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又称“观世音咒”。所谓“六字真言”
即梵文的六个音节构成的咒语:o ma i pa
dme hū,汉语音译:“唵摩尼钵咪吽”或“唵嘛尼叭弥
吽”等。这六字真言在佛门法事中常能听到,其梵文六
字也常能在密宗殿堂见到。
何谓“真言”?《大日经疏》(卷三):真言“皆如来极 妙之语也”,它是“秘密符号”,“旧译云‘咒’”。《显密圆 通成佛心要集》说: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与佛自相 解了,非是余圣所能通达,但诵持之能灭大过速登 圣位。
这里不禁要问,六字真言的语言学的含义是什么? 其所由何来呢?
我们说,佛教虽然强调真言是佛菩萨微妙本心,佛 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诵持,无须强释,但仔细推敲还 是能够知其真义的。所谓“六字真言”,原本只是六个 音节,其中“唵”(o)原为表示肯定和赞同的语助词, 可译为“诚愿如此”、“好吧”或“是”,后来演变成了表示 吉祥、辟邪的声音和符号;“唵”在婆罗门教被视为神圣 的音节,在诵读吠陀前后,或在举行宗教仪式之前都要 吟诵此音。到了奥义书时代,“唵”音被圣化为宇宙的 本原——梵(Brahman)的标志。在《蛙氏奥义书》 (Maūkyopaniad),“唵”被说成是已有、现有和将有的一切。 若 按吠檀多哲学的解释,“唵”是“啊”(a)、“乌”(u)和“嘛”()三个音 的合音,三者分别代表非眠、睡眠和熟眠境界的精神。三位一体的 “唵”被说成是不可思议、不可言状的终极存在,进入“唵”境,整个 虚幻的世界亦即消失,终极的幸福便会到来。后期“唵”被演化成 了印度教的三大神集合名称。 三大神分别是毗湿奴(Viu)、湿 婆(Śiva)和梵天(Brahmā)。 “唵”在佛教密宗被圣化为“一切真言 之母”,“含无量法门”。说如来苦修多年不得菩提,“后习此观”(即 观想“唵”音及其字符),“便成正觉”并称“一切如来皆因观想此字 而得成佛”。 (《拼伽藏》成14)。 最末的“吽”(hū)起源于母牛的 叫声。吠陀先民是游牧部落,他们瞧不起被征服印度土著民族的 农业。故在《摩奴法典》中婆罗门从事农业是被禁止的。而牛则是 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连“母牛催唤牛犊的吽吽声被古印度人视 为最甜蜜的音乐。‘歌手正在向上帝因陀罗呼号,’诗人吟道,‘正 像母牛向她的牛犊吽叫。’”(引自于德·恰托巴底亚耶《顺世论》中 译本,第290页)。后来“吽”引申为没有语法形式变化的感叹词, 具有回忆和赞同之义,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被圣化为神秘的音节,具 有“诚愿如此”之义。 “摩尼” (mai)两个音节合起来是一个词,义 为“宝珠”;“钵咪”(padme)两个音节合起来,义为“莲花”,词尾“e” 表示名词的第七格,义为“在……之上”。这样说来,整个句子可译 为“祈愿宝珠在莲花上!”这显然是一句隐语。如果再仔细追寻,就 会发现,在印度密教巫术中,“摩尼”被视为男根的象征物;“莲花” 被视为女阴的象征物。所以,这个句子应译为“祈愿两性和合!”在 先民的原始思维里,对于女阴和男根以及两性的结合不仅没有我 们今人的忌讳,而且堂而皇之的加以崇拜。因为在先民看来,不仅 人类,也不仅能动的动物,就连不能动的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以及人类的富有和尊严等万事万物无不产生于男女交媾,即阴阳 和合。这种认识属于原始唯物论范畴,在这里没有给全知全能的 存在(神)留下任何余地。