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异梦
贤良司马,陕州夏台人也。好学博艺,为世巨儒,而飘逸之才,尤为过人。元祐中,应方正贤良科,君以第三人过阁中第,天下之士,莫不想望其风采。君衣锦还乡,里人迎迓,充塞道路。翌日,君乃遍诣亲戚故旧,至于闾巷屠沽之辈,莫不往谢。乡人以此知其大度。
第一日,在私第赐书阁下昼寝,乃梦一美人,翠冠珠耳,玉佩罗裙,行步虚徐,颜色艳丽,徘徊阁下。顷谓君曰:“妾幼以姿色名冠天下,而身无所依,常以为恨。久欲托附君子,未致面问,余俟他日。今辄有小词一阕,寄《蝶恋花》,浼黩左右,为君讴焉。”乃命板缓歌之。唱讫,复为君曰:“君异日受王命守官之所,乃妾之居也。当得会遇,幸无相忘。”君欲与之语,遂飘然而去。君乃欻然而觉,嗟异久之,因省其词,唯记其半。词曰: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君爱其词旨幽凄,乃续其后云: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朱唇,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趣,梦回明月生春浦。
君后常以此梦为念。
及君赴阙调官,得余杭幕客,拏舟东下,及过钱塘,因忆曩昔梦中美人自谓“妾本钱塘江上住”,今至于此,何所问耗。君意凄恻,乃为词以思之。词寄《河传》: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 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行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凄怆。
君讴之数四,意颇不怿。是夕君寝,复梦向之美人喜谓君曰:“自别之后,睽阔千里,春风秋月,徒积悲伤,然感君不以微贱见疏,每承思念,加以新词见忆,足认君之于妾,亦以厚矣。则妾之于君,奉箕帚,荐枕席,安可辞也?”君曰:“昔获相遇,不暇款曲,使我愁愤。今再辱过访,幸无遽去,愿接欢爱,以慰畴昔之心。”美人微笑曰:“此来妾亦愿与郎为偶,况时当谐矣,又何避焉。”乃相将就寝,虽高唐之遇,未易比也。及晓,乃留诗为别。诗曰:
长天书阔雁来尽,深院落花莺更多。发策决利君自尔,求田问舍我如何?
君曰:“吾方年少中第,始食王禄,将致身于公辅而后已,子何遽为此诗,以劝吾之退也?”美人曰:“人之得失进退,寿夭贫富,莫不有命。君虽欲进,而奈命何?此非君所知。如妾与君遇,盖亦有缘,岂偶然哉?”美人告去,君乃觉焉。及抵余杭,每夕无间,梦中必来。君遂与僚属言,具道其本末。众谓之曰:“君公署之后有苏小小墓,君初梦之言,言幼以姿色名冠天下,又称君守官之所,乃妾之居,得非是乎?”坐客或谓君曰:“此诚佳梦,吾虽愿之,安可得也?”君为之一笑。
君后创一画舫,颇极工巧,每与僚属登舫,游于江上。樽酒之间,吟咏景物,终日而罢。常令舟卒守之。一日昏后,舟卒行于江上,复至岸侧,见一少年,衣绿袍,携一美人同赴画舫,卒遽往止之,则舫中火发,不可向迩。顷之,画舫已没。卒急以报,比至公署,则君已暴亡矣。
梦是古老而普遍的人生经验。在梦中,人们似乎仍然在按照常情常理在生活在行动,同时却又超越常情常理解脱信条束缚去演化去际遇。梦的世界近乎人世又远异人世,既平凡而又神奇。
几千年来,科学家们寻求着解开梦的神秘之谜的钥匙。古希腊哲人说:“梦主要是由做梦者白天所思想的事物构成。”“狗在睡觉时梦见食物,而渔夫梦见鱼。”近代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则把梦的解析作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文学家们却用梦来编织五光十色曲折离奇的故事,创造了许许多多流传不衰的“名梦”。《枕中记》里的卢生,宦海浮沉几十年不过一枕黄梁;《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死而复生以遂梦中之爱,这都是脍炙人口的。
《钱塘异梦》写的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书生在梦中同姑娘结识,在梦中同姑娘相爱和结合,最后向着梦中展现的美好境界相偕而逝。整个故事全在梦的世界里演出,的确堪称“异梦”。
小说开篇先让男主人公司马登场。不但介绍他“好学博艺,为世巨儒,而飘逸之才,尤为过人”,而且特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他赴京应试,得以高中第三名。于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誉满海内的人物,“天下之士,莫不想望其风采。君衣锦还乡,里人迎迓,充塞道路”。这是封建社会的世情常态,是无足为奇的。奇在这位新贵人却在第二天遍访了亲戚故旧,“至于闾巷屠沽之辈,莫不往谢。乡人以此知其大度。”这一细节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具有描写人物“最好是画他的眼晴”的作用的。
