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寺
高齐初,沙门实公者,嵩山高栖士也。旦从林虑向白鹿山,因迷失道。 日将禺中,忽闻钟声,寻响而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趣,乃见一寺,独据深林。三门正南,赫奕辉焕。前至门所看额,云灵芝寺。门外五六犬,其犬如牛,白毛黑喙,或踊或卧,以眼眄实。实怖将返。须臾,胡僧外来,实唤不应,亦不回顾,直入门内,犬亦随入。良久,实见无人,渐入次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至讲堂,唯见床榻高座俨然。实入西南隅床上坐。
久之,忽闻栋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井大,比丘前后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 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无处不至,动即千万余里。末后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旨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而至。”实本事鉴为和上,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希展上流。整衣将起,咨诸僧曰:“鉴是实和上。”诸僧直视。忽隐寺所,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向之寺宇一无所见,唯睹岩谷,禽鸟翔集,喧乱切心。
出以问尚统法师,尚曰:“此寺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年岁久远, 贤圣居之,非凡所在。或泛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
《灵芝寺》选自《旌异记》。《法苑珠林》写道:“《旌异记》一部二十卷,隋朝相州秀才儒林郎侯君素奉文皇帝敕撰。”
志怪小说的精华在于民间传说改编的故事中。或歌颂忠贞不二的爱情,或揭露官场黑暗,或歌颂人民的勤劳、勇敢……就其内容而言,具有人民性、进步性。但也有不少是宣扬宗教迷信,为封建统治集团服务的。《灵芝寺》就是宣扬佛法无边、美化宗教的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实公的人深山迷途,偶入一寺后的奇闻异见。
在这个灵芝寺里, 一切于人世有异:“犬如牛,白嘴黑喙”。和尚五六十人,皆“从孔飞下”,一个“飞”字,写出和尚的法力无边,于宇宙之中自由驰骋,真乃神人也。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还得吃饭。奇怪的是他们自说斋饭从蓟北、岭南甚至古印度而来,“无处不至,动即千万余里”,饭居然也能不远万里飞至嘴边,和尚的伟力可谓大矣,使凡人不敢奢想。至于灵芝寺这个“贤圣居之”的“非凡所在”,更是“赫奕辉焕”,用今天的话说,大约就是“光芒四射”了。这样一座雄奇壮观的建筑物却“或泛或隐,迁徙无定”,实在是神奇万分,令人神往。想听一听鉴高僧使“各各竖义”的讲会内容吗?谈何容易!当实公想听一句参话,告诉众和尚:“鉴是实和上。”诸僧瞪眼看着他,怕被他偷去佛家真传,竟无一句别言,“忽隐寺所”,让实公“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好不凄然,好不遗憾!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佛门:超凡之高僧——有超人之神功,不凡之佛寺——灿烂辉煌,忽隐忽现;非凡之佛理——高深莫测。这是披上神奇外衣的宗教,是被美化了的宗教。作者奉敕而作,所以他凭空杜撰、故弄玄虚,以投文皇帝之所好。
《灵芝寺》这篇在内容上缺少积极意义的作品,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可资借鉴之处。一是怪特离奇的环境描写,二是引话作结,首尾呼应。文章开始写了故事的时间——高齐初,人物——实公,地点——从林虑向白鹿山,事情的发生——迷失道,闻钟得寺。一切都写得那么煞有介事,那么自然。可下文用实公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来写,却越写越奇,越写越怪。“三门正南,赫奕辉焕”——非人间所居之地;“其犬如牛”——非人间所见之物;“以眼眄实”——非常犬之所为;“胡僧外来,实唤不应”——非常人之情;“实见无人”——胡僧何去?谁叩寺钟?——非常理所能思。