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性自悟说
禅宗以净性自悟为其佛教宗派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也是宗教化的人性论。
(1) “真如佛性”。
“真如”,梵文的意译,通常指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就是先天具有佛教全部功德而又永恒不变的“真心”。
慧能继承竺道生的佛性说,还吸取《大乘起信论》的人心本觉、人心已觉、与佛不异的思想,提出了人人都有“真如佛性”的主张。他在所作“得法偈”中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青(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本坛经》)又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同上)这是说,什么象征觉悟的菩提树、明镜台都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恒常清净的佛性。这是人人都有,没有差别的。慧能还打了一个譬喻,说:“譬如其雨水不从天有,元(原)是龙王于江海中将身引此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同上)如龙王吐水,大地上一切有情无情的事物,均受沾润一样,人人都有成佛的均等机会。他还现身说法:“我于忍(弘忍,慧能的师父)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今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同上)慧能说自己在师父弘忍和尚处听法,突然显现“真如本性”,获得领悟。所谓“真如本性”,就是清净的佛僧哲同人性。清净,是不染污,就是善。这种清净本性是人的内在的不变的真实本质,是成佛的根据。
(2) “见性成佛”。
从人人本有真如佛性出发,慧能进而认为,人的明净、觉悟的本性为妄念所蒙蔽,而没有成佛,只要去掉妄念,自见本性,就可以成佛。所以,成佛不待外求,不靠念经拜佛,不用坐禅修行,甚至不必出家当和尚,都是可以达到的。他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同上)迷悟,是指对佛性觉悟不觉悟,自心觉悟就是佛,自心不觉悟就是众生。迷悟既在自心,只要一念相应,觉悟自己的本心,就成为佛,即所谓“见性成佛”。所以,成佛在一念之间,一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同上)这就是说,成佛不必长期修习,一旦了见本性,突然觉悟,就可顿悟成佛。这是最方便、最简易的快速成佛法门。
慧能的“真如佛性”说,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性善论的发挥,是人人皆可为圣人的宗教版。它和儒家性善论的相异之处是,“真如佛性”不以忠孝仁义封建道德为内容,而以摆脱所谓世俗烦恼,自我解脱为内涵;再是,性善论往往还被作为一种阐明历史现象的历史观,而“真如佛性”则是精神性的本体,被视为万物的本原;还有,性善论强调遵守仁义道德,争取成为现世的圣人,而佛性说则是主张出世成佛;最后,儒家宣传圣人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而慧能则认为由迷转悟,在于一念之间,可以快速地成佛。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尚未成熟的漫长岁月里,贫穷苦难的劳动人民,自然并不指望成为圣人,而慧能的廉价成佛法,倒投合尚未具有反封建统治觉悟的劳动者的精神需要,从而发挥了它的长期的麻醉作用。慧能的“净性自悟”说,还对后来李翱的复性说、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又通过融合于心学之中而对知识界产生了抚慰心灵的作用。
(1) “真如佛性”。
“真如”,梵文的意译,通常指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或本体。《大乘起信论》认为,真如就是先天具有佛教全部功德而又永恒不变的“真心”。
慧能继承竺道生的佛性说,还吸取《大乘起信论》的人心本觉、人心已觉、与佛不异的思想,提出了人人都有“真如佛性”的主张。他在所作“得法偈”中说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青(清)净,何处有尘埃!”(《敦煌本坛经》)又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同上)这是说,什么象征觉悟的菩提树、明镜台都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而且最为重要的是恒常清净的佛性。这是人人都有,没有差别的。慧能还打了一个譬喻,说:“譬如其雨水不从天有,元(原)是龙王于江海中将身引此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一切有情无情,悉皆蒙润。……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同上)如龙王吐水,大地上一切有情无情的事物,均受沾润一样,人人都有成佛的均等机会。他还现身说法:“我于忍(弘忍,慧能的师父)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今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同上)慧能说自己在师父弘忍和尚处听法,突然显现“真如本性”,获得领悟。所谓“真如本性”,就是清净的佛僧哲同人性。清净,是不染污,就是善。这种清净本性是人的内在的不变的真实本质,是成佛的根据。
(2) “见性成佛”。
从人人本有真如佛性出发,慧能进而认为,人的明净、觉悟的本性为妄念所蒙蔽,而没有成佛,只要去掉妄念,自见本性,就可以成佛。所以,成佛不待外求,不靠念经拜佛,不用坐禅修行,甚至不必出家当和尚,都是可以达到的。他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同上)迷悟,是指对佛性觉悟不觉悟,自心觉悟就是佛,自心不觉悟就是众生。迷悟既在自心,只要一念相应,觉悟自己的本心,就成为佛,即所谓“见性成佛”。所以,成佛在一念之间,一刹那间,“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同上)这就是说,成佛不必长期修习,一旦了见本性,突然觉悟,就可顿悟成佛。这是最方便、最简易的快速成佛法门。
“佛即是心”匾(江苏吴县西园寺)
石恪《二祖调心图》
慧能的“真如佛性”说,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儒家性善论的发挥,是人人皆可为圣人的宗教版。它和儒家性善论的相异之处是,“真如佛性”不以忠孝仁义封建道德为内容,而以摆脱所谓世俗烦恼,自我解脱为内涵;再是,性善论往往还被作为一种阐明历史现象的历史观,而“真如佛性”则是精神性的本体,被视为万物的本原;还有,性善论强调遵守仁义道德,争取成为现世的圣人,而佛性说则是主张出世成佛;最后,儒家宣传圣人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而慧能则认为由迷转悟,在于一念之间,可以快速地成佛。在封建社会农民起义尚未成熟的漫长岁月里,贫穷苦难的劳动人民,自然并不指望成为圣人,而慧能的廉价成佛法,倒投合尚未具有反封建统治觉悟的劳动者的精神需要,从而发挥了它的长期的麻醉作用。慧能的“净性自悟”说,还对后来李翱的复性说、陆九渊、王守仁的心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又通过融合于心学之中而对知识界产生了抚慰心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