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寺院
唐代的长安不但是全国的首都,也是世界性的大都市,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尤其它是东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便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求法的僧侣和传法的僧侣西来东去,不畏艰险,前仆后继。在世界佛教的传播史上,长安是北传佛教的中心。长安的寺院文化也很发达,尽管有隋末的变乱,京城大多重要的寺院还是保留了下来,除隋代保留下来的寺院,诸如大兴善寺、大禅定寺、大总持寺、慈和寺、资敬寺、延兴寺、法轮寺、宏济寺、万善寺、清禅寺、灵感寺、惠云寺、大慈寺以外,唐代自身也有长足的发展。但两朝发展形式有所不同,唐没有像隋那样挂寺额于朝堂之外,任听修造,而是有许多管理制度,京城佛寺的修建基本上处于官府的控制之下。不过,由于唐朝多数皇帝和皇室贵族都崇奉佛法,希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而生时广做功德,唐代长安佛教寺院无论数量上还是规模上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唐代大多数皇帝都曾亲自下令在京城修建寺院。仅开国初敕令建造的就有会昌寺、胜业寺、慈悲寺、证果尼寺、集仙尼寺、兴圣尼寺等,以及为已亡故的卫怀王李玄霸修灵安寺,为楚哀王李智云修楚国寺。以后的各帝修建的寺院有:太宗建的弘福寺,高宗建的龙华寺、西明寺、资圣寺,中宗的懿德寺、永寿寺,睿宗的荷恩寺、安国寺,则天的大云寺,宣宗的大中报圣寺、法乾寺等。皇族成员也修了不少寺院,有新都寺,新都公主建;网极寺,太平公主建;观音寺,城阳公主建;千福寺,章怀太子舍宅立;普光寺,太子承乾立;奉慈寺,宪宗太皇太后立;崇义寺,桂阳公主为驸马立,等等。此外,朝野士庶历朝修寺不断,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择要介绍唐长安几座具代表性的佛寺,以见一斑。
弘福寺,位于城内的真安坊,原是王君廓的宅院。贞观六年(632),太宗李世民为了给亡母窦太后祈冥福,诏令建造弘福寺,贞观八年寺宇落成。该寺位于皇城以西,地势高广,襟带市朝。因是皇家寺院,所以建制庞大,壮丽美奂,为当时京中首刹。落成之日,太宗李世民车驾亲临,拈香为母祈福,并亲为佛像开眼。所住的僧人都是当时的法门龙象,如灵润、玄会、僧辩等。以慧斌为寺主,智首为上座。贞观十六年(642),太宗又来到弘福寺为亡母祈福,亲制“施斋愿文”,自称“皇帝菩萨戒弟子”。《愿文》中说:“弟子……追维抚育之恩……惟以丹诚,归依三宝,谨于宏福道场奉施斋供,并施净财,以充檀舍。”有趣的是太宗当了皇帝后虽然还维持“道先释后”的原则,但所思与所为并不一样。据说就在这次来弘福寺施斋时,太宗亲自向寺主道懿作了一番表白。太宗说:“我因为老子是我们的祖先,而把道教的地位置于佛教之前,你们不感到遗憾吗?”道懿很聪明,避而不作正面回答:“陛下遵祖宗以来的成式,我们怎会有怨言呢?”太宗听后心里明白,说:“佛教和道教地位的高下,明白人都很清楚,不会因为一时把它排在前面就胜过另一方。我李氏祖宗源自柱下,所以先尊老子,但若有功德,却都施向了佛门。例如以往所在的战场都修了佛寺,太原老家的房舍也都施给佛教。当初这些并没有创建成道观。我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应该理解啊?”于是僧人们称谢而退。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大师从天竺求法归来,太宗诏令先安置在弘福寺译经传法,以示殊荣。高宗即位后,弘福寺仍然是重要的国立译馆,西域高僧地婆诃罗来长安弘法,就以弘福寺为译场。神龙年间,弘福寺改名“兴福寺”。金大定四年(1164)改名“洪福寺”,明洪武二年(1369),该寺被迁至西门外,以后就衰败不存了。
