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环小传

2023-06-24 可可诗词网-古典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筋,以母故,不敢大声语。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祠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 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诒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锺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中国古代的传记文学孕育于先秦,创始于司马迁,至唐代自成一体,佳作迭出,遂形成繁荣局面。传记文学可分三类:它的基础是史书上的人物传记,它的正流是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散篇传记,它的外延包括用传记体虚构的人物故事即传记小说。传记文学的精华集中在文史并茂的人物传记与文人学者的散篇传记。《杜环小传》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本篇选自《宋文宪公全集》,作者宋濂是明代著名学者与理学家。
        这篇传记描写了下层人物杜环奉养父亲的朋友的老母的侠义行为,通过他扶危济贫,克已助人的举动歌颂了杜环的高尚品质,批判了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的现象。
        好的人物传记既要有历史时代的特点,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又要刻画出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似春柳,既有春天的气息,又有娇柔的自身体态;如秋菊,既点缀金秋的风采,又有傲霜斗雪的独特气质。《杜环小传》正是如此。
        宋濂幼时家庭贫苦,他对下层人物的生活既有深刻的体会,又对下层人物充满同情。他经历过人情冷暖,对那些向弱小人物伸出双手扶危济贫的名士豪杰特别崇敬。所以他的笔墨集中歌颂他们的品质。
        在《杜环小传》开篇,作者就突出杜环受父影响,为人正派、讲求信用、急人所难的特点。“谨饬重然诺,好周人急。”这九个字就是所要赞颂的高尚道德,以下的剪裁紧紧围绕这九个字进行组织安排。
        作者记述杜环父亲的一位朋友的母亲,在儿子死后,家境败落,“哭九江城下,无所归。”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如此遭遇,实在可怜。
        作品描绘人物,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不同人物的行为对比中,在主人公生活历程的矛盾冲突中显示性格。作者写这位老母遍访儿子的生前好友,不是不收留,就是找不到。作者在语言运用上也是凝练传神,写“母大困”,“哀泣从人”。可以想见这位老母无处安身的窘态。这时,老母想到杜环之父一元,本想是投靠杜环之父,但杜父已死,也只好硬头皮找到杜环。作者借鉴了《世说新语》中轶事小品的写作技巧,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往往一两句话,几个字就勾勒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写老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如果不是饥寒交迫,何至于刻不容缓就贸然找到杜环家。写杜环“见母大惊”,问明情况,先行礼,后让妻子、孩子出来行礼。写杜环妻子给老母换湿衣服,喂粥给老人吃,给老人暖被子。用词准确,朴素无华,却又饱含情意。这殷切接待一节与前面谭太守拒不收留形成鲜明对照。太守官高,是老母儿子的挚友,从经济上,从情义上都无拒收之理,可实际上这样冷酷。杜环低微,是老母儿子友人的儿子,没有直接的友谊,从经济、情义上不收也没有什么不妥。杜环却不但收纳老母而且无微不至地照料。一冷一热,冰炭之别自显出品格高下,作者不须多着一字,褒贬之意自在不言之中。
        如果说最初接待老母还属友谊之举,那么,随时间推移杜环的高贵品质就更难得可贵了。当时社会兵变动乱又逢灾年,不少人卖儿卖女,这虽是附带一笔,但社会黑暗、民生艰难已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杜环家贫,但对老母照料更加体贴入微。作者从三方面着笔通过矛盾冲突进一步刻画杜环形象。一是以老母的做客不安心情反衬杜环的善通人情。了解老人心理,“皆以母事之”一句表明了老母在杜环及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及享受的对待。二是以老母脾气不好反衬杜环的孝敬愈加。三以老母小儿子拒不奉养反衬杜环的善始善终。
        从太守及老母幼子身上读者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世风日下。这正是作者有意鞭挞的。而从杜环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贤,周急救困的传统美德。
        作者以丑衬美,以恶托善,层层深入,反复对比,人物描摹传神。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