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舞

2024-04-04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陶潜·


        荥阳人姓何,忘其名,有名闻士也。荆州辟为别驾,不就,隐遁养志。常至田舍,人收获在场上。忽有一人长丈余,萧疏单衣角巾,来诣之,翩翩举其两手,并舞而来。语何云:“君曾见《韶舞》不?此是《韶舞》。”且舞且去。何寻逐,径向一山,山有穴,才容一人。其人命入穴,何亦随之入。初甚急,前辄闲旷便失人,见有良田数十顷。何遂垦作,以为世业,子孙至今赖之。
        

〔选自《搜神后记》〕

●●
        《韶舞》用朴素淡雅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既简单又奇特的故事,寄托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韶舞》的内容、情节和艺术手法都类似陶渊明的另一名篇《桃花源》,又有所不同。
        隐去故事主人公的姓名,是这一类反映入山避乱或隐居山林、田园者的小说的惯用手法。这篇小说也不例外,作者只交待主人公是荥阳人,姓何,是很有名声的人。被聘为官,他不做,“隐遁养志”。这里便产生一个小小的矛盾,既然是“有名闻士”,作者何以能“忘其名”呢?显然,作者有意不具其名,或者就根本无其人。《桃花源》中,也只交待是渔人,名姓皆无,采用的是同一手法。
        情节的展开,《韶舞》却不同于《桃花源》,别具特色,将隐居者引入世外乐园的不是溪水,而是一个跳舞的人。其中蕴含深意,别有一番味道。“韶”,虞舜乐名也。《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韶舞”可能就是产生在虞舜时期的舞蹈。后来宫廷里确有“大舞”(也叫“武舞”)和“韶舞”(也叫“文舞”),这些都是为了宣扬贵族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的舞蹈。而在这里,作者显然指的是虞舜时的“韶舞”,而不是后者。舞者向“闻士”跳产生于太平盛世虞舜时期的“韶舞”,自然是一种暗示,暗示要带领他去寻找美好的世外乐园。“闻士”自然心领神会,欣然“寻遂”。
        陶唐虞舜之世,是魏晋时不满社会现实的阮籍等人所憧憬的理想社会。陶渊明既把自己的理想社会寄托于世外桃源,便也常思回到古代的“鸿荒之世”,他在《桃花源诗并记》、《劝农》等作品中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愿望。由此可见,《韶舞》中的“闻士”,正是作者的化身,其所为,正反映了作者的意愿与追求。
        《韶舞》虽然不像《桃花源》,有细致的景物描写,文词优美,令人陶醉怡然。但亦保持了陶渊明诗与文的“平淡”、“朴素”与“自然”的特色,行文流畅,语言简洁、清峻,毫无斧凿之痕。尤其是作者巧妙地运用暗示的艺术手法,借“韶舞”自然地展开情节,蕴丰富的思想内容与简洁的故事之中。故事虽短小精炼,但含蓄蕴藉,引人遐想,发人深思与回味。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