西明寺,位于延康坊,是显庆元年(656)唐高宗为太子病愈还愿所立。这块地方最早是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的住宅,炀帝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因犯罪被杀头,家产也没官充公。唐初,高祖李渊把这块地方赐给了女儿万春公主为住宅。李世民即位后,又将此地赐给自己的儿子濮恭王李泰。李泰死后,高宗才在这里修佛寺。据说西明寺修得非常豪华,有大殿十三座,楼台廊庑四千区。同时高宗还赐予该寺田园百顷、净人百房、车五十辆和绢布两千匹。征召海内高僧大德如毗罗、静念、满颢、知会、玄则、道成等五十人住于寺内。以律师道宣为上座、神察为寺主、智衍为维那。西明寺落成时,高宗御安福门,郡公僚佐备列于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从宫内出绣像长旙,高广巨大,巧夺天工。从安福门至西明寺,沿途箫鼓震地,香花乱空,颇为一时之盛事。
寺院落成不久,玄奘三藏奉诏率助译人员在西明寺设置译场,译《入阿毗达磨论》、《大毗婆沙论》等。玄奘以后如义净、佛陀波利、般若等大译师都曾在这里设过译场,译出许多重要经典,如著名的几部有部毗奈耶经典就是义净在西明寺译场所出。西明寺僧人的著作也很宏富,如南山律的创始人道宣就在这里撰写与编纂了许多重要著作,有人们所熟知的《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广弘明集》等,至今仍是佛学要籍。还有如道世也勤于笔耕,在西明寺写出一部《法苑珠林》,达一百卷之多。
1985年考古专家曾对西明寺的遗址进行了探查,发现了两座殿址及回廊等遗迹。两座大殿形制都比较大,一座位于高台上,面阔达十一间,进深五间;另一座面阔竟有十五间。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残破的造像和器物,其中有一个石刻的茶碾子,上面刻有“西明寺石茶碾”六字,断定此处为西明寺遗址无疑。唐代人的饮茶习惯和现在不同,是将茶叶放在茶碾子中碾碎,再用茶罗子过一下,然后再饮用。
长安还有一种类型的寺院,即达官贵人们修的佛寺。这里要介绍的是唐代后期朝贵们修的一座佛寺——章敬寺。
章敬寺位于长安城的东门外,是大历二年(767)七月十九日内侍鱼朝恩为代宗的亡母章敬太后所修。章敬太后本姓吴,父吴令珪,曾任益州郫县丞,以失职罪坐死,所以吴氏幼年即没入掖廷。开元十三年(725),玄宗幸忠王府,见庭宇不扫,器乐不整,左右无媵侍。于是命高力士选掖廷宫人以赐,吴氏即其一。次年吴氏生子,名李俶。忠王后来即帝位,就是唐肃宗,立李俶为太子,改名李豫。李豫即位后,追谥生母吴氏为“章敬太后”,袝葬肃宗建陵。鱼朝恩虽是个宦官,但权势极大,“安史之乱”中肃宗常令其监军事;代宗李豫封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代皇上监督诸军。鱼朝恩善于阿谀逢迎,深得宠信,幸臣之中无出其右。通化门外鱼朝恩的庄园地域广阔,连城对廓,园内池沼台榭,风景绝佳。为了改建成佛教寺院,庄园一切从头起,穷极奢华。因为材料不足,鱼朝恩竟奏准拆毁曲江亭馆。杜甫有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另外还拆毁了临潼华清宫的观风楼、百司行廨及将相犯罪后没入官府的家宅,其中有“安史之乱”时唐军统帅哥舒翰的宅院。
