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岳渎经
贞元丁丑岁,陇西李公佐泛潇湘、苍梧。偶遇征南从事弘农杨衡,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杨告公佐云:“永泰中,李汤任楚州刺史时,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不复出。渔者健水,疾沉于下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遂告汤。汤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加以牛五十余头,锁乃振动,稍稍就岸。时无风涛,惊浪翻涌。观者大骇。锁之末见一兽,状有如猿,白首长,雪牙金爪,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但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醒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观者奔走。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时楚多知名士,与汤相顾愕栗,不知其由尔。乃渔者时知锁所,其兽竟不复见。”
公佐元和八年冬, 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千数。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情节也较为简单,主要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一个猴神——无支祁的形象。同时,通过大禹与其艰苦卓绝的鏖战、终于降服它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伟大精神和气魄。
全文分为两段,上段述作者在贞元中听说的一个故事:代宗永泰年间,楚州“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疾沉于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楚州刺史李汤闻知此事,“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无奈,加上五十多头壮牛力挽之,方见铁锁稍稍有些微动,慢慢被拖上来。当时,风平浪静的水面突然惊涛翻涌,“观者大骇”。通过这一系列的铺陈、渲染,先声夺人,气氛愈加紧张、神秘莫测。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终于拖出了水面,只见“锁之末见一兽,状如猿,白首长,雪牙金爪”。它“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其神态令人惊恐万分。怪兽上岸后,起初“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吓得观众四散逃命。“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虽巨锁依在,但巨兽再也没有露面。其神力惊心动魄,动作凶猛异常,足以使人胆战心惊。但怪兽为何被锁在此,作者巧设悬念。秘而不宣,使小说陡增了神秘的色彩。
下段则附会了这一奇闻,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团。小说述作者于元和九年春,从太守元锡泛洞庭、登包山,在石穴中得《古岳渎经》第八卷。书中记载,禹治水时曾捕获淮河水神无支祁。原来,大禹治水曾三次来到桐柏山,都因五伯控制着江河,天老兴起了乱兵,无法疏通河道。“大禹大怒,召集众神灵”,惩恶锄暴,把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神怪者囚禁起来,而最艰苦的战斗还是降伏无支祁的一役。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深浅,原隰之远近。”其“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人们总看不清其面目。大禹先后派去三位神去降服它,前二位神均无功而返,只有第三位神庚辰才将它制服,并用铁索穿其颈骨,金铃贯其鼻,把它驱赶到淮阴的龟山脚下,使淮水自此不再泛滥成灾,顺流入海。读者由此方悟李汤所见的就是被大禹锁在龟山上的无支祁。
《古岳渎经》的故事情节离奇却不复杂,并且渔者获金锁引出水怪的传说在六朝志怪中屡见不鲜,如刘义庆《幽明录》中有巴丘钓者获金锁引出金牛的传说,刘敬叔《异苑》中也记有晋康帝时同样内容的传说。由此推断,《古岳渎经》的上半篇故事也是出于大致相同的民间传说。在受佛经影响,以龙作为水神以前,我国民间传说中,水神常为牛形。而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的水神由传统的牛形化为“轻利倏忽”的猴状,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无支祁这一形象对我国的小说、戏剧有很大影响。元代吴昌龄《西游记》杂剧中说到孙行者时有“无支祁是他姊妹”的话,故鲁迅先生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正类无支祁……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其中,较为明显的地方是庚辰收服无支祁、驱散众怪的情节,与《西游记》中二郎神降服孙悟空的情节无独有偶,存在着明显的因袭和演进的痕迹。无支祁这个猴神的形象对中国神话小说的影响及其美学价值,早已超过了其作品本身,这是小说作者始料未及的。
小说结构分为两段,上段通过传闻极力渲染无支祁的庞大、神奇;下段通过李公佐“入灵洞,探仙书”,“得《古岳渎经》第八卷,”引经据典,印证无支祁的存在及其来历,结构简明、细节生动。
在写作手法上,小说巧用悬念,极力铺陈,渲染,前后照应等艺术手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作者想象奇特、丰富,故事离奇,极富情趣。刻画无支祁的笔触尤为细腻传神,富有浓烈的神话色彩,行文恣肆酣畅,文辞简质、生动形象,具有明显的散文风格。