但是,男女和合在先民那里却被圣化成 了崇拜的对象,并反诸应用而变成了只靠诵持或模拟的仪式—— 巫术咒语。但在佛教密宗,“六字真言”却不能与史前的简单等同。 在藏传佛教,它被赋予特有的意义,即莲花手菩萨(Padmapāi,即 观世音菩萨)在极乐莲台所吟诵的咒语。诵持此咒时便有无穷功 德,诵持者生生世世脱离生死轮回。又称,六字真言是观世音为使 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所发的心咒。所谓“六道”即指天道、阿修罗道、 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往复无有终 期。观世音菩萨为悯念众生发此心咒。“六字真言”中的六个字 (音节)分别具有超度处于这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的神秘功能,只要 诵持六字真言即能使自己甚至他人获得解脱。《显密圆通成佛心 要集》(卷二)说:若诵六字大明真言,“随所住处,有无量诸佛菩萨 天龙八部集会,又具无量三昧法门,诵持之人,七代种族,皆得解 脱。”不仅如此,而且“腹中诸虫但当菩萨之位,是人日日得具六波 罗密圆满功德,得无尽辩才清净智慧;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蒙 此触者离诸嗔毒当得菩萨之位,假若四天下人皆得七地菩萨之位, 彼诸菩萨所有功德与诵六字咒一遍功德无异。此咒是观音菩萨微 妙本心,若人书写此六字大明,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所获功德等 无有异。若用金宝造如来像数如微尘,不如书写此六字中一字功 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贪嗔痴不能染着。若戴持此咒在身 者,不染诸贪嗔痴病。”并且“此戴持人身手所触眼目所睹,一切有 情速得菩萨之位,永不受生死病老之苦”。其法力真可谓大矣!
所以,在藏传佛教地区,诵持“六字真言”几乎是每个信仰者须 叟不可缺少的圣事。在藏传佛教寺院的转经筒也多有“六字真言” 的铭文。朝圣者每至必转,每转一圈等于吟诵一遍。在考古发掘 中,梵字“六字真言”文物也多有发现。
何谓“真言”?《大日经疏》(卷三):真言“皆如来极 妙之语也”,它是“秘密符号”,“旧译云‘咒’”。《显密圆 通成佛心要集》说:诸佛密咒,秘密之法,唯佛与佛自相 解了,非是余圣所能通达,但诵持之能灭大过速登 圣位。
这里不禁要问,六字真言的语言学的含义是什么? 其所由何来呢?
我们说,佛教虽然强调真言是佛菩萨微妙本心,佛 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诵持,无须强释,但仔细推敲还 是能够知其真义的。所谓“六字真言”,原本只是六个 音节,其中“唵”(o)原为表示肯定和赞同的语助词, 可译为“诚愿如此”、“好吧”或“是”,后来演变成了表示 吉祥、辟邪的声音和符号;“唵”在婆罗门教被视为神圣 的音节,在诵读吠陀前后,或在举行宗教仪式之前都要 吟诵此音。到了奥义书时代,“唵”音被圣化为宇宙的 本原——梵(Brahman)的标志。在《蛙氏奥义书》 (Maūkyopaniad),“唵”被说成是已有、现有和将有的一切。 若 按吠檀多哲学的解释,“唵”是“啊”(a)、“乌”(u)和“嘛”()三个音 的合音,三者分别代表非眠、睡眠和熟眠境界的精神。三位一体的 “唵”被说成是不可思议、不可言状的终极存在,进入“唵”境,整个 虚幻的世界亦即消失,终极的幸福便会到来。后期“唵”被演化成 了印度教的三大神集合名称。 三大神分别是毗湿奴(Viu)、湿 婆(Śiva)和梵天(Brahmā)。 “唵”在佛教密宗被圣化为“一切真言 之母”,“含无量法门”。