建造章敬寺的工程非常浩大,当时就有人上书谏止。认为先太后圣德昭昭,不必修寺以增其辉,国家才经丧乱,应以百姓为重。还说佛本无相,不可以有相求;道本无为,不可以有为得。“今兴造急促,人徒竭作,土木并起,日计万工,昼不遑食,夜不遑息。力不逮者,随加榜笞,愁痛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全唐文》卷四四九)。虽然屡屡上书谏止,但朝廷不予理睬。章敬寺克日完工,全寺共四十八院,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间。征召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瞻者安置其中。先后驻锡寺内的名僧如径山法钦禅师、西域求法归来的悟空法师、大寂门下的怀晖禅师等,都是一代硕学大德。禅席之外,章敬寺的净土法门也极盛。法照法师曾在这里研述“五会念佛”,镜霜法师曾受命于京城诸寺传扬弥陀净土法门,等等。但是章敬寺也难逃“会昌禁佛”的厄运,被拆除殆尽。到了宋代,有些好事者去寻访章敬寺的遗迹,但见阡陌一片,已不复可辨了。
唐代大多数皇帝都曾亲自下令在京城修建寺院。仅开国初敕令建造的就有会昌寺、胜业寺、慈悲寺、证果尼寺、集仙尼寺、兴圣尼寺等,以及为已亡故的卫怀王李玄霸修灵安寺,为楚哀王李智云修楚国寺。以后的各帝修建的寺院有:太宗建的弘福寺,高宗建的龙华寺、西明寺、资圣寺,中宗的懿德寺、永寿寺,睿宗的荷恩寺、安国寺,则天的大云寺,宣宗的大中报圣寺、法乾寺等。皇族成员也修了不少寺院,有新都寺,新都公主建;网极寺,太平公主建;观音寺,城阳公主建;千福寺,章怀太子舍宅立;普光寺,太子承乾立;奉慈寺,宪宗太皇太后立;崇义寺,桂阳公主为驸马立,等等。此外,朝野士庶历朝修寺不断,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择要介绍唐长安几座具代表性的佛寺,以见一斑。
弘福寺,位于城内的真安坊,原是王君廓的宅院。贞观六年(632),太宗李世民为了给亡母窦太后祈冥福,诏令建造弘福寺,贞观八年寺宇落成。该寺位于皇城以西,地势高广,襟带市朝。因是皇家寺院,所以建制庞大,壮丽美奂,为当时京中首刹。落成之日,太宗李世民车驾亲临,拈香为母祈福,并亲为佛像开眼。所住的僧人都是当时的法门龙象,如灵润、玄会、僧辩等。以慧斌为寺主,智首为上座。贞观十六年(642),太宗又来到弘福寺为亡母祈福,亲制“施斋愿文”,自称“皇帝菩萨戒弟子”。《愿文》中说:“弟子……追维抚育之恩……惟以丹诚,归依三宝,谨于宏福道场奉施斋供,并施净财,以充檀舍。”有趣的是太宗当了皇帝后虽然还维持“道先释后”的原则,但所思与所为并不一样。据说就在这次来弘福寺施斋时,太宗亲自向寺主道懿作了一番表白。太宗说:“我因为老子是我们的祖先,而把道教的地位置于佛教之前,你们不感到遗憾吗?”道懿很聪明,避而不作正面回答:“陛下遵祖宗以来的成式,我们怎会有怨言呢?”太宗听后心里明白,说:“佛教和道教地位的高下,明白人都很清楚,不会因为一时把它排在前面就胜过另一方。我李氏祖宗源自柱下,所以先尊老子,但若有功德,却都施向了佛门。例如以往所在的战场都修了佛寺,太原老家的房舍也都施给佛教。当初这些并没有创建成道观。我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们应该理解啊?”于是僧人们称谢而退。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大师从天竺求法归来,太宗诏令先安置在弘福寺译经传法,以示殊荣。高宗即位后,弘福寺仍然是重要的国立译馆,西域高僧地婆诃罗来长安弘法,就以弘福寺为译场。神龙年间,弘福寺改名“兴福寺”。金大定四年(1164)改名“洪福寺”,明洪武二年(1369),该寺被迁至西门外,以后就衰败不存了。
