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唐游手
钱唐游手数万,以骗局为业。初愿纳交,或称契家,言乡里族属吻合,稍稔,邀至其家,妻妾罗侍,室玩充案,屋宇华丽。好饮者与之沉酗同席,或王府,或朝士亲属,或太学生,狎戏喧呼;或诈失钱物,诬之倍偿。好游者与之放恣衢陌,或入豪家,与有势者共骗之。好呼者或使之旁观,以金玉质镪,遂易瓦砾,访之则封门矣;或诈败以诱之,少则合谋倾其囊;或窃彼物为证,索镪其家,变化如神。如净慈寺前瞽妪,揣骨听声知贵贱。忽有虞侯一人,荷轿八人,访妪曰:“某府娘子,令请登轿。”至清河坊张家疋帛铺前少驻,虞候谓铺中曰:“娘子新买疋帛数十端。”虞候随一卒荷归取镪,七卒列坐铺前,候久不至,二卒促之;又不至,二卒继之;少焉弃轿皆遁矣。有富者揖一丐曰:“幼别尊叔二十年,何以在此?”引归沐浴更衣,以叔事之。丐者亦因以为然。久之,同买疋帛数十端,曰:“叔留此,我归请偿其值。”店翁讶其不来,挟丐者物色之,至其所,则其人往矣。有华衣冠者,买疋帛,令仆荷归,授钥开箧取镪。坐铺候久,晚不来店,翁随归;入明庆寺,如厕,易僧帽,裹僧衣以逃。戴生货药,观者如堵。有青囊腰缠者,虽企足引领,而两手捧护甚至。白衫者拾地芥衔刺其颈,方引手抓,则腰缠失矣。有术士染银为药,先以水银置锅内,杂投此药,水银化烟去,银在其中。或有欲传之,欺以药尽,重需市药,则堕其计矣。殿步军多贷镪出戍,令母氏妻代领衣赐,出库即货以偿债。有少年高价买老妪绢,引令坐茶肆内,曰:“候吾母交易。”少焉复高价买一妪绢,引坐茶肆外,指曰:“内吾母也,钱在母处。”取其绢,又入,附耳谓内妪曰:“外吾母也,钱在母处。”又取其绢出门,莫知所之。呜呼,盗贼奸宄,臬陶明刑则治;晋用士会,盗奔于秦。治之之法,在上不在下。
南宋时,杭州是一个人口繁多,商业发达的都城,宋理宗任用奸相贾似道,残杀功臣,压榨人民,朝政更加颓败,社会风气更加败坏。《钱塘游手》反映了杭州都市生活的一角。小说对以骗局为业的游手好闲之徒,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描绘了一幅并不多见的骗术百丑图。
诈骗之徒,历来为世人所憎恨,但人们对于行骗之术,知道得却不多,至于专门研究骗术的人,就更为稀少。作者经过长期深入、广泛的观察、搜集,对“变化如神”的钱塘游手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如何把数以万计的“游手”和五花八门的骗术真实、形象地披露出来,决非一件易事。作者表现手法十分高明,有略有详,有同有异,既有概括描述,又有精细刻划。游手们虽然以骗局为业,但并不寒酸落魄,卑微畏众,他们“妻妾罗侍,室玩充案,屋宇华丽”,上至朝官府吏太学生,下至酗酒游荡赌博之徒,上下勾结,四方串通,或喧呼几案,或横行街市,或潜入民宅,合谋行骗,又相互倾轧,变化多端,无恶不作。至此,作者用粗笔勾勒出了游手们活动的背景、环境和他们的势力,权术,使读者对游手们的嘴脸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对他们坑蒙拐骗的具体手法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同是诈取绸绢,而骗者不同,手法各异。侍从以瞽妪为招牌,欺凌老弱;富者降辈以揖乞丐,欲擒先纵;华衣冠者借入厕更衣而逃,假充僧人;少年在茶肆内外欺骗两位老妇,年少而多诡。白衫者、术士等都各施伎俩,以售其奸。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刻划,游手们嘴脸就清晰地显露在读者面前,达到揭露骗术、告诫世人的目的。
作者对盗贼奸宄及其行骗之术的憎恶,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开篇到接近结尾,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加一句议论,而揶揄讽刺之意自在其中,疾恶憎恨之情溢于言表,侍从丧尽天良,富者为富不仁,华衣者衣冠禽兽,少年忤逆而欺老,面目可憎。白衫者令人谑笑之余,嗤之以鼻……作品开端即点出,“钱唐游手数万,以骗局为业”,范围之广,势力之大,令人咋舌,由此铺叙这些人的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使都市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骗行盗迹,一片乌烟瘴气。安分百姓横遭劫难,叫苦不迭。那么,何以至此,又何以收拾呢?最后,作者大声疾呼:“治之之法,在上不在下。”笔锋所指,不言自明。开篇与结尾,大处落墨,大开大阖,收到了唤起世人警觉的效果,作品语言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
南宋时,杭州是一个人口繁多,商业发达的都城,宋理宗任用奸相贾似道,残杀功臣,压榨人民,朝政更加颓败,社会风气更加败坏。《钱塘游手》反映了杭州都市生活的一角。小说对以骗局为业的游手好闲之徒,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讽刺,描绘了一幅并不多见的骗术百丑图。
诈骗之徒,历来为世人所憎恨,但人们对于行骗之术,知道得却不多,至于专门研究骗术的人,就更为稀少。作者经过长期深入、广泛的观察、搜集,对“变化如神”的钱塘游手有了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如何把数以万计的“游手”和五花八门的骗术真实、形象地披露出来,决非一件易事。作者表现手法十分高明,有略有详,有同有异,既有概括描述,又有精细刻划。游手们虽然以骗局为业,但并不寒酸落魄,卑微畏众,他们“妻妾罗侍,室玩充案,屋宇华丽”,上至朝官府吏太学生,下至酗酒游荡赌博之徒,上下勾结,四方串通,或喧呼几案,或横行街市,或潜入民宅,合谋行骗,又相互倾轧,变化多端,无恶不作。至此,作者用粗笔勾勒出了游手们活动的背景、环境和他们的势力,权术,使读者对游手们的嘴脸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对他们坑蒙拐骗的具体手法作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同是诈取绸绢,而骗者不同,手法各异。侍从以瞽妪为招牌,欺凌老弱;富者降辈以揖乞丐,欲擒先纵;华衣冠者借入厕更衣而逃,假充僧人;少年在茶肆内外欺骗两位老妇,年少而多诡。白衫者、术士等都各施伎俩,以售其奸。通过这一系列细节的刻划,游手们嘴脸就清晰地显露在读者面前,达到揭露骗术、告诫世人的目的。
作者对盗贼奸宄及其行骗之术的憎恶,是显而易见的,但从开篇到接近结尾,作者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加一句议论,而揶揄讽刺之意自在其中,疾恶憎恨之情溢于言表,侍从丧尽天良,富者为富不仁,华衣者衣冠禽兽,少年忤逆而欺老,面目可憎。白衫者令人谑笑之余,嗤之以鼻……作品开端即点出,“钱唐游手数万,以骗局为业”,范围之广,势力之大,令人咋舌,由此铺叙这些人的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使都市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骗行盗迹,一片乌烟瘴气。安分百姓横遭劫难,叫苦不迭。那么,何以至此,又何以收拾呢?最后,作者大声疾呼:“治之之法,在上不在下。”笔锋所指,不言自明。开篇与结尾,大处落墨,大开大阖,收到了唤起世人警觉的效果,作品语言鲜明、生动,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