作,农夫也放弃耕作。

“背暑者不群而齐跡,向阴者不会而成群。”避暑的人,虽事前未联合,可是行动却一致,奔往阴凉处纳凉的人,虽事前未聚会,而却结成群。因为其遭遇相同,感受相同,心理相同,所以其避暑行动便不谋而合。

这是用万姓在大暑天的感受与反应,以表现大暑的酷热难耐。也用铺叙手法描写。

“于是”以下十句为第五个层次。以 “于是”二字再向前推进一层。写“大人” 曹操在炽烈的大暑天的反应。

“于是大人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大人”,指曹操。此时曹操为了避暑以保护健康,搬进幽深的居室,安静地养神。这屋高如云,闲房 (殿旁之室) 木架重叠,房内清凉。

“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闲房旁边凉泉向外涌流,冬木开花。将白冰存放在深馆中,馆内的湿气凝结成白霜。

“奏 《白雪》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此时用琴瑟演奏 《白雪》琴曲,寒风吹来,身感凉爽。

以上十句,用曹操迁避幽室纳凉,以表现对大暑的酷热难耐。从而又反映出当时上层人物与百姓生活条件相差之悬殊。此用夸饰笔法极写“闲房”、“幽馆” 及附近温度的寒凉。

本篇,首先以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按辔”、“南雀舞衡”显示大暑之天已经到来; 其次,以 “九日之重光”并照,以至烧毁古木扶桑,地面的热气升腾表明大暑之酷热,而且炽热的程度在不断地发展,乃至“山坼海沸,沙融砾烂”。而蛇龙、鸟兽、鱼鼋及人们对大暑酷热的反应,也随着酷热程度的发展而有所发展变化。先是蛇蜕皮于灵洞,龙解角于天空,后是 “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远栖”,“兽交逝而云散”; 再后是“黎庶徙倚”,“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而四散避暑;最后,连居住条件好的曹操也不得不“造居幽宅”,依靠“寒泉”“积素冰”以解大暑之酷热。其组织结构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安排煞费苦心。

前面神话人物炎帝、祝融、羲和与南雀的行动描写得相当热闹,下面“九日之重光”并照所造成的后果,涉及蛇龙、鸟兽、鱼鼋及人们的避暑的一系列行动,描写得相当生动紧张,颇似闹地震时的紧张状况,各种描写无不紧扣 “大暑” 二字。

本篇多用铺叙,并用夸饰笔法,后者如“山坼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及曹操“迁居宅幽”避暑一段的描写。夸饰在于强调表明大暑的酷热,以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最后,以“奏《白雪》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作结,显得十分别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