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
佛教经典在数量上汗牛充栋,在内容上深度很大,总体说来,不易掌握,学习起来必须下大功夫。古代僧人,出身寒门的很多,文化基础较差,在学习上面临的难题无疑更多。它一定困扰过许许多多初入者乃至长期不得要领的人,他们日夜思索,却苦无门径。这可能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为什么佛经中学习故事颇多。学习经典的神迹故事在印度不乏渊源。据说,古代印度最伟大的梵语语法家波你尼(公元前五、四世纪人)少时即颇愚钝,读书甚至不为塾师所容。但湿婆神给了他超人的智慧,使他能总结前代语法家的全部理论,创造出一部至今无可取代的语法。中国天台宗三祖慧思学经的故事与波你尼如出一辙:慧思少年时见人读《法华经》即十分羡慕。稍长后借得一本,躲到空旷处细心学习,但由于无人指教,不得要领,遂内心苦恼,日夜啼泣。后来他又自凿一孔洞穴,住在里面,日出乞食,夜拜经典,苦加研读,每遇不通之处,辄涕泪纵横。终于有一天,他梦见普贤菩萨乘白象而来,并用手抚摸他的头顶。第二天,他发现普贤触摸过的地方隐隐长出了一个肉髻,而昔日百思不解的经文,也一下子豁然领悟了。以后经过多年修习,再遇到从未见过的经典竟也能不疑自解。
顶有肉髻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为智慧之征。普贤的办法显然是开其悟力。另一位菩萨文殊,他的办法相反,是去其愚钝:五台山华严寺僧人牛云生而不敏,在校读书,整天也学不会一个字。出家受戒后,诵读依然困难。烦恼多日之后,他决心赤足登台顶,去求文殊帮助。菩萨告诉他,他前生原是一头公牛,只因驮过藏经,才得转世为僧,但头脑难变,闇钝如旧。接着他剖开牛云的胸膛,将他心头的息肉割下。牛云感到一阵光明,睁开眼已聪明非凡。此后他再学习任何经典都能一览成诵了。
学习既是传承知识的过程,于是就有故事想出办法来加快传承的速度。传说宋太宗年间的法智从宝云学习教观,就曾以速悟出名。有关圆顿的教理他一触即通,稍过即能代替宝云,升坛讲经。一日他的父亲梦见他跪在宝云面前,宝云用一个瓶子将水注入他的口中。原来他们师徒是用这种方式传授知识的。法智无论有什么捷径,其学法也还没有脱出师徒面对,相与授受的框子。然而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鸠摩罗什的故事,讲得却更加神奇:鸠摩罗什在母腹中能使他的母亲智慧聪明。僧传说,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她在身怀罗什的时候,自觉悟解能力比以前高出许多,颇为奇怪。后来,她与王室贵胄设斋请附近雀梨寺的高僧讲经,听过以后,又忽然无师自通,会了天竺梵语,并且十分精到,连最复杂深奥的语法问题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于是有僧人达摩瞿沙预言她必生智子。罗什出生后,他母亲的梵语又一下子全忘光了。而日后的罗什则果然精通梵语并且深谙佛理,后到长安译出大批佛经,成为中国佛典四大译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的某些译本,在迄今为止的一千五百年间,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
顶有肉髻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为智慧之征。普贤的办法显然是开其悟力。另一位菩萨文殊,他的办法相反,是去其愚钝:五台山华严寺僧人牛云生而不敏,在校读书,整天也学不会一个字。出家受戒后,诵读依然困难。烦恼多日之后,他决心赤足登台顶,去求文殊帮助。菩萨告诉他,他前生原是一头公牛,只因驮过藏经,才得转世为僧,但头脑难变,闇钝如旧。接着他剖开牛云的胸膛,将他心头的息肉割下。牛云感到一阵光明,睁开眼已聪明非凡。此后他再学习任何经典都能一览成诵了。
学习既是传承知识的过程,于是就有故事想出办法来加快传承的速度。传说宋太宗年间的法智从宝云学习教观,就曾以速悟出名。有关圆顿的教理他一触即通,稍过即能代替宝云,升坛讲经。一日他的父亲梦见他跪在宝云面前,宝云用一个瓶子将水注入他的口中。原来他们师徒是用这种方式传授知识的。法智无论有什么捷径,其学法也还没有脱出师徒面对,相与授受的框子。然而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关于鸠摩罗什的故事,讲得却更加神奇:鸠摩罗什在母腹中能使他的母亲智慧聪明。僧传说,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她在身怀罗什的时候,自觉悟解能力比以前高出许多,颇为奇怪。后来,她与王室贵胄设斋请附近雀梨寺的高僧讲经,听过以后,又忽然无师自通,会了天竺梵语,并且十分精到,连最复杂深奥的语法问题都掌握得一清二楚。于是有僧人达摩瞿沙预言她必生智子。罗什出生后,他母亲的梵语又一下子全忘光了。而日后的罗什则果然精通梵语并且深谙佛理,后到长安译出大批佛经,成为中国佛典四大译家中最早的一位。他的某些译本,在迄今为止的一千五百年间,始终为佛徒所喜爱,成为他们诵习的标准经典和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