西明寺,位于延康坊,是显庆元年(656)唐高宗为太子病愈还愿所立。这块地方最早是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的住宅,炀帝时,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因犯罪被杀头,家产也没官充公。唐初,高祖李渊把这块地方赐给了女儿万春公主为住宅。李世民即位后,又将此地赐给自己的儿子濮恭王李泰。李泰死后,高宗才在这里修佛寺。据说西明寺修得非常豪华,有大殿十三座,楼台廊庑四千区。同时高宗还赐予该寺田园百顷、净人百房、车五十辆和绢布两千匹。征召海内高僧大德如毗罗、静念、满颢、知会、玄则、道成等五十人住于寺内。以律师道宣为上座、神察为寺主、智衍为维那。西明寺落成时,高宗御安福门,郡公僚佐备列于下,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从宫内出绣像长旙,高广巨大,巧夺天工。从安福门至西明寺,沿途箫鼓震地,香花乱空,颇为一时之盛事。
寺院落成不久,玄奘三藏奉诏率助译人员在西明寺设置译场,译《入阿毗达磨论》、《大毗婆沙论》等。玄奘以后如义净、佛陀波利、般若等大译师都曾在这里设过译场,译出许多重要经典,如著名的几部有部毗奈耶经典就是义净在西明寺译场所出。西明寺僧人的著作也很宏富,如南山律的创始人道宣就在这里撰写与编纂了许多重要著作,有人们所熟知的《续高僧传》、《大唐内典录》、《广弘明集》等,至今仍是佛学要籍。还有如道世也勤于笔耕,在西明寺写出一部《法苑珠林》,达一百卷之多。
1985年考古专家曾对西明寺的遗址进行了探查,发现了两座殿址及回廊等遗迹。两座大殿形制都比较大,一座位于高台上,面阔达十一间,进深五间;另一座面阔竟有十五间。遗址中还出土了一些残破的造像和器物,其中有一个石刻的茶碾子,上面刻有“西明寺石茶碾”六字,断定此处为西明寺遗址无疑。唐代人的饮茶习惯和现在不同,是将茶叶放在茶碾子中碾碎,再用茶罗子过一下,然后再饮用。
长安还有一种类型的寺院,即达官贵人们修的佛寺。这里要介绍的是唐代后期朝贵们修的一座佛寺——章敬寺。
章敬寺位于长安城的东门外,是大历二年(767)七月十九日内侍鱼朝恩为代宗的亡母章敬太后所修。章敬太后本姓吴,父吴令珪,曾任益州郫县丞,以失职罪坐死,所以吴氏幼年即没入掖廷。开元十三年(725),玄宗幸忠王府,见庭宇不扫,器乐不整,左右无媵侍。于是命高力士选掖廷宫人以赐,吴氏即其一。次年吴氏生子,名李俶。忠王后来即帝位,就是唐肃宗,立李俶为太子,改名李豫。李豫即位后,追谥生母吴氏为“章敬太后”,袝葬肃宗建陵。鱼朝恩虽是个宦官,但权势极大,“安史之乱”中肃宗常令其监军事;代宗李豫封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代皇上监督诸军。鱼朝恩善于阿谀逢迎,深得宠信,幸臣之中无出其右。通化门外鱼朝恩的庄园地域广阔,连城对廓,园内池沼台榭,风景绝佳。为了改建成佛教寺院,庄园一切从头起,穷极奢华。因为材料不足,鱼朝恩竟奏准拆毁曲江亭馆。杜甫有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另外还拆毁了临潼华清宫的观风楼、百司行廨及将相犯罪后没入官府的家宅,其中有“安史之乱”时唐军统帅哥舒翰的宅院。
建造章敬寺的工程非常浩大,当时就有人上书谏止。认为先太后圣德昭昭,不必修寺以增其辉,国家才经丧乱,应以百姓为重。还说佛本无相,不可以有相求;道本无为,不可以有为得。“今兴造急促,人徒竭作,土木并起,日计万工,昼不遑食,夜不遑息。力不逮者,随加榜笞,愁痛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高郢《再上谏造章敬寺书》,《全唐文》卷四四九)。虽然屡屡上书谏止,但朝廷不予理睬。章敬寺克日完工,全寺共四十八院,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间。征召天下名僧大德三学通瞻者安置其中。先后驻锡寺内的名僧如径山法钦禅师、西域求法归来的悟空法师、大寂门下的怀晖禅师等,都是一代硕学大德。禅席之外,章敬寺的净土法门也极盛。法照法师曾在这里研述“五会念佛”,镜霜法师曾受命于京城诸寺传扬弥陀净土法门,等等。但是章敬寺也难逃“会昌禁佛”的厄运,被拆除殆尽。到了宋代,有些好事者去寻访章敬寺的遗迹,但见阡陌一片,已不复可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