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宙生成论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包罗万象的物类、千变万化的现象,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寒暑四时的变化、花卉草木的枯荣代谢、禽兽虫鱼的奇文异彩、以至牝牡男女的异同等等,产生了无限的兴趣与思索。又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产生了认识自然及其规律的要求。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和各类知识的逐渐积累,在哲学理论上,古代哲学家对自然界的研究和认识,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宇宙的起源与结构,以及宇宙变化的过程,亦即宇宙生成论。一是宇宙万物存在的依据,就是宇宙以什么为自己的本原、本性、本质,亦即哲学的本体论。这儿先谈谈佛教对宇宙生成论的观点。
与各种各样的神创说相比,佛教的宇宙生成论的最大特点是坚决反对神对宇宙产生的干预。初期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有情世间与器世间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条件可以分为主要的(因)与次要的(缘)。由于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产生这个事物的因缘,所以这种观点被称为“缘起论”。
后来大乘佛教中观派理论家龙树进一步提出: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去观察世界的生成,可以得出生灭、常断、一异、来出等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涵盖了世界生成的一切过程,同时也辩证地说明了世界生成的内在逻辑。亦即从佛法真理的角度来看,世界实际上“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龙树认为,只有这样看待世界万物,才算真正把握了对现象实在的正确认识,从而在主观上把握了世界的本性(实相)。龙树的上述观点被称为“八不缘起”。
在中国哲学史上,用“八不缘起”来解释宇宙生成的是吉藏。
吉藏,生于南朝梁正平二年(549),死于唐武德六年(623)。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他以龙树的“八不”作为三论宗的主要理论基础。认为“八不”是“众教之宗归,群圣之原本”(《中观论疏》),即是一切教法的归宿,诸佛的根本。“观此正因缘,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故此因缘,即是中道”(同上书)。“八不缘起”说,主张离开八个极端,以合乎“中道”。“八不缘起”说是缘起论的发展,其思想核心是认为万物由因缘(条件)和合而起,因此是没有实在的生,也就是“不生”。吉藏也认为“八不”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不生”。他说:“以万法皆是因缘,无有自性,以无自性,是故不生。”(同上书)
“万法”,谓一切事物和现象。这段话说,世界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没有独立的永恒的本性,所以是“不生”。“不生”是“八不”思想的基础和起点,由此可以按照同一逻辑推论出其他七不来。这种推论的展开是:“不生”就应该“灭”,因缘不和合就是“灭”。然而既有因缘和合而起,也就没有实在的“灭”,所以是“不灭”。“不灭”应该是“常”,保持常态,但是,万物由因缘和合而起,并不是果存因中,因中有果,所以是“不常”。“不常”就应该“断”,即因中无果,但是万物由因缘和合而起,存在着因果联系,而不是因中无果,所以是“不断”。“不断”应该是“一”,即同一,因果同一,因中有果,果从因转化而来。但又不是“一”,因为因缘和合而起的事物,和其原因毕竟不完全相同,所以是“不一”。“不一”就应该是“异”,相异,不同,因果相异,因中无果,但又不是“异”,因为因缘和合而起的事物,毕竟存在因果联系,是“不异”。“不异”就应该是“来”,既有因果联系,就是果从因来,因从外来,但又“不来”,果不是从某一因而生,无论是内部的因或外加的因都不是,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是“不来”。“不来”就应该“出”(“去”),即从内部钻出,因是自有,后果由前因而生出,但也不是“出”,是各种因缘和合而起,所以是“不出”。吉藏认为只有在因果关系上否定一系列“偏见”,排除各种极端,才能得到对事物生成变化的正确看法(“中道”)。