真真怪诞离奇,却也“引人入胜”,诱读者欲知个中究竟。这段灵芝寺环境描写,渲染了神秘莫测的气氛,为“比丘先后从孔飞下”作了铺垫。故事在叙述了和尚从天而降,四海化缘,实公听参话不得,寺宇忽隐之后,又让实公回到现实中来。引尚统法师的话讲出了灵芝寺忽隐忽现的原因,并说:“今山行者犹闻钟声。”照应了开头:实公行山中“忽闻钟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久之,忽闻栋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井大,比丘前后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 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无处不至,动即千万余里。末后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旨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而至。”实本事鉴为和上,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希展上流。整衣将起,咨诸僧曰:“鉴是实和上。”诸僧直视。忽隐寺所,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向之寺宇一无所见,唯睹岩谷,禽鸟翔集,喧乱切心。
出以问尚统法师,尚曰:“此寺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年岁久远, 贤圣居之,非凡所在。或泛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
《灵芝寺》选自《旌异记》。《法苑珠林》写道:“《旌异记》一部二十卷,隋朝相州秀才儒林郎侯君素奉文皇帝敕撰。”
志怪小说的精华在于民间传说改编的故事中。或歌颂忠贞不二的爱情,或揭露官场黑暗,或歌颂人民的勤劳、勇敢……就其内容而言,具有人民性、进步性。但也有不少是宣扬宗教迷信,为封建统治集团服务的。《灵芝寺》就是宣扬佛法无边、美化宗教的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写了一个叫实公的人深山迷途,偶入一寺后的奇闻异见。
在这个灵芝寺里, 一切于人世有异:“犬如牛,白嘴黑喙”。和尚五六十人,皆“从孔飞下”,一个“飞”字,写出和尚的法力无边,于宇宙之中自由驰骋,真乃神人也。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还得吃饭。奇怪的是他们自说斋饭从蓟北、岭南甚至古印度而来,“无处不至,动即千万余里”,饭居然也能不远万里飞至嘴边,和尚的伟力可谓大矣,使凡人不敢奢想。至于灵芝寺这个“贤圣居之”的“非凡所在”,更是“赫奕辉焕”,用今天的话说,大约就是“光芒四射”了。这样一座雄奇壮观的建筑物却“或泛或隐,迁徙无定”,实在是神奇万分,令人神往。想听一听鉴高僧使“各各竖义”的讲会内容吗?谈何容易!当实公想听一句参话,告诉众和尚:“鉴是实和上。”诸僧瞪眼看着他,怕被他偷去佛家真传,竟无一句别言,“忽隐寺所”,让实公“独坐磐石柞木之下”,好不凄然,好不遗憾!
这就是作者笔下的佛门:超凡之高僧——有超人之神功,不凡之佛寺——灿烂辉煌,忽隐忽现;非凡之佛理——高深莫测。这是披上神奇外衣的宗教,是被美化了的宗教。作者奉敕而作,所以他凭空杜撰、故弄玄虚,以投文皇帝之所好。
《灵芝寺》这篇在内容上缺少积极意义的作品,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却有可资借鉴之处。一是怪特离奇的环境描写,二是引话作结,首尾呼应。文章开始写了故事的时间——高齐初,人物——实公,地点——从林虑向白鹿山,事情的发生——迷失道,闻钟得寺。一切都写得那么煞有介事,那么自然。可下文用实公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来写,却越写越奇,越写越怪。“三门正南,赫奕辉焕”——非人间所居之地;“其犬如牛”——非人间所见之物;“以眼眄实”——非常犬之所为;“胡僧外来,实唤不应”——非常人之情;“实见无人”——胡僧何去?谁叩寺钟?——非常理所能思。真真怪诞离奇,却也“引人入胜”,诱读者欲知个中究竟。这段灵芝寺环境描写,渲染了神秘莫测的气氛,为“比丘先后从孔飞下”作了铺垫。故事在叙述了和尚从天而降,四海化缘,实公听参话不得,寺宇忽隐之后,又让实公回到现实中来。引尚统法师的话讲出了灵芝寺忽隐忽现的原因,并说:“今山行者犹闻钟声。”照应了开头:实公行山中“忽闻钟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