小说放在主导地位着力刻画的是女主人公钱塘姑娘。她出现在他昼寝的梦中,衣饰华丽,容颜俊俏,她主动而大胆地向他倾吐情愫。她告诉他,她早年是一个美貌出众令人倾倒的姑娘,却“身无所依”,从未得遇知已。她说,她很久以来就爱慕他,“欲托附君子”。于是,她给他唱了自填的《蝶恋花》词,告诉他自己家住钱塘,将来有相见的机会,叮嘱他“幸无相忘”,“遂飘然而去。”
按照世代相承的礼法习俗,“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就是传奇之作里,男女相爱,大半也都是男方处于主动地位。这里的钱塘姑娘主动“登梦”相见,主动表达爱恋之情,是健康人性的闪光,是对封建礼法的挑战。
司马昼寝梦回,追忆姑娘所唱的《蝶恋花》,“唯记其半”,因而赓续后半。这个情节,表现了两个人的相悦相恋,心有灵犀;表现了他们的才华相埒,珠联璧合;以词的续和预示了人的结合,一石三鸟,具有多方面的刻画人物的作用。
“君后常以此梦为念”,梦中的恋情存活于现实的司马的心中。纵然钱塘姑娘只是梦中的人物,他对她的爱也是专一而持久的。调任余杭,乘舟赴任,路经钱塘,临其地而思其人。司马就“为词以思之”,“讴之数四,意颇不怿”。他的一片痴情果然感召了姑娘,重来梦中相会。对这次重逢,小说通过两人的对话,表现彼此思念之情。为了追求纯真的爱情,姑娘蔑视“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严峻礼法,表现得大胆热烈而主动。小说的这个人物,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对后世的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塘姑娘究竟是谁?小说写知道此事的司马的僚属们推断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他们说:“君公署之后有苏小小墓,君初梦之言,言幼以姿色名冠天下,又称君守官之所,乃妾之居,得非是乎?”有的论者遂以为这是人鬼恋爱的故事。似乎只有名妓才能有如此执著热烈的爱情。其实,小说写得很明白,僚属不过是管窥蠡测的推断,根据不足,不必一定坐实它,以降低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小说的结局是,司马身躯“暴亡”,其魂灵却与美人“同赴画舫”,舫中火发,顷之而没。他们爱情生活不容于封建重压使人窒息的人间,只好一道进入梦之乐土去相偕相伴比翼齐飞。这是悲壮,也是控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小说中的梦往往是对不合理的现实的逆反,是人的健康合理愿望的折射。这篇小说正是如此。
第一日,在私第赐书阁下昼寝,乃梦一美人,翠冠珠耳,玉佩罗裙,行步虚徐,颜色艳丽,徘徊阁下。顷谓君曰:“妾幼以姿色名冠天下,而身无所依,常以为恨。久欲托附君子,未致面问,余俟他日。今辄有小词一阕,寄《蝶恋花》,浼黩左右,为君讴焉。”乃命板缓歌之。唱讫,复为君曰:“君异日受王命守官之所,乃妾之居也。当得会遇,幸无相忘。”君欲与之语,遂飘然而去。君乃欻然而觉,嗟异久之,因省其词,唯记其半。词曰: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君爱其词旨幽凄,乃续其后云: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朱唇,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趣,梦回明月生春浦。
君后常以此梦为念。
及君赴阙调官,得余杭幕客,拏舟东下,及过钱塘,因忆曩昔梦中美人自谓“妾本钱塘江上住”,今至于此,何所问耗。君意凄恻,乃为词以思之。词寄《河传》:
银河漾漾,正桐飞露井。寒生斗帐,芳草梦惊,人忆高唐惆怅。感离愁,甚情况。 春风二月桃花浪。扁舟行棹,又过吴江上。人去雁回,千里风云相望,倚江楼,倍凄怆。
君讴之数四,意颇不怿。是夕君寝,复梦向之美人喜谓君曰:“自别之后,睽阔千里,春风秋月,徒积悲伤,然感君不以微贱见疏,每承思念,加以新词见忆,足认君之于妾,亦以厚矣。则妾之于君,奉箕帚,荐枕席,安可辞也?”君曰:“昔获相遇,不暇款曲,使我愁愤。今再辱过访,幸无遽去,愿接欢爱,以慰畴昔之心。”美人微笑曰:“此来妾亦愿与郎为偶,况时当谐矣,又何避焉。”乃相将就寝,虽高唐之遇,未易比也。及晓,乃留诗为别。诗曰:
长天书阔雁来尽,深院落花莺更多。发策决利君自尔,求田问舍我如何?
