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形成与毁灭
世界是怎样不断地以成、住、坏、空等四个中劫的形式循环的呢? 按照佛教的观点,成劫是世界形成的过程。住劫则是世界相对稳定的时期。在住劫中,世界不断地以减劫、增劫的形式变化,并周期性地发生三小灾。关于这些情况,前面已经作了介绍。坏劫是世界毁灭的过程。空劫时世界已经基本不存在,只有一片空无而已。因此,在此主要介绍成劫与坏劫。
(1)世界的形成——成劫。
据《起世经》说:经过无量无数的年代以后,世界又开始从空劫进入成劫。首先,天上开始出现一层层厚厚的乌云。这些乌云越积越多,一直到覆盖了全部梵天世界。然后就下起了磅礴大雨。雨点之大,不可思议。有的像金刚杵,有的像车轮。这些雨都下在四团大风轮(旋风)上,这四团风轮的名字叫:“住”、“安住”、“不堕”、“牢住”。由于这四大风轮的作用,雨水积聚不散。经过千百万年,雨水越积越多,以至梵天世界一片汪洋大海。这时四面八方同时刮起一种名叫“阿那毗罗”的大风。这风刮得水面波涛汹涌,水中自然生出大堆大堆的泡沫。大风把泡沫吹向天空,空中自然化现出梵天的宫殿。这些宫殿美妙可爱,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等七宝砌成。梵天世间就这样产生了。然后大水开始向下退去,退到相当于他化自在天的位置,四面八方的阿那毗罗风再次刮起,刮起无数的水沫,冲向天空,空中又化现出他化自在天的宫殿。这些宫殿也是用七宝砌成,只是七宝的成色略微差一点罢了。就这样,大水一点一点往下退,由于阿那毗罗风与水沫的作用,乐化自在天、兜率天、夜摩天的世间也一一形成。大水从夜摩天向下降,水沫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积在水面上,厚达六十八亿由旬。大风吹激着这些水沫,造成了须弥山。接着,又吹激水沫成七宝,砌成三十三天的宫殿。然后又在须弥山的半腰,由水沫化现成日月的宫殿,从此开始有了日月。又在海面上空一万由旬吹激水沫为空居夜叉修建了玻璃宫殿,在须弥山四面离山一千由旬的大海底下为阿修罗修建了七宝宫殿。大风又把水沫吹激成各种各样的大宝山乃至四大部洲、八万小洲。并且在四大部洲的外围吹激成高大宽广的铁围山。铁围山由金刚砌成,坚硬牢固,不可毁坏。最后,大风把水沫凝聚成的大地又吹出深深的凹坑,大水流进来,形成大海。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大海的水为什么这么咸涩不能入口?《起世经》说,这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当大雨灌注世界之时,大雨遍洗梵天、他化自在天等诸天的宫殿,遍洗须弥山、四大部洲、大山、小洲,把所有的辛、涩、咸、苦等味都冲到海里,所以大海的水苦涩不堪,不能饮用。其二,海中生活着不少鬼神,他们的屎尿都流在海中,海水自然没法饮用。其三,这些海水在古代曾经被一些仙人诅咒过,所以苦涩,没法饮用。
上面是《起世经》对于世界起源的叙述。对于上面的这种叙述,我们只好故妄听之了。上面的说法自相矛盾之处不少。例如,既然劫初空旷,一无所有,后来才由大雨聚成大水,由大风吹激水沫而成世界,那么,怎么又说,大雨冲刷了梵天等的宫殿呢?