说如来苦修多年不得菩提,“后习此观”(即 观想“唵”音及其字符),“便成正觉”并称“一切如来皆因观想此字 而得成佛”。 (《拼伽藏》成14)。 最末的“吽”(hū)起源于母牛的 叫声。吠陀先民是游牧部落,他们瞧不起被征服印度土著民族的 农业。故在《摩奴法典》中婆罗门从事农业是被禁止的。而牛则是 他们最为宝贵的财富。连“母牛催唤牛犊的吽吽声被古印度人视 为最甜蜜的音乐。‘歌手正在向上帝因陀罗呼号,’诗人吟道,‘正 像母牛向她的牛犊吽叫。’”(引自于德·恰托巴底亚耶《顺世论》中 译本,第290页)。后来“吽”引申为没有语法形式变化的感叹词, 具有回忆和赞同之义,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被圣化为神秘的音节,具 有“诚愿如此”之义。 “摩尼” (mai)两个音节合起来是一个词,义 为“宝珠”;“钵咪”(padme)两个音节合起来,义为“莲花”,词尾“e” 表示名词的第七格,义为“在……之上”。这样说来,整个句子可译 为“祈愿宝珠在莲花上!”这显然是一句隐语。如果再仔细追寻,就 会发现,在印度密教巫术中,“摩尼”被视为男根的象征物;“莲花” 被视为女阴的象征物。所以,这个句子应译为“祈愿两性和合!”在 先民的原始思维里,对于女阴和男根以及两性的结合不仅没有我 们今人的忌讳,而且堂而皇之的加以崇拜。因为在先民看来,不仅 人类,也不仅能动的动物,就连不能动的植物,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以及人类的富有和尊严等万事万物无不产生于男女交媾,即阴阳 和合。这种认识属于原始唯物论范畴,在这里没有给全知全能的 存在(神)留下任何余地。但是,男女和合在先民那里却被圣化成 了崇拜的对象,并反诸应用而变成了只靠诵持或模拟的仪式—— 巫术咒语。但在佛教密宗,“六字真言”却不能与史前的简单等同。 在藏传佛教,它被赋予特有的意义,即莲花手菩萨(Padmapāi,即 观世音菩萨)在极乐莲台所吟诵的咒语。诵持此咒时便有无穷功 德,诵持者生生世世脱离生死轮回。又称,六字真言是观世音为使 众生脱离六道轮回所发的心咒。所谓“六道”即指天道、阿修罗道、 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众生在六道中轮回往复无有终 期。观世音菩萨为悯念众生发此心咒。“六字真言”中的六个字 (音节)分别具有超度处于这六道轮回中的众生的神秘功能,只要 诵持六字真言即能使自己甚至他人获得解脱。《显密圆通成佛心 要集》(卷二)说:若诵六字大明真言,“随所住处,有无量诸佛菩萨 天龙八部集会,又具无量三昧法门,诵持之人,七代种族,皆得解 脱。”不仅如此,而且“腹中诸虫但当菩萨之位,是人日日得具六波 罗密圆满功德,得无尽辩才清净智慧;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蒙 此触者离诸嗔毒当得菩萨之位,假若四天下人皆得七地菩萨之位, 彼诸菩萨所有功德与诵六字咒一遍功德无异。此咒是观音菩萨微 妙本心,若人书写此六字大明,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所获功德等 无有异。若用金宝造如来像数如微尘,不如书写此六字中一字功 德。若人得此六字大明,是人贪嗔痴不能染着。若戴持此咒在身 者,不染诸贪嗔痴病。”并且“此戴持人身手所触眼目所睹,一切有 情速得菩萨之位,永不受生死病老之苦”。其法力真可谓大矣!
所以,在藏传佛教地区,诵持“六字真言”几乎是每个信仰者须 叟不可缺少的圣事。在藏传佛教寺院的转经筒也多有“六字真言” 的铭文。朝圣者每至必转,每转一圈等于吟诵一遍。在考古发掘 中,梵字“六字真言”文物也多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