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印度教

2020-03-24 可可诗词网-印度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印度是个古老的国家,它具有5 000年的悠久历 史。在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这里的原始土 著达罗毗荼人就创造了先进的文化,有了崇拜自然的 原始信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一支雅利安人开始 由中亚进入印度西北地区,逐渐征服当地土著人。到 公元前5—6世纪,雅利安人由印度河发展到恒河流 域。这时,他们逐渐放弃了原来的游牧生活,开始定居 下来,改事耕作,遂出现了原始村落社会。随着雅利安 人和达罗毗荼人的接触,相互影响不断加深,不仅使雅 利安人接受了达罗毗荼人的宗教,连他们的思想、行 为、以至风俗习惯也受到影响。例如崇拜湿婆、湿婆林 加和偶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生、死与结婚等有关 的宗教仪式活动也重视了。几个世纪后,雅利安人的 宗教仪式,祈祷方式和崇拜火神等等习俗,以及语言也 使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受到影响。这就形成由印度河流 域的土著人宗教和中亚移入的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宗 教混合而成的吠陀教,其特点为对种种神化了的自然 力量和祖先的崇拜。此后在印度最初的奴隶制国家逐 步形成过程中,吠陀教被加入了新内容而发展成为婆 罗门教。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 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祭司)至上”。并在种姓制度的 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繁琐的玄学体系和祭祀仪式。到了孔雀王朝 时期,由于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大力推广佛教,使佛教得 到很大发展。相比之下,婆罗门教有所削弱。直到公元3世纪笈 多王朝兴起时为止,婆罗门教一直处于衰落状态。但到公元4世 纪贵霜王朝灭亡后,笈多王朝的十几个皇帝都信仰婆罗门教,给婆 罗门教以大力扶植,并把它定为国教。这样,使婆罗门教得以复兴 和发展。到了公元6世纪,随着笈多王朝的灭亡,婆罗门教的黄金 时代也告结束,反对婆罗门教及其种姓歧视的浪潮此起彼伏。到 了后来,又有伊斯兰教进入印度,婆罗门教为了同佛教和伊斯兰教 进行抗衡,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婆罗门教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其影 响最大的人物是商羯罗。公元8世纪商羯罗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 的某些教义,经过改革形成了印度教。商羯罗的改革对于印度教 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到后来,即从12世纪开始又掀起了 新的改革运动,即虔诚运动:反对偶像崇拜,反对歧视妇女和种姓 制度,以及繁琐的礼仪等。运动的代表人物有罗摩奴阇、格比尔 等。通过改革,使印度教有了生气,因此得以发展壮大。
        印度教综合了多种信仰,它非常复杂,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 那样:“这个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 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 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
        印度教虽然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是有一条几乎是一些虔诚的 印度教徒所信奉的,即多神教的主神论。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 者,他们相信众多神灵,但他们只向一个天神进行礼拜。
        印度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该教 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并主张通过三个主要途径,即智慧、信仰和行 动来实现个体灵魂和无所不在的精神的最终统一。
        印度教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认为 生命不是以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命之中的一 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造作的行为(业力)所限制和决定。 动物、人类和神的存在,都是这个链子中的环节。一个人的善良行 为,能使他升天,邪恶行为则能令其堕为畜类。“一切生命,即使在 天上,死后必有终了之期,所以不能在天上或人间求得快乐。虔诚 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 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与梵合而为一。”
        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认为任何形式的暴力都是罪 恶,即使踩死一只蚂蚁也被视为不仁。
        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是它的又一大特点。按照这一制度,人被 分为四个等级,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生来决定,世代相传,就连他 们的职业一般也是固定的,不得轻易更改。各种姓间界限分明,有 严格规定,一般互不通婚。这样,一个人的种姓出身决定了他的宗 教信仰、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家庭生活。这四个种姓即婆罗门、 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印度教有丰富的经典和大量的节日。主要经典有《吠陀》、《梵 书》、《森林书》、《奥义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以 及《往世书》、《摩奴法典》等。它们的有关内容,上面已经介绍,这 里不作赘述。
        印度教的节日很多。印度由于历史悠久,宗教复杂,所以自古 以来,印度形成了很多格调各异,绚丽多彩的宗教节日。这些节日 是民族文化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印度古代文化史上不可 缺少的篇章,也是民族特点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
        每个宗教节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都是该宗教在一定历史时 期内的产物,有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条件。早在人类社会的 原始时期它就产生了,以后随着宗教的发展,历史的前进,生产力 的提高,以及人们能力、智力等发展,这种传统文化越来越显得丰 富多彩。它不仅满足了宗教信仰者们的一定宗教要求,反映了他 们的生活,也推进和巩固了社会秩序,发挥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功能。
        宗教节日作为民族风俗习惯的主要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族人民的经济、政治、宗教、思想和生活 状况,并影响着社会人们的思想和生活,因此对宗教节日的作用不 可低估。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宗教节日这种传统 文化不免显出它们的局限性,甚至落后性。所以有些节日也会被 淘汰,或节日的内容与庆祝方式有所改变,同时也有些新的节日不 断出现。
        印度的宗教性节日很多,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节日,其中以印 度教的节日居多,大的节日就有140多个,再加上小的节日,共有 多少,难以确说。若再加上其他宗教节日就更多了,无怪有人戏 言,在印度,感到天天有节日庆祝。
        宗教节日庆祝,时间长短不一,少则一天,几天,十几天,多则 长达一个月以上。庆祝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一家一户举行,大的 多达几十万人,上百万人参加。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