不仅如此,不同经典对世界形成说法不尽相同。比如《顺正理论》说世界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水沫,而是靠风。在空劫时,本来是一片虚空,一无所有。后来由于众生的业力,空中开始出现细微的风。由风形成风轮,进而出现水轮、金轮,造成梵天等的世间。《顺正理论》的说法也有矛盾。既然劫初是一无所有的虚空,就不会有众生。既然没有众生,又哪来的众生业力,可以招感到风呢?《立世阿毗昙论》则认为在世界形成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风界与火界。风吹火烧,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一切事物开始变得坚硬,从而构成世界。《立世阿毗昙论》的说法看来受到陶工制陶的影响。土坯风干、火烧之后,才能成为陶器。《立世阿毗昙论》的作者用制陶来借喻世界的形成。
上面说的还只是器世间。那么众生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顺正理论》说:由于众生的业力,在极光净天积聚了不少众生。众生越来越多,地方就显得不够了。那些福份较小的就需要散居到下界。后来有众生在极光净天福尽寿终,便下生到大梵天,成为大梵天王。其他的众生到福尽寿终时,则降生到梵辅天、梵众天等等。就这样,众生层层下生,一直到人类出现。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是由大梵天创造的。而大梵天则是自存物,既不生,也不灭。佛教的观点显然与婆罗门教截然相反。佛教不承认有造物主,认为世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有些佛经叽笑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说众生本来都生活在极光净天。后来有一个众生福气最少,死得最早。死后降生到大梵天。其他的众生福尽寿终慢慢也降生到这里。那第一个降生在这里的梵天就自以为了不起,说后来降生在这儿的众生都是自己创造的。后来降生的那些众生并不清楚自己的来历,也以为自己是前一个众生创造的。于是产生“梵天创世说”。在这里,佛教借用这一段神话,公开指斥梵天撒谎,贪天之功,占为己有。
我们认为,与各种各样的神创说相比较,佛教的自然而成的创世理论自有它的合理一面。不过,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具体描绘,则基本属于臆测。由于是臆测,所以各经典所说也不相同。佛教认为,世界所以能形成的动力是众生的业力,这种观点显然与世界产生之前众生并不存在这一基本推论相矛盾。这一矛盾本身,体现了佛教的宗教性。
(2) 世界的毁灭——坏劫。
佛教关于世界毁灭的说法也同样充满了种种没有任何依据的臆测。各种经典的说法互不相同。在此介绍几种主要的说法。
《长阿含经》说:世界将近坏劫时,所有的人们都能够勤修十善,按正法行事。当时有人修行达到二禅,欣喜异常,踊身空中,大声唱言:“无觉无观的第二禅真快乐!”身坏命终,投生到光音天(即二禅天)。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等,命终生到人间。因修无觉无观,也都投生到二禅天。畜生、阿修罗乃至六欲天,也都修习无觉无观而投生到二禅天。这样,先是地狱空了,紧接着饿鬼、畜生,诸天鬼神都投生到二禅天了。最后所有的人也都死光,全部投生光音天了。于是三灾开始出现。先是火灾,从欲界一直烧到光音天,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烧光。接着是水灾,一直冲到遍净天。最后是风灾,一直吹到果实天(或即广果天)。其余的世界全部毁灭,成为一片虚空。
按照佛教的说法,光音天属于二禅天,遍净天是三禅天的最上层,广果天则已经属于四禅天。既然所有的众生在劫末都已投生在光音天,而水灾又把遍净天以下全部毁灭;风灾把广果天以下全部毁灭。则众生如何? 没有讲清楚。按照上文成劫的叙述,似乎劫初光音天已经存在,所谓世界的成劫实际是从初禅天——大梵天开始的。与《长阿含》所讲相互矛盾。
《顺正理论》说:劫末,由于众生修善积德,所以地狱中再也没有众生前来受苦。这样地狱就空了,畜生、饿鬼等另两个恶趣也同样空废了。这时,南瞻部洲有一个人没有从师,凭自己修持达到初静虑,十分兴奋,大声唱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其他人也都学着修持,都得到初静虑。这些人死后都投生到初禅天——即大梵天。这样,南瞻部洲也就空废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的众生也都同样投生到大梵天。北俱卢洲的人死后却只能投生在欲界天,因为这些人欲念比较重,不容易教化。到了欲界天以后,进一步修持,才能离欲得到初静虑,生于初禅天。欲界的其他诸天也都个个得到初静虑,投生到大梵天。这样,整个欲界天都空废了。这时,在大梵天的一个众生努力修持,得到了二静虑,非常高兴地唱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其他的众生也随之修持,个个得到二静虑。他们命终之后,全都投生到光音天。这样,大梵天中的众生也都没有了,大梵天也空废了。也就是说,到了这时,光音天以下一个众生也没有了,只有高山、大海、平原、河流空空荡荡地还存在着。这时,天上同时出现七个太阳烤炙一切。大海干涸,群山燃烧,大地上无处不是烈烟熊熊。风吹猛烟,烧上天宫,引发了天宫自己的劫火,也都燃烧起来。然后是水灾、风灾,依次而起。从地狱起,一层层都被毁灭。这就是坏劫。
