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
·刘安·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选自《淮南子》〕
●●共工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水神”,他“人面蛇身朱发”,为炎帝的裔臣;颛顼即黄帝。传说中黄、炎之间曾发生过一场大战,炎帝兵败,共工继而攻黄帝,为炎帝复仇。战斗中他怒触不周山(传说中支撑苍穹的天柱),致使天柱折断,天宇的西北方倾圮,维系大地东南角的绳子也断了……《共工怒触不周山》描绘了共工战斗中火爆、刚烈的性格,表现了他怒而可以倾天、裂地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色彩强烈的英雄形象。其特色是以人物行为的后果突现人物,用共工行为造成的巨大影响烘托共工的形象和性格,显示了小说初萌时期的又一种写作风格。作品语言简洁、刚劲,20余字就交待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共工与颛顼争为帝”),事件发生的情况和共工的神态(“怒而触不周之山”),以及事件的结局(“天柱折,地维绝”)。要言不繁,叙事清晰,练达,兼及人物描述,使共工在天塌地裂的轰鸣和烟尘飞卷之中矗立起他巨大的身躯,显现其刚烈的性格和飞扬的神态。
关于共工,传说中描绘不一,有的说他:“虞于湛乐,淫失其身”,结果“皇天弗福,庶民弗福,乱并兴,共工用灭。”(《国语·周语》);有的说他“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并多处记载了共工或与高辛,或与神农,或与祝融,或与女娲的争斗,这些虽然也许是一种传说的多种记载,但对共工勇于斗争,性格富有叛逆性的描述却是共同的。本篇既写了他的叛逆性,又刻画了他伟岸、壮烈的身姿。毛泽东同志曾在其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围剿》中以“不周山下红旗乱”的昂扬词句,表示了对共工的赞美和颂扬,并说他是“没有死”的“胜利的英雄。”由此可以看出,《淮南子》对共工形象刻画的成功和共工形象给予后代人的强烈印象。
其次,本篇还依当时人们的认识解释了若干自然现象,因而又带有明显的远古神话色彩。远古神话是人类幼年时代的创造,它常常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究心理和充满幻想色彩的解释。本篇也是如此。日月星辰为什么升起于东方而降落于西北?百川归海又为什么总是水往东流?远古的人们思索着,又无从得到科学的解答,于是想象的光环闪烁,解释得奇妙而又颇似“合情合理”——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断,地维断绝。于是失去支撑的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也不由得滑向西方;大地的东南方塌陷,百川之水也因之而全向东流。以一则故事解释了大自然中两种人人天天见到的现象,虽不合理,却闪烁着想象的光辉,萌发着人类最初的艺术创作的绚丽花叶,启迪了后世神鬼灵异小说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