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所载故事,多是从东汉到东晋以来士大夫文人的遗闻轶事,对魏晋士族阶层的思想、作风和生活情趣,作了比较全面的反映。作者刘义庆编写此书,受了当时魏晋清谈风气的影响,因而有品评褒贬人物的寓意。
《管宁割席》见于《世说新语》德行门。小说写管宁与华歆游学时,发现华韵贪鄙、热衷权势,就毅然与之绝交的故事。管宁,字幼安,汉末避乱隐居辽东。入魏,文帝拜为大中大夫,明帝拜为光录勋,皆辞不就。华歆,字子鱼,东汉恒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官至太尉,封博平侯。《管宁割席》所记显系管宁、华歆入魏之前华歆尚未入仕时的事。
小说全文只记叙了管宁、华歆生活中的两个小片断,展示了他们性格的不同和思想上的分野。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中耕作,看见土里有一片黄金,管宁视若无物,挥锄继续挖土,把黄金看成是石头瓦片一样的东西。华歆则不然,他看到黄金,拾起来再抛掉,显然已经动心。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正好有一个坐着车子、头戴官帽的人从门前经过,这时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却扔下书,跑到门口去观看。从华歆的废书出看,可以看出他对为官作宦者心实倾慕。
小说所写的两个片断极小,但以小见大,反映了管宁、华歆对待金钱和权势的不同态度。在金钱和权势面前,管宁淡泊心志,我行我素,金钱不能动其心,权势不能夺其志;相形之下,华歆贪恋金钱权势,崇尚浮华,两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样,两个在思想意趣都不相同的人之间,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友谊,管宁断然宣告:“子非吾友也。”并且与华歆分席而坐,以示其决心。
《世说新语》所记故事篇幅都比较短小,文字简洁流畅,善于描慕人物情态,许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管宁割席》在这方面尤为人所称道。小说全文仅六十一字,撷取了管宁、华歆两个人生活中的两个片断,就把人物写活了。管、华二人可记之事甚多,作者单取这两事,决非是信手拈来,而是精心剪裁的结果。这两个片断形象传神地反映出管、华二人品质的优劣、境界的高下,将二人的思想状况和对生活的认识用管中窥豹的手法展现出来,而这也为二人以后不同的生活道路所证实,的确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小说全篇用比照的写法,使人物在同样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展示管宁、华歆思想性格上的对立。锄地见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读书,有显贵过路,“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这种互相对比,相互映衬的写法不仅写出了两人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写出了两人思想境界上的差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管宁割席》中人物语言只有一句,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小片断已显示出两人性格的差异,思想上的不同,所以管宁说:“子非吾友也。”管宁当面向华歆提出绝交,绝不顾惜情面,读者可以想象华歆当时是如何尴尬。管宁的语言十分符合他的人物性格,短短五字,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由于缺少共同的思想基础,管宁的绝交宣言既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又符合人物性格,并且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是一石三鸟的传神之笔。
在《管宁割席》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臧否人物,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语言去体会其中三昧,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虽然作者对两个人物并未置评一字,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优劣可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管宁注重操守,无意追求功名利禄的品德和严于择交的慎重态度,读者尽可从中得到教益。
《世说新语》多用白描手法,《管宁割席》是其中白描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的一篇。它用简洁的笔墨,不加任何修饰、渲染,选取最典型的情节作客观的描写,平中见奇,涵义深刻。如华歆见到黄金,只用了一句“捉而掷去之”一笔,活画出华歆始而垂涎、继而愧悟又极力掩盖的心理活动,将他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白描的写作方法,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刻画人物的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管宁与华歆割席绝交事,后世广为流传,后称绝交为“割席”,典出于此。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所载故事,多是从东汉到东晋以来士大夫文人的遗闻轶事,对魏晋士族阶层的思想、作风和生活情趣,作了比较全面的反映。作者刘义庆编写此书,受了当时魏晋清谈风气的影响,因而有品评褒贬人物的寓意。
《管宁割席》见于《世说新语》德行门。小说写管宁与华歆游学时,发现华韵贪鄙、热衷权势,就毅然与之绝交的故事。管宁,字幼安,汉末避乱隐居辽东。入魏,文帝拜为大中大夫,明帝拜为光录勋,皆辞不就。华歆,字子鱼,东汉恒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官至太尉,封博平侯。《管宁割席》所记显系管宁、华歆入魏之前华歆尚未入仕时的事。
小说全文只记叙了管宁、华歆生活中的两个小片断,展示了他们性格的不同和思想上的分野。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中耕作,看见土里有一片黄金,管宁视若无物,挥锄继续挖土,把黄金看成是石头瓦片一样的东西。华歆则不然,他看到黄金,拾起来再抛掉,显然已经动心。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正好有一个坐着车子、头戴官帽的人从门前经过,这时管宁照旧读书,而华歆却扔下书,跑到门口去观看。从华歆的废书出看,可以看出他对为官作宦者心实倾慕。
小说所写的两个片断极小,但以小见大,反映了管宁、华歆对待金钱和权势的不同态度。在金钱和权势面前,管宁淡泊心志,我行我素,金钱不能动其心,权势不能夺其志;相形之下,华歆贪恋金钱权势,崇尚浮华,两人的表现大相径庭。这样,两个在思想意趣都不相同的人之间,自然也就不可能维持友谊,管宁断然宣告:“子非吾友也。”并且与华歆分席而坐,以示其决心。
《世说新语》所记故事篇幅都比较短小,文字简洁流畅,善于描慕人物情态,许多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管宁割席》在这方面尤为人所称道。小说全文仅六十一字,撷取了管宁、华歆两个人生活中的两个片断,就把人物写活了。管、华二人可记之事甚多,作者单取这两事,决非是信手拈来,而是精心剪裁的结果。这两个片断形象传神地反映出管、华二人品质的优劣、境界的高下,将二人的思想状况和对生活的认识用管中窥豹的手法展现出来,而这也为二人以后不同的生活道路所证实,的确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小说全篇用比照的写法,使人物在同样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展示管宁、华歆思想性格上的对立。锄地见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读书,有显贵过路,“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这种互相对比,相互映衬的写法不仅写出了两人行为的外在表现,而且写出了两人思想境界上的差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管宁割席》中人物语言只有一句,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个小片断已显示出两人性格的差异,思想上的不同,所以管宁说:“子非吾友也。”管宁当面向华歆提出绝交,绝不顾惜情面,读者可以想象华歆当时是如何尴尬。管宁的语言十分符合他的人物性格,短短五字,以一当十,言简意赅。由于缺少共同的思想基础,管宁的绝交宣言既合乎事物发展的逻辑,又符合人物性格,并且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是一石三鸟的传神之笔。
在《管宁割席》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去臧否人物,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语言去体会其中三昧,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虽然作者对两个人物并未置评一字,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优劣可分。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管宁注重操守,无意追求功名利禄的品德和严于择交的慎重态度,读者尽可从中得到教益。
《世说新语》多用白描手法,《管宁割席》是其中白描手法运用得极为成功的一篇。它用简洁的笔墨,不加任何修饰、渲染,选取最典型的情节作客观的描写,平中见奇,涵义深刻。如华歆见到黄金,只用了一句“捉而掷去之”一笔,活画出华歆始而垂涎、继而愧悟又极力掩盖的心理活动,将他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白描的写作方法,对后来的小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刻画人物的最常用的表现手法。
管宁与华歆割席绝交事,后世广为流传,后称绝交为“割席”,典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