《顺正理论》与《长阿含》的区别是,一个认为劫末众生直接投生到光音天,一个认为还要分档次,分阶段。《顺正理论》明确地提出,大梵天以下的众生全部消亡,就算众生世界已经毁灭,这样与前面成劫生命从光音天下降的说法倒是统一起来了。但是,与佛教的三界俱为众生的理论又有矛盾。
上面两部经都认为劫末众生修善积德,而《观佛三昧海经》所说则恰好相反。
该经说,劫末时,所有的人都背正向邪,肆意行恶。由于恶业的缘故,天上久旱不雨,所种寸草不收。陆地上的泉、河、江、湖统统干涸。这时天上开始陆续出现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把陆地上的树林草木全部晒焦,第二至第五个太阳把大海晒干,滴水不存。当六个太阳一起挂在天上时,厚达六万八千由旬的大地处处冒烟,从八大地狱直到须弥山脚没有不燃烧的。大地上生活的人自然也都死亡,死后都投生到须弥山与六欲天。等到第七个太阳也出来,连须弥山也迸裂燃烧。这时,十四天以下全部燃烧起来,所有的众生命终都投生到第十五层天上,看到十四层天以下全部变成灰尘。那些刚刚投生到这儿的天神都非常恐怖,原来生活在这儿的老天神就劝慰他们:不要害怕,火烧不到这儿的。人们死后都投生在光音天。火灾之后,大火自然熄灭。大云聚集,降起大雨。如此等等。
《观佛三昧海经》的上述说法也不能自圆其说。按照佛教的宇宙结构,第十四层天是三禅天的第二层“无量净天”,第十五层天是三禅天的最高层“遍净天”。而光音天属于二禅天,为第十二层天。既然十四层以下全部毁灭,人们又怎么能够投生在光音天上呢?该经又说众生投生在第十五层天上,第十五层天与光音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之,佛教的这些说法,不值得认真考证,也无法认真考证。
(1)世界的形成——成劫。
据《起世经》说:经过无量无数的年代以后,世界又开始从空劫进入成劫。首先,天上开始出现一层层厚厚的乌云。这些乌云越积越多,一直到覆盖了全部梵天世界。然后就下起了磅礴大雨。雨点之大,不可思议。有的像金刚杵,有的像车轮。这些雨都下在四团大风轮(旋风)上,这四团风轮的名字叫:“住”、“安住”、“不堕”、“牢住”。由于这四大风轮的作用,雨水积聚不散。经过千百万年,雨水越积越多,以至梵天世界一片汪洋大海。这时四面八方同时刮起一种名叫“阿那毗罗”的大风。这风刮得水面波涛汹涌,水中自然生出大堆大堆的泡沫。大风把泡沫吹向天空,空中自然化现出梵天的宫殿。这些宫殿美妙可爱,都是用金、银、琉璃、玻璃、赤珠、砗磲、玛瑙等七宝砌成。梵天世间就这样产生了。然后大水开始向下退去,退到相当于他化自在天的位置,四面八方的阿那毗罗风再次刮起,刮起无数的水沫,冲向天空,空中又化现出他化自在天的宫殿。这些宫殿也是用七宝砌成,只是七宝的成色略微差一点罢了。就这样,大水一点一点往下退,由于阿那毗罗风与水沫的作用,乐化自在天、兜率天、夜摩天的世间也一一形成。大水从夜摩天向下降,水沫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厚。积在水面上,厚达六十八亿由旬。大风吹激着这些水沫,造成了须弥山。接着,又吹激水沫成七宝,砌成三十三天的宫殿。然后又在须弥山的半腰,由水沫化现成日月的宫殿,从此开始有了日月。又在海面上空一万由旬吹激水沫为空居夜叉修建了玻璃宫殿,在须弥山四面离山一千由旬的大海底下为阿修罗修建了七宝宫殿。大风又把水沫吹激成各种各样的大宝山乃至四大部洲、八万小洲。并且在四大部洲的外围吹激成高大宽广的铁围山。铁围山由金刚砌成,坚硬牢固,不可毁坏。最后,大风把水沫凝聚成的大地又吹出深深的凹坑,大水流进来,形成大海。世界就这样形成了。
大海的水为什么这么咸涩不能入口?《起世经》说,这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当大雨灌注世界之时,大雨遍洗梵天、他化自在天等诸天的宫殿,遍洗须弥山、四大部洲、大山、小洲,把所有的辛、涩、咸、苦等味都冲到海里,所以大海的水苦涩不堪,不能饮用。其二,海中生活着不少鬼神,他们的屎尿都流在海中,海水自然没法饮用。其三,这些海水在古代曾经被一些仙人诅咒过,所以苦涩,没法饮用。
上面是《起世经》对于世界起源的叙述。对于上面的这种叙述,我们只好故妄听之了。上面的说法自相矛盾之处不少。例如,既然劫初空旷,一无所有,后来才由大雨聚成大水,由大风吹激水沫而成世界,那么,怎么又说,大雨冲刷了梵天等的宫殿呢?
