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

2019-05-24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唐伯虎名寅,字子畏,才高气雄,藐视一世,而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每遇花酒会心处,辄忘形骸。其诗画特为时珍重。锡山华虹山学士,尤所推服,彼此神交有年,尚未觌面。唐往茅山进香,道出无锡。计返棹时, 当往诣华倾倒。晚泊河下,登岸间行。偶见乘舆东来,女从如云,有丫鬟貌尤艳丽,唐不觉心动,潜尾其后。至一高门,众拥而入。唐凝盼怅然。因访居民,知是华学士府。唐归舟,神思迷惑,展转不寐。中夜忽生一计,若梦魇状,被发狂呼。众惊起,问故。唐曰:“适梦中见一天神,朱发獠牙,手持金杵,云:‘进香不虔,圣帝见谴,令我击汝。’持杵欲下,予叩头哀乞再三。云:“姑且恕尔,可只身持香,沿途礼拜,至山谢罪,或可幸免。不则祸立降矣!’予惊醒战悚,今当遵神教,独往还愿。汝辈可操舟速回,毋溷乃公为也。”即微服持包伞,奋然登岸,疾行而去。有追随者,大怒遂回。潜至华典中,见主柜者,卑词降气曰:“小子吴县人,颇善书,欲投府上写帖,幸为引进。”即取笔书数行于一纸,授之。主者持进白华,呼之入。见仪表俊伟,字画端楷,颇有喜色。问:“平日习何业?”曰:“幼读儒书,颇善作文。屡试不得进学, 流落至此,愿备书记之末。”公曰:“若尔,可作吾大官伴读。”赐名华安,送至书馆。
        安得进身,潜访前所见丫鬟,云名桂华,用公所素庞爱者。计无所出。居久之,偶见郎君文义有未妥处。私加改窜,或为代作。师喜其徒日进,持文夸华。华曰:“此非孺子所及,必倩人耳。”呼子诘之,弗敢隐。因出题试安,援笔立就。举文呈华,手有枝指。华阅之,词意兼美。益喜甚, 留为亲随,俾掌文房。凡往来书札, 悉令裁复,咸当公意。未几,主典者告殂,华命安暂摄, 出纳惟慎,毫忽无私。公欲令即真,而嫌其未婚,难以重托,呼媒为择妇。安闻,潜乞于公素所知厚者,云:“安闻主公提拔,复谋为置室,恩同天地。第不欲重费经营,或以侍儿见配可耳!”所知因为转达。华曰:“婢媵颇众,可令自择。”安遂微露欲得桂华。公初有难色, 而重违其意,择日成婚。另饰一室,供帐华侈。合卺之夕,相得甚欢。居数日,两情益投,唐遂吐露情实,云:“吾唐解元也,慕尔姿容,屈身就役。今得谐所愿,此天缘也。然此地岂宜久羁?可潜遁归苏。彼不吾测,当图谐老耳!”女欣然愿从。遂买小舟,乘夜遄发。天晓,家人见安房门封锁,启视室中,衣饰细软,俱各登记,毫无所取。华沉思莫测其故,令人遍访,杳无形迹。
        年余,华偶至阊门,见书坊中坐一人,形极类安。从者以告,华令物色之。唐尚在坊,持文翻阅,手亦有枝指。仆尤骇异,询为何人?旁云:“此唐伯虎也。”归以告华,遂持刺往谒。唐出迎,坐定。华审视再三,果克肖。茶至而指露,益信为安无疑。奈难以直言,踌躇未发。唐命酒对酌。半酣,华不能忍,因缕述安去来始末以探之。唐但唯唯。华又云:“渠貌与指,颇似公,不识何故?”唐又唯唯,而不肯承。华愈狐疑,欲起别去。唐曰:“幸少从容, 当为公剖之。”酒复数行,唐命童秉烛前导,入后堂,请新娘出拜。珠珞重遮,不露娇面。拜毕,唐携女近华,令熟视之。笑曰:“公言华安似不佞,不识桂华亦似此女否?”乃相与大笑而别。华归,厚其装奁赠女。遂缔姻好云。事出《泾林杂记》。

        本篇选自冯梦龙《情史类略》卷五情豪类。《情史类略》一名《情史》,又名《情天宝鉴》。是冯梦龙选录历代笔记小说和其他著作中有关男女爱情的故事,分类编纂而成。《唐寅》一篇据编者云:“事出《泾林杂记》。”又有《耳谈》一书所载陈玄超与秋香之事与此事相仿佛,后人因将二事揉合成“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经后人编成小说、戏剧,并多次搬上银幕,成为一个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才子佳人故事。
        唐寅是明中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吴县人。他生于山水明瑟的江南,长于绮罗繁富的姑苏,那里历来是人文渊薮。唐寅生于斯乡而又天赋极高,故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二十九岁,中应天府乡试解元。
