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不赏解扁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刘安·


        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木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虽有三倍入之,将焉用之?”
        

[选自《淮南鸿烈解》]

●●
        这篇小说出自汉代刘安的《淮南鸿烈解》。刘安是西汉的文学家,汉高祖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故其书又名《淮南子》,是他召集宾客数千人集体编写的。
        《文侯不赏解扁》中的文侯,指魏文侯,解扁是人名,魏文侯任命他守东部边地。这篇小说以议论见长,通过人物的对话,宣传要让百姓休养生息的道理,颇有启发意义,从议论中,也刻画了魏文侯的形象。
        解扁出任东部边境的守将后,上缴朝廷的赋税钱粮,竟比以往多了三倍,朝廷有关主管部门请文侯赏赐他,以资鼓励。这个开头,颇有吸引人的力量。为什么解扁能让上缴粮钱多三倍?是加重了对百姓的赋税,还是另开了财源?自然形成悬念。
        三倍,自然引起文侯的注意,他觉得土地没有扩大,百姓没有增加,收入为什么会多三倍?这一问,顺理成章,而且,由于土地、百姓都没增加,收入增多,就加深了前边的悬念,读者更想索解了。
        有司便向文侯禀报收入增加的原因:在于冬伐木头,春天运出去卖掉,因而大获其利。从有司的报告中,似乎点明这是解扁善于管理,能够开辟财源。从有司的介绍中,似乎应该赏赐解扁,他是位理财的好手。
        但是,魏文侯却不赏解扁,他说出的一番理由,颇有新鲜之处,令人深思。首先,他从百姓一年四季的活动规律出发,即春耕、夏耘、秋收、冬闲。认为冬天闲静无事,是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时期。四季之中,春、夏、秋都忙碌,只有冬天才“闲”,才得以休息。但这“闲”,是为了保证前三季的“忙”。只有冬天休息好了,春夏秋才能有精力搞好农业生产。“冬闲”是关系一年收成好坏的关键一步。解扁却在冬天让百姓伐林,用马牛运到河里,这样是使人、畜都不能得到休息。老百姓疲惫不堪,怎有精力搞好春耕、夏耘、秋藏呢?尽管这有三倍的收入,如果影响农业的收成,就会因小失大,损害民力、国力,因此,暂时有三倍之利,又有什么用呢?所以,不能赏解扁。
        这番道理,就把魏文侯的爱惜民力,着眼大局的思想风貌表现出来了,人物形象也突闪出光彩。
        小说应该是通过客观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对话只是一个方法。然而,这是西汉时期的作品,小说仅在萌芽生长时期,《文侯不赏解扁》能以一番议论表现人物的一个轮廓,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