不仅如此,不同经典对世界形成说法不尽相同。比如《顺正理论》说世界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水沫,而是靠风。在空劫时,本来是一片虚空,一无所有。后来由于众生的业力,空中开始出现细微的风。由风形成风轮,进而出现水轮、金轮,造成梵天等的世间。《顺正理论》的说法也有矛盾。既然劫初是一无所有的虚空,就不会有众生。既然没有众生,又哪来的众生业力,可以招感到风呢?《立世阿毗昙论》则认为在世界形成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风界与火界。风吹火烧,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一切事物开始变得坚硬,从而构成世界。《立世阿毗昙论》的说法看来受到陶工制陶的影响。土坯风干、火烧之后,才能成为陶器。《立世阿毗昙论》的作者用制陶来借喻世界的形成。
上面说的还只是器世间。那么众生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顺正理论》说:由于众生的业力,在极光净天积聚了不少众生。众生越来越多,地方就显得不够了。那些福份较小的就需要散居到下界。后来有众生在极光净天福尽寿终,便下生到大梵天,成为大梵天王。其他的众生到福尽寿终时,则降生到梵辅天、梵众天等等。就这样,众生层层下生,一直到人类出现。
婆罗门教认为,世界是由大梵天创造的。而大梵天则是自存物,既不生,也不灭。佛教的观点显然与婆罗门教截然相反。佛教不承认有造物主,认为世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有些佛经叽笑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说众生本来都生活在极光净天。后来有一个众生福气最少,死得最早。死后降生到大梵天。其他的众生福尽寿终慢慢也降生到这里。那第一个降生在这里的梵天就自以为了不起,说后来降生在这儿的众生都是自己创造的。后来降生的那些众生并不清楚自己的来历,也以为自己是前一个众生创造的。于是产生“梵天创世说”。在这里,佛教借用这一段神话,公开指斥梵天撒谎,贪天之功,占为己有。
我们认为,与各种各样的神创说相比较,佛教的自然而成的创世理论自有它的合理一面。不过,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具体描绘,则基本属于臆测。由于是臆测,所以各经典所说也不相同。佛教认为,世界所以能形成的动力是众生的业力,这种观点显然与世界产生之前众生并不存在这一基本推论相矛盾。这一矛盾本身,体现了佛教的宗教性。
(2) 世界的毁灭——坏劫。
佛教关于世界毁灭的说法也同样充满了种种没有任何依据的臆测。各种经典的说法互不相同。在此介绍几种主要的说法。
《长阿含经》说:世界将近坏劫时,所有的人们都能够勤修十善,按正法行事。当时有人修行达到二禅,欣喜异常,踊身空中,大声唱言:“无觉无观的第二禅真快乐!”身坏命终,投生到光音天(即二禅天)。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等,命终生到人间。因修无觉无观,也都投生到二禅天。畜生、阿修罗乃至六欲天,也都修习无觉无观而投生到二禅天。这样,先是地狱空了,紧接着饿鬼、畜生,诸天鬼神都投生到二禅天了。最后所有的人也都死光,全部投生光音天了。于是三灾开始出现。先是火灾,从欲界一直烧到光音天,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烧光。接着是水灾,一直冲到遍净天。最后是风灾,一直吹到果实天(或即广果天)。其余的世界全部毁灭,成为一片虚空。
