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西两晋尚浮图

2019-05-27 可可诗词网-佛教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晋代分西晋、东晋,分别建都洛阳、长安和建康,佛教寺庙也多集中在京城地区,据载,西晋两京地区共有佛寺一百八十所。至永嘉(307—313)时,洛阳有寺四十二所,如白马寺、东牛寺、菩萨寺、石塔寺、愍怀太子浮图、满水寺、磐山寺、大市寺、竹林寺、兴圣寺等。 长安寺院数量大数与洛阳同,因战乱和隋初的迁都,旧长安已不复存在。西晋时长安有“白马寺”、“西寺”、“通灵寺”;两京以外的地区有建康建初寺、陈留仓垣的水南寺、水北寺等。“永嘉之乱”(313)后,西晋灭。317年,司马睿和过江的世家大族在建康建立东晋政权,佛教玄风随之南播。元帝造瓦官寺、龙宫寺,明帝造明兴寺、道场寺,成帝造中兴寺、鹿野寺,简文帝造长干寺,孝文帝造皇泰寺,安帝造大石寺。许多大臣名士也崇奉佛法,修寺造庙。如司徒王谧造东安寺、辅国大将军何无忌造枳园寺、雍州刺吏郄恢造金像寺、丹阳尹高悝造灵应寺、常侍戴安道造招隐寺、太仲卿王珣造石涧寺等等。东晋百余年,境内建寺共一千七百六十八所。本节主要介绍瓦官寺、草堂寺、东林寺。
        瓦官寺
        瓦官寺是东晋名刹之一,位于京城建康(今南京市),由帝王敕建,名僧辈出。兴宁元年(363),哀帝诏淮水南官窑陶地移淮水北.将该地赐与僧人慧力造寺。据说当时朝贵大力支持,纷纷认捐钱款,多者达十万钱。著名画家顾恺之家贫室空,却认捐百万,人皆笑讽之。后来僧人向顾恺之讨钱,顾不慌不忙,闭门进殿内画维摩像,三日方出,对僧人说:“第一天看的人必须施钱十万,第二天的五万,第三天任意。”结果因画作精绝,人们纷纷前来施钱观赏,果然得钱百万,至今传为美谈。慧力所修仅有堂和塔,后由西域僧人竺法汰补建该寺。恭帝深信佛法,熔钱千万造丈六铜佛像。像造好后又亲自在瓦官寺奉迎,步从十余里,极一时之盛。刘宋时瓦官寺以“三绝”闻名,即顾恺之维摩画图、师子国所进4尺2寸高的玉佛和戴安道所塑的五尊佛像。可惜玉佛后来被南齐东昏侯萧宝卷截毁,为他的宠妾潘贵妃做了钗钏。南朝梁时又买周围数百家民居宅地造台殿和瓦官阁,阁高340尺,结构精巧,雄踞建康多年。东晋和南朝是瓦官寺的鼎盛时期,先后驻锡寺内的名僧有竺僧敷、竺道一、道祖、慧琚、法和、慧果、宝意、道琰、道宗、超度、慧重、慧觉、道亲等,成为江南法席重镇。隋唐时该寺为一方名胜。五代杨吴改名“吴兴寺”,南唐改为“升元寺”。北宋初宋军下江南,吴越兵举火烧瓦官阁,阁内避难的数千妇孺同为灰烬。太平兴国五年(980)复建为“崇胜戒坛院”。明初寺基被侵占,半为骁骑仓,半为徐中山王园。僧人圆梓募资赎地,重建刹宇,后分为上瓦官寺、下瓦官寺和凤游寺。清初香火还盛,咸丰时遭兵火焚毁殆尽,终于一蹶不振,不复闻于世。
        草堂寺
        和南方东晋相对的北方是“五胡十六国”的大乱时期。这些国家大多扶持佛教,特别是后赵、前秦、后秦、北凉。北方佛寺的建造和西域僧人佛图澄的广为游说分不开。佛图澄永嘉四年(310)来到洛阳,打算建寺传教,因战乱而止。后投后赵石氏,深得崇信。在他的感化下,后赵王室送子到佛寺接受教育,以至于“民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竞相出家”(《高僧传》卷九)。佛图澄是当时中国佛教第一高僧,门下弟子数百,为传法先立根据地,因而非常重视佛寺的建造。在朝廷和各地官府支持下,佛图澄和他的弟子们共建佛寺八百九十二座,佛教大为普及。佛图澄的弟子道安继承先师遗志,约东晋永和十年(345)在恒山创立寺塔传教,两年后赴邺都,太元四年(379)又率门徒数千住长安五重寺,成为前秦的僧团领袖。佛图澄的另一弟子竺僧朗则赴鲁地传教,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入泰山,在金舆谷昆瑞山创建寺院,内外屋宇数十处,学者麋集,为北方另一法席重镇。
        后秦弘始三年(401),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被迎请到长安,于草堂寺译经传法,对后来佛教的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草堂寺今位于陕西户县境内的圭峰山下,寺内有“鸠摩罗什舍利塔”。鸠摩罗什曾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龙树、提婆般若性空的学说广为弘扬,形成中国佛教中的“三论宗”。因此,后世奉草堂寺为三论宗的祖庭。该寺魏末周初一分为四:草堂寺、常住寺、京兆王寺、大乘寺。隋代,据说寺里神佛多有灵验,远近闻名。郑州刺史李渊(唐高祖)因儿子李世民有疾,在此寺发愿求佛,果然灵验,世民病愈,李渊便敬造石像还愿。唐代曾改名“栖禅寺”,武宗禁佛后,寺宇残破不堪。昭宗乾宁三年(896),敕于罗什法师译经处重建草堂寺。至宋元明清,几经改名,屡有修葺。近年来对寺院进行了几次大修,殿堂一新。
        草堂寺文物景点众多,知名度最高的有三: (1)“罗什塔”。即“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俗称“八宝玉石塔”。罗什去世后即毗荼起塔供奉,后塔渐倾圮,此塔乃唐代重建。塔高2.33米,八面十二层,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及灰色等八种颜色的玉石镂刻镶嵌而成,有八宝玉石塔之名。据传此玉石乃西域所贡。(2)“烟雾井”。“草堂烟雾”为关中八景之一。低温时节,井中一股白色烟雾升腾而起,与圭峰山的山岚水气融为一体,故后人诗云:“烟雾空蒙叠嶂生,草堂龙象未分明。钟声缥缈云端出,跨鹤人来玉女迎”。(3)“圭峰碑”。即“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宗密去世后唐宣宗追谥曰“定慧禅师”,宗密常居圭峰,后世尊为圭峰定慧禅师。该碑的碑文由宰相裴休亲自撰写,由书圣柳公权篆额。碑文在内容上叙述了宗密的生平事迹,称宗密为“释迦如来三十九代法孙也”,笔法遒劲潇洒,为世之所重。
        东林寺
        东林寺当时与草堂寺在声名上是不分伯仲、遥相呼应的,地位与影响远在其它寺庙之上。
        东林寺位于庐山锦绣谷,南对云蒸霞蔚的香炉峰,四面群山环抱,极尽林壑之美,犹如人间仙境。东林寺因慧远法师而创,也以慧远法师而闻名。孝武帝太元六年(381),慧远辞别其师道安法师,从荆州来到庐山,同学慧永相邀同住西林寺。慧远徒众相继追随而来,于是在西林寺旁创“龙泉精舍”,居住行道。太元九年(384),慧永向江州刺史桓伊建议:“远公方当弘道,今徒属已广,而来者方多。贫道所栖,褊狭不足相处,如何?” (《粱高僧传·慧远传》)。桓伊便专为慧远师徒们另建寺宇。两年后寺宇落成,因处于西林寺东,就叫“东林寺”。慧远在这里创“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门下黑白僧俗学者甚众。

