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吠陀及其他文献

2023-05-16 可可诗词网-印度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整个吠陀文献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到500年 的期间内形成的。不论它的起源如何,无疑是 雅利安人最早的文献。吠陀经口头流传了多少世纪。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中一直受到崇敬。所谓吠陀时代就 是雅利安时代,《吠陀》就是雅利安人的经典,也是印度 最古老的宗教经典。从吠陀文化时代以来,印度社会 尽管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吠陀经典在印度教所有的派 别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宗教权威,甚至就在今天,印 度教徒在出生、婚姻、死亡等所有的仪式上,还是按照 古老的吠陀仪式进行的。在吠陀以后,繁荣起来的大 多数梵语文学作品,它们的正确性是以吠陀经典为依 据,并作为权威取决于它。印度哲学的各个体系不仅 忠于它,而且每派的追随者常常和其他流派互相争论, 都试图证明只有自己这一派才是吠陀的忠实信徒并正 确地代表了经典的看法,来维持其本身优越的地位。 甚至直到现在,印度教社会的、法律的、家庭的和宗教 的习惯和仪式不仅是对古老的吠陀教义的系统化纪 念,而且是把吠陀教义当作权威戒律加以严格遵守。 即使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印度法律在财产继承、立嗣以 及诸如此类其他法律事务方面,也是信守吠陀经典,并 要求从吠陀经典上来取得它的权威性。
        因此,《吠陀》不仅在宗教上,而且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也是我们了解吠陀时期雅利安人的生活、文 化和文明的唯一依据。
        《吠陀》
        前面提到,《吠陀》是印度最古的文献,在印度被视为圣典。 《吠陀》是知识、学问的意思。《吠陀》共有四部本集,它们是《梨俱 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和《阿达婆吠陀本 集》。继四部《吠陀》之后,还有《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其 他一些经书。一般把它们看成《吠陀》本集的续编,是传授吠陀本 集的各个派别编订的,都与《吠陀》本集有关。
        在《吠陀》的四部本集中,《梨俱吠陀本集》又名《赞诵明论本 集》无疑是最古而且最重要的,它现行的文本共有圣歌1 028首, 这些圣歌有的是最初就作为祭祀用的歌词和祷告词,也有个别是 在一切祭祀仪式中独立出现的,而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真正的 原始信仰的气息。通过这些著作可以了解到雅利安人的许多风俗 习惯和饮食起居情况。它的编订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 比其他三部吠陀都早。其内容非常复杂,多半是赞颂苏摩酒、火神 阿耆尼、战神因陀罗、太阳神苏尔耶、晓天神邬霞、水神伐楼那和死 神阎摩的。此外,也有反映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以及祭祀、巫术的内 容。《梨俱吠陀》中的绝大部分咒文是在旁遮普创造的。当时雅利 安人居住在从阿富汗到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一带。《梨俱吠陀》中 记载有古帕喀布尔、戈拉木(古尔拉姆)、高木迪河、信度河、恒河、 朱木拿河、萨拉斯瓦蒂河以及旁遮普境内的五条河。当时,旁遮普 境内五条河的名字是:萨特累季河叫萨特杜鲁,比阿斯河叫维巴 夏,拉维河叫鲁西尼,贾纳布河叫阿克斯尼,切拉姆河叫维特斯达。 在印度,人们所说的雅利安文明发祥地就是指这些河的流域。
        《娑摩吠陀本集》又名《歌咏明论本集》,包括1 875节歌词。 这些歌词,在祭祀时可配曲演唱,除99节外,其余大部分是从《梨 俱吠陀》中摘抄而来,或内容大体相同。《娑摩吠陀本集》中收集的 是在举行祭奠的时候可以唱的咒文,祭哪一个神,就唱哪个神的咒 文,请他降临。歌唱咒文的人就叫娑摩。在《娑摩吠陀本集》中可 以找到印度音乐的渊源。
        《夜柔吠陀本集》中专门收集了祭祀咒文,共40章。包括一部 分圣歌,一部分散文,有些散文偶尔有韵,甚至涌现诗意的奔放。 不过大多圣歌也出现在《梨俱吠陀本集》中。《夜柔吠陀本集》又名 《祭祀明论本集》,有两种本子,即《白祭祀明论》(白论)和《黑祭祀 明论》(黑论)。《白论》包括1 975节经文,用诗体或散文体写成, 系各种祭祀用文。《黑论》与《白论》内容大同小异,只是《黑论》比 《白论》的经文少些。
        《阿达婆吠陀本集》又名《禳灾明论本集》,也是一部诗集,据说 为古仙阿达婆所传,因此得名。全书共有诗731首,多系咒语,现 存的传本分为20卷,前7卷是短诗,其余各卷有的是长诗,有的大 部分是散文。从内容上看,大部分是关于医学方面的内容。书中 谈到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共收集了6 000首咒文。有的内容狭 隘,思想腐朽,但有不少诗与生活、生产有关,反映了人们同自然界 斗争和战胜敌人的信心与决心,以及对生活的乐观精神等等。这 四部本集各有用途,《梨俱吠陀本集》是诵者咏诵的,《娑摩吠陀本 集》是歌者唱的,《夜柔吠陀本集》是行祭者口中念的,而《阿达婆吠 陀本集》是祭祀的监督者们所必须精通的。因为这些吠陀是三千 多年以前一直到两千多年以前的古书,所以人们通常称这些书中 所表现的时代为“吠陀时代”。