按照佛教的说法,光音天属于二禅天,遍净天是三禅天的最上层,广果天则已经属于四禅天。既然所有的众生在劫末都已投生在光音天,而水灾又把遍净天以下全部毁灭;风灾把广果天以下全部毁灭。则众生如何? 没有讲清楚。按照上文成劫的叙述,似乎劫初光音天已经存在,所谓世界的成劫实际是从初禅天——大梵天开始的。与《长阿含》所讲相互矛盾。
《顺正理论》说:劫末,由于众生修善积德,所以地狱中再也没有众生前来受苦。这样地狱就空了,畜生、饿鬼等另两个恶趣也同样空废了。这时,南瞻部洲有一个人没有从师,凭自己修持达到初静虑,十分兴奋,大声唱言:“离生喜乐,甚乐甚静。”其他人也都学着修持,都得到初静虑。这些人死后都投生到初禅天——即大梵天。这样,南瞻部洲也就空废了。东胜神洲、西牛贺洲的众生也都同样投生到大梵天。北俱卢洲的人死后却只能投生在欲界天,因为这些人欲念比较重,不容易教化。到了欲界天以后,进一步修持,才能离欲得到初静虑,生于初禅天。欲界的其他诸天也都个个得到初静虑,投生到大梵天。这样,整个欲界天都空废了。这时,在大梵天的一个众生努力修持,得到了二静虑,非常高兴地唱言:“定生喜乐,甚乐甚静。”其他的众生也随之修持,个个得到二静虑。他们命终之后,全都投生到光音天。这样,大梵天中的众生也都没有了,大梵天也空废了。也就是说,到了这时,光音天以下一个众生也没有了,只有高山、大海、平原、河流空空荡荡地还存在着。这时,天上同时出现七个太阳烤炙一切。大海干涸,群山燃烧,大地上无处不是烈烟熊熊。风吹猛烟,烧上天宫,引发了天宫自己的劫火,也都燃烧起来。然后是水灾、风灾,依次而起。从地狱起,一层层都被毁灭。这就是坏劫。
《顺正理论》与《长阿含》的区别是,一个认为劫末众生直接投生到光音天,一个认为还要分档次,分阶段。《顺正理论》明确地提出,大梵天以下的众生全部消亡,就算众生世界已经毁灭,这样与前面成劫生命从光音天下降的说法倒是统一起来了。但是,与佛教的三界俱为众生的理论又有矛盾。
上面两部经都认为劫末众生修善积德,而《观佛三昧海经》所说则恰好相反。
该经说,劫末时,所有的人都背正向邪,肆意行恶。由于恶业的缘故,天上久旱不雨,所种寸草不收。陆地上的泉、河、江、湖统统干涸。这时天上开始陆续出现七个太阳。第一个太阳把陆地上的树林草木全部晒焦,第二至第五个太阳把大海晒干,滴水不存。当六个太阳一起挂在天上时,厚达六万八千由旬的大地处处冒烟,从八大地狱直到须弥山脚没有不燃烧的。大地上生活的人自然也都死亡,死后都投生到须弥山与六欲天。等到第七个太阳也出来,连须弥山也迸裂燃烧。这时,十四天以下全部燃烧起来,所有的众生命终都投生到第十五层天上,看到十四层天以下全部变成灰尘。那些刚刚投生到这儿的天神都非常恐怖,原来生活在这儿的老天神就劝慰他们:不要害怕,火烧不到这儿的。人们死后都投生在光音天。火灾之后,大火自然熄灭。大云聚集,降起大雨。如此等等。
《观佛三昧海经》的上述说法也不能自圆其说。按照佛教的宇宙结构,第十四层天是三禅天的第二层“无量净天”,第十五层天是三禅天的最高层“遍净天”。而光音天属于二禅天,为第十二层天。既然十四层以下全部毁灭,人们又怎么能够投生在光音天上呢?该经又说众生投生在第十五层天上,第十五层天与光音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总之,佛教的这些说法,不值得认真考证,也无法认真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