        但唐寅在仕途上颇不得意,这使恃才傲物的他更加放诞不羁。他在苏州城内桃花坞造起桃花庵,高唱着:“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前,不愿鞠躬车马前……”的诗句,还自称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人们很自然的要把桃色事件与“第一风流才子”的桃花仙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三笑姻缘”一类故事盛传于民间的原因。
        这篇故事说唐寅“才高气雄,藐视一切;而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每遇花酒会心处,辄忘形骸”。寥寥数笔,勾画中一个落魄才子的狂放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这样的描写,不仅有原型依据,更重要的是为他以后屈身为奴,追求桂华的大胆行动作了铺垫。他的“落拓不羁,弗修边幅”,是他不同流俗,乃至愤世嫉俗的一种表现,是对封建礼教的漠视。这是他以后能冲破礼教的羁绊和世俗的偏见,执著追求爱情的思想基础。
        唐寅对爱情的追求是执著大胆并富于机智的。在封建社会中,男女授受不亲,更不要说是青年男女了,他们不可能长久来往,逐渐了解并产生爱情;而往往是一见钟情的。但在一见钟情后,有些人不能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而饮恨终生,有些人只是一时冲动、始乱终弃,所以由此而引起的爱情悲剧是指不胜屈的。难能可贵的是:唐寅不仅对桂华一见钟情,而且矢志不渝,执著地追求。他不顾世俗的白眼,不顾森严的封建等级观念,想方设法,不惜屈身为奴,以求得有亲近一个位居奴仆地位的桂华的机会。他的爱情是真诚的,不是招花惹蝶的逢场作戏。他既不同于李玉的负心,也不象张珙那样畏葸,要爱就大胆地爱,要追求就无所顾忌地追求。封建礼教、等极观念,在他爱情的天平上没有份量,这就使唐寅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冲破封建思想牢笼的民主主义色彩。
        但唐寅毕竟是文人才子,他追求爱情的方式也是独特的,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这与他的身份和性格是吻合的。他设计机巧,谋划周全。当他决定去追求桂华时,先用计脱身独行,然后投身华府为奴,终于打听到桂华的底细。他以自己的才智博得主人青睐,终于与桂华做文君相如之奔。他的行动大胆、果断。而这一切又都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这就使一段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冲决封建思想罗网的意义。
        红花须绿叶,好事要人帮。华虹山学士可以说是一位豁达大度,与人为善的君子。他对唐寅“尤为推服”,虽然“尚未觌面”却“神交有年”,这就为以后埋下了伏笔。他有知人之明,发现华安的才能便加以提携。他之为华安择妇,本是要依为重托的,却不料,华安竟携桂华远飏而去,不但失了一个华安,还搭上了一个桂华,而且传扬出去,也会令他难堪,但当他在苏州阊门认出二人时,不但不以为忤,反而“厚其装奁赠女”,慨然割爱,可谓善于成人之美。这在结构上、也与开头首尾呼应。
        桂华着墨不多,形象却也很突出。作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她在众女中“貌尤艳丽”,她虽然为华学士宠爱,但毕竟是一个地位贱卑的丫环。从她“欣然愿从”唐寅夤夜出奔一事来看,她也绝不是象霍小玉那样低声下气,也不象崔莺莺那样遮遮掩掩;而是以大胆的行动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她虽然已与唐寅“合卺”,但二人毕竟与主人有依附关系,人身不完全是自由的,这就需要她有勇气、有决断,这些都表明了桂华不同凡响之处。
        这篇故事结构严密完整,针脚绵密,情节曲折有致。由华学士对唐寅的“神交”和“推服”为结尾得体的处置做了铺垫;由一次偶然的邂逅,引出了一系列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叙事简洁,开门见山,直接入话,无拖沓之弊。语言上,虽为文言、却很浅近,很少藻饰。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在明代文言小说中均属上乘。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