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诵
诵读圣典在所有宗教中都是重要的仪节,它可以在培养宗教感情、加深宗教信仰、理解宗教教义等多方面起作用。佛教比其它宗教更加强调诵经的意义,而且特别指出它邀取神恩、实现愿望的功能。在众多的佛教经典中,《法华经》是持诵最广的。围绕它的神迹故事也特别多。下面是几个例子。
退水。传说天台宗三祖慧思三十岁时曾在一处谷地诵《法华经》,不料刚诵一半,遇到涨水,周围干地,顿成泽国。坐床很快就被淹没了。到水深齐腰时,他的全身开始浮肿。于是他立誓道:“我如与《法华经》果真有缘,大水应该退去,浮肿应该消失;如果无缘,水就无限地上涨吧!”当夜水退,浮肿也好了。为此,他决定停留该地,诵经十年。
避火。西晋时洛阳有商人竺长舒,笃信佛法,尤其喜读《法华经》。一次邻家失火,他住的茅屋正处下风,自忖即使拼力搬抢,也难以救出多少财物,遂放弃冒险,一心念经。不久邻火烧来,仅隔一墙。就在此时,大风转向,他的家资也便丝毫无伤。大家都说他有神灵呵护,天意使然。倒是里弄内几个好事青年不以为然。过了两个月,洛阳遭旱。这些青年趁一个风天,将一束干柴点燃扔到长舒房上。岂知柴火落到房顶上便熄灭了。他们于心不甘,再次试验。如此再三,始终不能得逞,于是心中害怕,主动找到长舒,坦白请罪。
祛病。宋僧遵式是天台十六祖宝云的门人,曾因学习刻苦致病,吐血不止,服了多种药草,皆不奏效。最后他决定闭门诵经,发誓:“如果四教兴行在我,则病速愈;否则愿毙命室内。”二十一天后,他听到一个声音:“遵式不久将亡。”他虽吃惊,但还是诵经不断。至三十五天,他忽见死尸遍地。他踏着尸体走来走去,结果凡是踏过的都消失了。满四十九天时,又来了声音:“十方诸佛增了你的福寿。”入夜,他梦见一个巨人持金刚杵在他的口前比划,观世音亲手从他嘴里引出小虫数条,并将甘露注入他的口中。此时他感到身心清凉,舒畅无比,宿疾亦霍然痊愈。他的身体也同时发生了变化——肌肤白细如玉,头顶肉髻高耸,两手下垂过膝,嗓音响若洪钟。
救生。南朝僧人释道冏初出家时为道懿弟子。一次道懿生病,四弟子去河南霍山采钟乳。他们在山洞中走了数里,不料渡暗溪时木桥踏翻,三人溺水而死,只有道冏侥幸。但火炬已经熄灭,周围一片黑暗。道冏素来喜读《法华经》,这时便默念起来,同时呼唤观世音的名字。过了一会儿,不远处出现一点亮光,细如萤火。他向亮光走去,但总是追不上。这样在萤火的带引下,道冏出了洞穴。又有一次,他与同学外出游历,于某地夜过冰河。岂知半途冰破,同行三人落水,他又念起《法华经》,并吁求观音救助。几句方过,他已觉脚下坚实起来,还看见前方有一赤光。随着赤光,他走到了岸边。
舌验。南朝齐时,有人在并州灵岩寺山侧掘地,发现一处泥土泛白,与周围迥异。再掘下去,便看到一样东西,状似人唇,其中还有舌头,颜色鲜红。消息传到皇帝那里,遍问通人,皆莫名其妙。沙门大统法知道后,上奏说这是一个持诵《法华经》的人。凡人诵《法华经》超过一千遍,死后火葬,唇舌不会烧毁。于是皇帝派中书舍人高珍前往观看。高备办斋供,召集当地大德在其周围绕行,并且口念:“菩萨涅槃,年代久远,如今像法已经流行。倘大家信仰正确,请示现感应。” 话音才落,唇舌便开始活动,虽无声音,但看得出是在念经。众人见此,莫不毛发倒竖。后皇帝降诏雕造石函,重加封葬,藏入塔室。