        这四种本集虽然都是为社会实践和一定阶级的利益而编订 的,有其社会意义和社会目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的作用日 益减少,专为祭祀用的《娑摩吠陀本集》和《夜柔吠陀本集》也就成 了过时的东西,而《梨俱吠陀本集》和《阿达婆吠陀本集》则仍然放 射着它们不朽的光彩。但这四部吠陀都是很重要的社会史料。
        为传授《吠陀》,各派婆罗门还编订了一些文献,称为《梵书》。 《梵书》主要记载举行祭祀的规定、仪式及风俗习惯等,是对本集的 解释和说明,另外还有许多烦琐的讨论。阐述夜柔吠陀的梵书《百 道梵书》,是一部很重要的文献。因为在这部书中,不仅可以看到 对祭祀的详细记述,而且还可以知道许多有关古代轶事和社会情 况。当时,俱卢——邦贾尔地区是雅利安文化的中心。在《百道梵 书》中,记载有广延天女和布鲁拉瓦的恋爱故事,也有关于古代洪 水泛滥的传说,还有沙恭达罗和帕拉德的故事。在《爱达罗氏梵 书》中,有的故事讲天上的争斗,从而反映出人间的王国之间的战 争。有的故事讲关于国王举行祭祀的祭祀,说明祭司的祭祀和政 治有着深刻的联系,并非单纯的宗教仪式。最重要的是犬阳的故 事。该故事反映了奴隶社会中的自由民沦落到奴隶境地的残酷情 景,反映出吠陀后期社会的两极分化,甚至婆罗门也可能落到卖子 度日的悲惨境地。虽然《梵书》有许多神秘主义的枯燥说教,但也 有不少有趣的神话传说,而且散文体也从此发展起来,所以在文学 发展史上有它一定的地位。最著名的《梵书》有《百道梵书》、《爱达 罗氏梵书》等。
        继各派《梵书》之后是各派的《森林书》,或译《阿兰若书》,是梵 书的续编。据说只在森林中秘密传授。古代印度人在家庭生活阶 段要读《梵书》,以了解祭祀的礼仪,而在隐居森林阶段,林居的雅 利安人则要读森林篇,以便掌握林中祭祀的礼节。现存的《森林 书》有《广森林书》、《鹧鸪氏森林书》、《他氏森林书》等。
        《奥义书》又发展了祭祀理论中的神秘主义。《奥义书》系梵文 词,音译为《乌婆尼沙昙》,是吠陀经典的最后一部分,所以又称《吠 檀多》,即《吠陀的终结》,又称吠陀后期文献。《奥义书》的主要内 容是些神秘主义的说教和一些哲学著作,不少地方解释了生、死、 灵魂、天地等宇宙论和人生观。《奥义书》中较古部分开始提出了 “梵”和“我”的哲学问题和理论,后来大有发展。这些唯心主义派 别总称“吠檀多派”,在近现代的印度和西方均有广泛传播。各派 《奥义书》很多,大概有一百多部,其中较古的大约有十三部。最著 名的《奥义书》有《歌者奥义书》和《广林奥义书》等。
        与“吠陀”有关的还有经书。大约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 纪间的产物,相当于印度的《孝经》与《礼记》。经书又分三类,一是 《所闻经》,是一般祭祀仪式的提要,记述祭祀的规定及祭祀的做 法;二是《家宅经》,讲的是一般节日庆祝和日常礼仪规定,说明家 庭里举行的生死婚丧等礼仪;三是《法经》,它讲的是社会上各种人 应该遵守的风俗习惯和法律,后来发展成各派的法典。
        除上述外,还有与吠陀有关的其他书,和经书统称为“吠陀 支”,是研究吠陀的辅助著作,通常把它们分为六支。上述的经书 为一支,讲的是祭祀、礼仪、风俗习惯及法律规定,称为礼法学。另 外五支分别有语音学,讲吠陀诗歌的读法,里面有一些关于语音和 语调的规定;语法学,是讲解语法的;词源学,是讲词的产生和派生 的;诗律学,是讲诗的韵律和结构知识的;天文学,是讲太阳、月亮、 火星、木星、金星、土星等如何运行的,速度如何,这都是天文学的 内容,要准确地理解吠陀咒语中提到的星座,必须有一定的天文 知识。
        吠陀是口头创作的,最早的本集约在公元前15世纪,最晚的 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就形成了。在婆罗门祭司把这些长期积累的 文献编订成集之前,它们一直被当作圣典,世世代代师徒口头相 传。到后来,虽然有了刻写在棕榈叶或树皮上的写本,但主要仍靠 口头传授。这一传统直到19世纪开始印刷这些古书时,仍未断 绝,现存的传本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原来的面貌。尽管《吠陀》不一 定全是当时的实录,是僧侣口传下来的,其间当然会有不少是僧侣 捏造的,但是它反映了公元前印度社会与文化情况,仍不愧为重要 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对了解印度上古时期的社会文化和民族风情 等都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一直被后人视为圣典,影响着人 们的生活。同时它也为后来的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宗 教、哲学、文学及天文学等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大大丰 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