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的完成
释迦牟尼涅槃二百余年以后,各派僧侣对佛陀教义的见解分歧越来越大,大众部与上座部也逐渐分裂为二十部(一说十八部,据考古资料则有二十多部)。各部派分别编纂自己的三藏,律典也因此而一再取舍,各有侧重,各显特色。昙无德部流行《四分律》,萨婆多部流行《十诵律》,弥沙塞部流行《五分律》,说一切有部流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大众部流行《摩诃僧祗律》。各部派又从本部派所结集的广律中摘抄别录集成戒本即戒经,作为本部派教团中每半月举行布萨诵戒的要典。这些戒本又分比丘戒本与比丘尼戒本。适用于比丘的戒本,昙无德部有《四分戒本》,萨婆多部有《十诵比丘戒本》,弥沙塞部有《弥沙塞五分戒本》,大众部有《摩诃僧祗大比丘戒本》,说一切有部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波罗提木叉经》,饮光部有《解脱戒经》;适用于比丘尼的戒本,昙无德部有《四分比丘尼戒本》,萨婆多部有《五分比丘尼戒本》,大众部有《摩诃僧祗比丘尼戒本》,说一切有部有《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有些戒本在中国有多种译本。由于各部派在结集时对戒律取舍的不同,各戒本的戒条也因此而有出入,《四分戒本》共二百五十戒,《十诵比丘戒本》共二百五十七戒,《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共二百四十九戒,《解脱戒经》共二百四十六戒,《五分戒本》共二百五十一戒。
后代各部派的律师们对于律和戒本加以解释,从而形成律论。律论的主要著作有《萨婆多尼毗婆沙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论》、《毗尼母论》、《律二十二明了论》、《戒因缘经》、《根本萨婆多部律摄》、《舍利弗问经》及《佛阿毗昙经》。前五部论书与《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的重要典籍,合称为“四律五论”。
后期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大乘经论也随之流行,产生了大乘菩萨戒。大乘佛教认为,大乘菩萨戒是一种一旦接受,便永远不会背弃,且穷尽未来无限轮回,直到解脱。不管是出家佛徒还是在家信徒都可遵守,所以也称为解脱戒。他们还认为部派佛教的戒律仅是出家僧侣的戒律,它将随生命的结束而终止,所以称之为小乘戒或声闻戒。
菩萨戒所依据的经论主要有《大宝积经》、《大般涅槃经》、《菩萨善戒经》、《梵网经》、《菩萨璎珞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优婆塞戒经》等。菩萨戒因依据的经论不同,所以戒律条目也有出入。《瑜伽师地论》共列四波罗夷、四十二轻戒,《梵网经》共列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善戒经》共有八波罗夷、五十轻戒。
除小乘比丘戒、大乘菩萨戒之外,还有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戒,在家信徒五戒、八戒等。众多的戒律,组成了佛教三藏之一的律藏。
后代各部派的律师们对于律和戒本加以解释,从而形成律论。律论的主要著作有《萨婆多尼毗婆沙论》、《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论》、《善见律毗婆沙论》、《毗尼母论》、《律二十二明了论》、《戒因缘经》、《根本萨婆多部律摄》、《舍利弗问经》及《佛阿毗昙经》。前五部论书与《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祗律》、《五分律》成为我国佛教律宗的重要典籍,合称为“四律五论”。
后期印度大乘佛教兴起,大乘经论也随之流行,产生了大乘菩萨戒。大乘佛教认为,大乘菩萨戒是一种一旦接受,便永远不会背弃,且穷尽未来无限轮回,直到解脱。不管是出家佛徒还是在家信徒都可遵守,所以也称为解脱戒。他们还认为部派佛教的戒律仅是出家僧侣的戒律,它将随生命的结束而终止,所以称之为小乘戒或声闻戒。
菩萨戒所依据的经论主要有《大宝积经》、《大般涅槃经》、《菩萨善戒经》、《梵网经》、《菩萨璎珞经》、《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优婆塞戒经》等。菩萨戒因依据的经论不同,所以戒律条目也有出入。《瑜伽师地论》共列四波罗夷、四十二轻戒,《梵网经》共列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善戒经》共有八波罗夷、五十轻戒。
除小乘比丘戒、大乘菩萨戒之外,还有沙弥、沙弥尼十戒、式叉摩那六戒,在家信徒五戒、八戒等。众多的戒律,组成了佛教三藏之一的律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