江西庐山东林寺护法力士像


        其后东林寺长盛不衰,殿堂巍然,寺宇广阔。唐代有殿厢塔室三百一十余间。灵澈禅师住持寺务时奔走筹资,建东林寺经藏,藏书万卷。历宋元明清,寺院修葺不缀。“文化大革命”中破坏严重,以后在各方支持下寺僧陆续重建。东林寺兴盛时间长,古迹也多。例如,中国佛寺中最主要的大殿一般叫“大雄宝殿”,但东林寺却叫“神运宝殿”,在中国的佛寺中仅此一例。相传当年创寺时溪流散漫,寺址难寻。山神乃托梦于慧远,一夕之间,雷雨晦冥,山水暴至,结果冲出一块平地来。同时,山水还不断冲来建筑所用的木材,因此名“神运”。“神运殿”以外,近年来还重建了影堂、念佛堂、护法堂、三笑堂、罗汉堂、远公塔院等。三笑堂也是东林寺的一处古迹,因“虎溪三笑”轶事得名。据说当年慧远在此修道,数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逢送客,无论贵贱,送至寺前虎溪便止。某次名隐士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联袂来访,慧远与之畅谈竟日,意犹未尽。送客时尚恋恋不舍,边走边谈,于不觉中过了虎溪。突闻山后虎吼,三人才突然醒悟,遂抚掌相对大笑。儒、释、道三教各有宗旨,历来有隙,有时还成对头,但这三人却如此相契,这段故事也便成为千古佳话传颂至今。宋代石恪曾作“三笑图”,苏东坡作“三笑图后”,黄庭坚也作“三笑图赞”,后人又在东林寺建“三笑堂”以资纪念。堂前抱柱联语曰:“虎溪聚三人,三人三笑话;莲池开一叶,一叶一如来。”寺内还有一处胜迹,即“聪明泉”。传说慧远与殷仲堪谈玄论道,殷仲堪口若悬河,谈锋甚健。慧远非常佩服,指着这眼泉水说:“君之辩如此泉涌。”后来讹传饮此泉水可使人聪明,于是来者争饮此水。古往今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文人骚客,无不以一游东林为快,因而留下大量诗文墨宝,至今还有许多碑帖存留寺内,如李“东林寺碑记”等,为东林寺增色不少。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