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新态势
印度佛教“春风吹又生”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以来的复兴运动呈现新的态势。印度的佛教复兴活动,佛教学术研究也为一大特色。
早在1892年,加尔各答就创立了佛教圣典学会。该会以密多罗(1824—1892)、沙斯特利(1853—1931)和达斯(?—1917)三人为先驱,校译、修订出版佛教原典,并与孟加拉亚洲协会合作,成立了佛教研究的中心。其后,达斯的弟子卫底耶布沙那担任佛教圣典协会理事、加尔各答大学校长,著有《印度逻辑史》(1922)。他的继承者班瑞(?—1948),曾任加尔各答大学巴利语系主任,擅长佛教史的研究。同在加尔各答大学的还有巴托恰利耶和B.C.劳两位教授。前者著有《佛教基本概念》(1932),并把龙树的《大乘二十论》、提婆的《四百论》自藏文译成梵文,又把《因明入正理论》译为印地文。后者是班瑞的学生,他对佛教、耆那教、印度社会、地理、民族等进行广泛研究,著书五十余册。班瑞的另一弟子达特长于梵文和佛教研究,并从事佛教文献的翻译、校订和出版工作。由于加尔各答大学佛教学者辈出,俨然成了佛教研究中心。另一所大学毗湿瓦巴拉迪大学,以梵文和汉文佛典的研究为主,出了巴哥却、萨斯特利、摩克波提耶、帕拉丹等佛学名流,在印度佛学界也很有影响。此外,大菩提会在鹿野苑设立出版社,将巴利文佛典译成方言出版,扩大影响。
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另一特色,是国外僧尼也加入佛教复兴运动,赴印度建寺传教。到目前,印度已有斯里兰卡、缅甸、中国、日本、泰国等各地僧人建起的寺院。中国式的寺院有鹿野苑的中华佛寺、拘尸那迦的极乐寺、菩提伽耶的大觉寺、舍卫的华光寺、那烂陀的中华佛寺等。
现在,印度全国已有数十个佛教团体,如大菩提会、国际佛陀教育研究所、佛教徒国际中心、印度佛教协会、摩诃菩提阿育王协会、阿萨姆邦佛教协会、阿育王协会等,都是非常活跃的佛教组织。此外,印度佛教徒还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共和党和困豺党,活跃于印度政坛。印度佛教徒人数,据1951年人口普查统计,有十八万零八百二十三人;1961年发展到三百二十五万零二百二十七人;1971年为三百八十一万二千三百二十五人;1980年为五百五十五万四千人,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一八。九十年代佛教徒已发展到二千万人。当然,印度佛教徒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却颇具影响力。
早在1892年,加尔各答就创立了佛教圣典学会。该会以密多罗(1824—1892)、沙斯特利(1853—1931)和达斯(?—1917)三人为先驱,校译、修订出版佛教原典,并与孟加拉亚洲协会合作,成立了佛教研究的中心。其后,达斯的弟子卫底耶布沙那担任佛教圣典协会理事、加尔各答大学校长,著有《印度逻辑史》(1922)。他的继承者班瑞(?—1948),曾任加尔各答大学巴利语系主任,擅长佛教史的研究。同在加尔各答大学的还有巴托恰利耶和B.C.劳两位教授。前者著有《佛教基本概念》(1932),并把龙树的《大乘二十论》、提婆的《四百论》自藏文译成梵文,又把《因明入正理论》译为印地文。后者是班瑞的学生,他对佛教、耆那教、印度社会、地理、民族等进行广泛研究,著书五十余册。班瑞的另一弟子达特长于梵文和佛教研究,并从事佛教文献的翻译、校订和出版工作。由于加尔各答大学佛教学者辈出,俨然成了佛教研究中心。另一所大学毗湿瓦巴拉迪大学,以梵文和汉文佛典的研究为主,出了巴哥却、萨斯特利、摩克波提耶、帕拉丹等佛学名流,在印度佛学界也很有影响。此外,大菩提会在鹿野苑设立出版社,将巴利文佛典译成方言出版,扩大影响。
印度佛教复兴运动的另一特色,是国外僧尼也加入佛教复兴运动,赴印度建寺传教。到目前,印度已有斯里兰卡、缅甸、中国、日本、泰国等各地僧人建起的寺院。中国式的寺院有鹿野苑的中华佛寺、拘尸那迦的极乐寺、菩提伽耶的大觉寺、舍卫的华光寺、那烂陀的中华佛寺等。
现在,印度全国已有数十个佛教团体,如大菩提会、国际佛陀教育研究所、佛教徒国际中心、印度佛教协会、摩诃菩提阿育王协会、阿萨姆邦佛教协会、阿育王协会等,都是非常活跃的佛教组织。此外,印度佛教徒还组建了自己的政党共和党和困豺党,活跃于印度政坛。印度佛教徒人数,据1951年人口普查统计,有十八万零八百二十三人;1961年发展到三百二十五万零二百二十七人;1971年为三百八十一万二千三百二十五人;1980年为五百五十五万四千人,约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零点一八。九十年代佛教徒已发展到二千万人。当然,印度佛教徒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还不大,但在政治、文化生活中却颇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