《古岳渎经》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七,题为《李汤》。鲁迅先生把它选入《唐宋传奇集》时,根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二十九)云:“东坡《濠州涂山》诗川锁支祁水尚浑注,程演曰:《异闻集》载《古岳渎经》:禹治水,至桐柏山,获淮涡水神,名曰无支祁。”认为《广记》所注是错误的,故改题为《古岳渎经》。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古岳渎经》这本书,鲁迅先生认为小说中那段所谓出自《古岳渎经》的文字,显然是李公佐自己的手笔,而托之于古人。
公佐元和八年冬, 自常州饯送给事中孟简至朱方,廉使薛公苹馆待礼备。时扶风马植、范阳卢简能、河东裴蘧,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公佐复说前事,如杨所言。至九年春,公佐访古东吴,从太守元公锡泛洞庭,登包山,宿道者周焦君庐。入灵洞,探仙书。石穴间得《古岳渎经》第八卷,文字古奇,编次毁,不能解。公佐与焦君共详读之:“禹理水,三至桐柏山,惊风走雷,石号木鸣,五伯拥川,天老肃兵,不能兴。禹怒,召集百灵,搜命夔龙。桐柏千君长稽首请命。禹因囚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乃获淮、涡水神,名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禹授之童律,不能制;授之鸟木由,不能制;授之庚辰,能制。鸱脾桓木魅水灵山妖石怪,奔号聚绕以千数。庚辰以战逐去。颈锁大索,鼻穿金铃,徙淮阴之龟山之足下。俾淮水永安流注海也。庚辰之后,皆图此形者,免淮涛风雨之难。”即李汤之见,与杨衡之说,与《岳渎经》符矣。
这篇小说篇幅不长,情节也较为简单,主要艺术成就是创造了一个猴神——无支祁的形象。同时,通过大禹与其艰苦卓绝的鏖战、终于降服它的过程,体现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伟大精神和气魄。
全文分为两段,上段述作者在贞元中听说的一个故事:代宗永泰年间,楚州“有渔人,夜钓于龟山之下。其钓因物所制……疾沉于五十丈。见大铁锁,盘绕山足,寻不知极。”楚州刺史李汤闻知此事,“命渔人及能水者数十,获其锁,力莫能制”。无奈,加上五十多头壮牛力挽之,方见铁锁稍稍有些微动,慢慢被拖上来。当时,风平浪静的水面突然惊涛翻涌,“观者大骇”。通过这一系列的铺陈、渲染,先声夺人,气氛愈加紧张、神秘莫测。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物终于拖出了水面,只见“锁之末见一兽,状如猿,白首长,雪牙金爪”。它“闯然上岸,高五丈许,蹲踞之状若猿猴。”其神态令人惊恐万分。怪兽上岸后,起初“两目不能开,兀若昏昧。目鼻水流如泉,涎沫腥秽,人不可近。久,乃引颈伸欠,双目忽开,光彩若电。顾视人焉,欲发狂怒。”吓得观众四散逃命。“兽亦徐徐引锁拽牛,入水去,竟不复出。”虽巨锁依在,但巨兽再也没有露面。其神力惊心动魄,动作凶猛异常,足以使人胆战心惊。但怪兽为何被锁在此,作者巧设悬念。秘而不宣,使小说陡增了神秘的色彩。
下段则附会了这一奇闻,解开了读者心中的疑团。小说述作者于元和九年春,从太守元锡泛洞庭、登包山,在石穴中得《古岳渎经》第八卷。书中记载,禹治水时曾捕获淮河水神无支祁。原来,大禹治水曾三次来到桐柏山,都因五伯控制着江河,天老兴起了乱兵,无法疏通河道。“大禹大怒,召集众神灵”,惩恶锄暴,把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等神怪者囚禁起来,而最艰苦的战斗还是降伏无支祁的一役。无支祁“善应对言语,辨江淮之深浅,原隰之远近。”其“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人们总看不清其面目。大禹先后派去三位神去降服它,前二位神均无功而返,只有第三位神庚辰才将它制服,并用铁索穿其颈骨,金铃贯其鼻,把它驱赶到淮阴的龟山脚下,使淮水自此不再泛滥成灾,顺流入海。读者由此方悟李汤所见的就是被大禹锁在龟山上的无支祁。
《古岳渎经》的故事情节离奇却不复杂,并且渔者获金锁引出水怪的传说在六朝志怪中屡见不鲜,如刘义庆《幽明录》中有巴丘钓者获金锁引出金牛的传说,刘敬叔《异苑》中也记有晋康帝时同样内容的传说。由此推断,《古岳渎经》的上半篇故事也是出于大致相同的民间传说。在受佛经影响,以龙作为水神以前,我国民间传说中,水神常为牛形。而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的水神由传统的牛形化为“轻利倏忽”的猴状,却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无支祁这一形象对我国的小说、戏剧有很大影响。元代吴昌龄《西游记》杂剧中说到孙行者时有“无支祁是他姊妹”的话,故鲁迅先生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正类无支祁……吴承恩——熟于唐人小说,《西游记》中受唐人小说影响的地方很不少。所以我还以为孙悟空是袭取无支祁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其中,较为明显的地方是庚辰收服无支祁、驱散众怪的情节,与《西游记》中二郎神降服孙悟空的情节无独有偶,存在着明显的因袭和演进的痕迹。无支祁这个猴神的形象对中国神话小说的影响及其美学价值,早已超过了其作品本身,这是小说作者始料未及的。
小说结构分为两段,上段通过传闻极力渲染无支祁的庞大、神奇;下段通过李公佐“入灵洞,探仙书”,“得《古岳渎经》第八卷,”引经据典,印证无支祁的存在及其来历,结构简明、细节生动。
在写作手法上,小说巧用悬念,极力铺陈,渲染,前后照应等艺术手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作者想象奇特、丰富,故事离奇,极富情趣。刻画无支祁的笔触尤为细腻传神,富有浓烈的神话色彩,行文恣肆酣畅,文辞简质、生动形象,具有明显的散文风格。
《古岳渎经》最早见于《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七,题为《李汤》。鲁迅先生把它选入《唐宋传奇集》时,根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二十九)云:“东坡《濠州涂山》诗川锁支祁水尚浑注,程演曰:《异闻集》载《古岳渎经》:禹治水,至桐柏山,获淮涡水神,名曰无支祁。”认为《广记》所注是错误的,故改题为《古岳渎经》。至于历史上是否存在过《古岳渎经》这本书,鲁迅先生认为小说中那段所谓出自《古岳渎经》的文字,显然是李公佐自己的手笔,而托之于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