君曰:“吾方年少中第,始食王禄,将致身于公辅而后已,子何遽为此诗,以劝吾之退也?”美人曰:“人之得失进退,寿夭贫富,莫不有命。君虽欲进,而奈命何?此非君所知。如妾与君遇,盖亦有缘,岂偶然哉?”美人告去,君乃觉焉。及抵余杭,每夕无间,梦中必来。君遂与僚属言,具道其本末。众谓之曰:“君公署之后有苏小小墓,君初梦之言,言幼以姿色名冠天下,又称君守官之所,乃妾之居,得非是乎?”坐客或谓君曰:“此诚佳梦,吾虽愿之,安可得也?”君为之一笑。
君后创一画舫,颇极工巧,每与僚属登舫,游于江上。樽酒之间,吟咏景物,终日而罢。常令舟卒守之。一日昏后,舟卒行于江上,复至岸侧,见一少年,衣绿袍,携一美人同赴画舫,卒遽往止之,则舫中火发,不可向迩。顷之,画舫已没。卒急以报,比至公署,则君已暴亡矣。
梦是古老而普遍的人生经验。在梦中,人们似乎仍然在按照常情常理在生活在行动,同时却又超越常情常理解脱信条束缚去演化去际遇。梦的世界近乎人世又远异人世,既平凡而又神奇。
几千年来,科学家们寻求着解开梦的神秘之谜的钥匙。古希腊哲人说:“梦主要是由做梦者白天所思想的事物构成。”“狗在睡觉时梦见食物,而渔夫梦见鱼。”近代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则把梦的解析作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基本工具。文学家们却用梦来编织五光十色曲折离奇的故事,创造了许许多多流传不衰的“名梦”。《枕中记》里的卢生,宦海浮沉几十年不过一枕黄梁;《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死而复生以遂梦中之爱,这都是脍炙人口的。
《钱塘异梦》写的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书生在梦中同姑娘结识,在梦中同姑娘相爱和结合,最后向着梦中展现的美好境界相偕而逝。整个故事全在梦的世界里演出,的确堪称“异梦”。
小说开篇先让男主人公司马登场。不但介绍他“好学博艺,为世巨儒,而飘逸之才,尤为过人”,而且特意写了这样一个细节。他赴京应试,得以高中第三名。于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誉满海内的人物,“天下之士,莫不想望其风采。君衣锦还乡,里人迎迓,充塞道路”。这是封建社会的世情常态,是无足为奇的。奇在这位新贵人却在第二天遍访了亲戚故旧,“至于闾巷屠沽之辈,莫不往谢。乡人以此知其大度。”这一细节如鲁迅先生所说,是具有描写人物“最好是画他的眼晴”的作用的。
小说放在主导地位着力刻画的是女主人公钱塘姑娘。她出现在他昼寝的梦中,衣饰华丽,容颜俊俏,她主动而大胆地向他倾吐情愫。她告诉他,她早年是一个美貌出众令人倾倒的姑娘,却“身无所依”,从未得遇知已。她说,她很久以来就爱慕他,“欲托附君子”。于是,她给他唱了自填的《蝶恋花》词,告诉他自己家住钱塘,将来有相见的机会,叮嘱他“幸无相忘”,“遂飘然而去。”
按照世代相承的礼法习俗,“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就是传奇之作里,男女相爱,大半也都是男方处于主动地位。这里的钱塘姑娘主动“登梦”相见,主动表达爱恋之情,是健康人性的闪光,是对封建礼法的挑战。
司马昼寝梦回,追忆姑娘所唱的《蝶恋花》,“唯记其半”,因而赓续后半。这个情节,表现了两个人的相悦相恋,心有灵犀;表现了他们的才华相埒,珠联璧合;以词的续和预示了人的结合,一石三鸟,具有多方面的刻画人物的作用。
“君后常以此梦为念”,梦中的恋情存活于现实的司马的心中。纵然钱塘姑娘只是梦中的人物,他对她的爱也是专一而持久的。调任余杭,乘舟赴任,路经钱塘,临其地而思其人。司马就“为词以思之”,“讴之数四,意颇不怿”。他的一片痴情果然感召了姑娘,重来梦中相会。对这次重逢,小说通过两人的对话,表现彼此思念之情。为了追求纯真的爱情,姑娘蔑视“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严峻礼法,表现得大胆热烈而主动。小说的这个人物,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对后世的许多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塘姑娘究竟是谁?小说写知道此事的司马的僚属们推断是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他们说:“君公署之后有苏小小墓,君初梦之言,言幼以姿色名冠天下,又称君守官之所,乃妾之居,得非是乎?”有的论者遂以为这是人鬼恋爱的故事。似乎只有名妓才能有如此执著热烈的爱情。其实,小说写得很明白,僚属不过是管窥蠡测的推断,根据不足,不必一定坐实它,以降低女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小说的结局是,司马身躯“暴亡”,其魂灵却与美人“同赴画舫”,舫中火发,顷之而没。他们爱情生活不容于封建重压使人窒息的人间,只好一道进入梦之乐土去相偕相伴比翼齐飞。这是悲壮,也是控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小说中的梦往往是对不合理的现实的逆反,是人的健康合理愿望的折射。这篇小说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