退水。传说天台宗三祖慧思三十岁时曾在一处谷地诵《法华经》,不料刚诵一半,遇到涨水,周围干地,顿成泽国。坐床很快就被淹没了。到水深齐腰时,他的全身开始浮肿。于是他立誓道:“我如与《法华经》果真有缘,大水应该退去,浮肿应该消失;如果无缘,水就无限地上涨吧!”当夜水退,浮肿也好了。为此,他决定停留该地,诵经十年。
避火。西晋时洛阳有商人竺长舒,笃信佛法,尤其喜读《法华经》。一次邻家失火,他住的茅屋正处下风,自忖即使拼力搬抢,也难以救出多少财物,遂放弃冒险,一心念经。不久邻火烧来,仅隔一墙。就在此时,大风转向,他的家资也便丝毫无伤。大家都说他有神灵呵护,天意使然。倒是里弄内几个好事青年不以为然。过了两个月,洛阳遭旱。这些青年趁一个风天,将一束干柴点燃扔到长舒房上。岂知柴火落到房顶上便熄灭了。他们于心不甘,再次试验。如此再三,始终不能得逞,于是心中害怕,主动找到长舒,坦白请罪。
祛病。宋僧遵式是天台十六祖宝云的门人,曾因学习刻苦致病,吐血不止,服了多种药草,皆不奏效。最后他决定闭门诵经,发誓:“如果四教兴行在我,则病速愈;否则愿毙命室内。”二十一天后,他听到一个声音:“遵式不久将亡。”他虽吃惊,但还是诵经不断。至三十五天,他忽见死尸遍地。他踏着尸体走来走去,结果凡是踏过的都消失了。满四十九天时,又来了声音:“十方诸佛增了你的福寿。”入夜,他梦见一个巨人持金刚杵在他的口前比划,观世音亲手从他嘴里引出小虫数条,并将甘露注入他的口中。此时他感到身心清凉,舒畅无比,宿疾亦霍然痊愈。他的身体也同时发生了变化——肌肤白细如玉,头顶肉髻高耸,两手下垂过膝,嗓音响若洪钟。
救生。南朝僧人释道冏初出家时为道懿弟子。一次道懿生病,四弟子去河南霍山采钟乳。他们在山洞中走了数里,不料渡暗溪时木桥踏翻,三人溺水而死,只有道冏侥幸。但火炬已经熄灭,周围一片黑暗。道冏素来喜读《法华经》,这时便默念起来,同时呼唤观世音的名字。过了一会儿,不远处出现一点亮光,细如萤火。他向亮光走去,但总是追不上。这样在萤火的带引下,道冏出了洞穴。又有一次,他与同学外出游历,于某地夜过冰河。岂知半途冰破,同行三人落水,他又念起《法华经》,并吁求观音救助。几句方过,他已觉脚下坚实起来,还看见前方有一赤光。随着赤光,他走到了岸边。
舌验。南朝齐时,有人在并州灵岩寺山侧掘地,发现一处泥土泛白,与周围迥异。再掘下去,便看到一样东西,状似人唇,其中还有舌头,颜色鲜红。消息传到皇帝那里,遍问通人,皆莫名其妙。沙门大统法知道后,上奏说这是一个持诵《法华经》的人。凡人诵《法华经》超过一千遍,死后火葬,唇舌不会烧毁。于是皇帝派中书舍人高珍前往观看。高备办斋供,召集当地大德在其周围绕行,并且口念:“菩萨涅槃,年代久远,如今像法已经流行。倘大家信仰正确,请示现感应。” 话音才落,唇舌便开始活动,虽无声音,但看得出是在念经。众人见此,莫不毛发倒竖。后皇帝降诏雕造石函,重加封葬,藏入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