“八不缘起”说虽然揭示了事物的某些因果联系,阐发了一系列对立范畴,但是它的根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诡辩论。它实际上最终割裂事物的辩证的因果联系,把原因和结果对立起来;抹煞事物的条件性和真实性的辩证关系,把相对和绝对对立起来。这是主观地任意地运用范畴,从事物之外设置矛盾,然后作为“偏见”加以排除,否定事物产生的因果联系,否定事物存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抽空事物的一切规定性。这是佛教的出世主义立场决定的。
与各种各样的神创说相比,佛教的宇宙生成论的最大特点是坚决反对神对宇宙产生的干预。初期佛教认为,世界万物,包括有情世间与器世间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自然而然地产生,不受任何外力的影响。条件可以分为主要的(因)与次要的(缘)。由于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取决于产生这个事物的因缘,所以这种观点被称为“缘起论”。
后来大乘佛教中观派理论家龙树进一步提出:从时间、空间等方面去观察世界的生成,可以得出生灭、常断、一异、来出等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涵盖了世界生成的一切过程,同时也辩证地说明了世界生成的内在逻辑。亦即从佛法真理的角度来看,世界实际上“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龙树认为,只有这样看待世界万物,才算真正把握了对现象实在的正确认识,从而在主观上把握了世界的本性(实相)。龙树的上述观点被称为“八不缘起”。
在中国哲学史上,用“八不缘起”来解释宇宙生成的是吉藏。
吉藏,生于南朝梁正平二年(549),死于唐武德六年(623)。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他以龙树的“八不”作为三论宗的主要理论基础。认为“八不”是“众教之宗归,群圣之原本”(《中观论疏》),即是一切教法的归宿,诸佛的根本。“观此正因缘,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故此因缘,即是中道”(同上书)。“八不缘起”说,主张离开八个极端,以合乎“中道”。“八不缘起”说是缘起论的发展,其思想核心是认为万物由因缘(条件)和合而起,因此是没有实在的生,也就是“不生”。吉藏也认为“八不”思想中最重要的是“不生”。他说:“以万法皆是因缘,无有自性,以无自性,是故不生。”(同上书)
“万法”,谓一切事物和现象。这段话说,世界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没有独立的永恒的本性,所以是“不生”。“不生”是“八不”思想的基础和起点,由此可以按照同一逻辑推论出其他七不来。这种推论的展开是:“不生”就应该“灭”,因缘不和合就是“灭”。然而既有因缘和合而起,也就没有实在的“灭”,所以是“不灭”。“不灭”应该是“常”,保持常态,但是,万物由因缘和合而起,并不是果存因中,因中有果,所以是“不常”。“不常”就应该“断”,即因中无果,但是万物由因缘和合而起,存在着因果联系,而不是因中无果,所以是“不断”。“不断”应该是“一”,即同一,因果同一,因中有果,果从因转化而来。但又不是“一”,因为因缘和合而起的事物,和其原因毕竟不完全相同,所以是“不一”。“不一”就应该是“异”,相异,不同,因果相异,因中无果,但又不是“异”,因为因缘和合而起的事物,毕竟存在因果联系,是“不异”。“不异”就应该是“来”,既有因果联系,就是果从因来,因从外来,但又“不来”,果不是从某一因而生,无论是内部的因或外加的因都不是,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是“不来”。“不来”就应该“出”(“去”),即从内部钻出,因是自有,后果由前因而生出,但也不是“出”,是各种因缘和合而起,所以是“不出”。吉藏认为只有在因果关系上否定一系列“偏见”,排除各种极端,才能得到对事物生成变化的正确看法(“中道”)。
“八不缘起”说虽然揭示了事物的某些因果联系,阐发了一系列对立范畴,但是它的根本观点是唯心主义的诡辩论。它实际上最终割裂事物的辩证的因果联系,把原因和结果对立起来;抹煞事物的条件性和真实性的辩证关系,把相对和绝对对立起来。这是主观地任意地运用范畴,从事物之外设置矛盾,然后作为“偏见”加以排除,否定事物产生的因果联系,否定事物存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从而抽空事物的一切规定性。这是佛教的出世主义立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